巫史

巫史在商代的国家机构中地位至关重要,他们对政事往往具有实际的决定权。夏、商时期,我国奴隶制经济尚不发达,在政治生活中,祭祀和战争是两件最为重要的国家大事。“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商代的祭祀活动频繁而又隆重,而掌管祭祀的巫史,是王之下的最高执政官。商代的政事,既不是由商王个人专断,又不是通过贵族会议议定,而是以占卜这种特殊的方法请示神灵来命定。从近代发掘整理的殷墟卜辞(即甲骨文)来看,商王的一切活动,包括’祭祀、战争、田猎、农事、天象、吉凶预测、官员任免、建立城邑以至生育等事,都要进行占卜。

十二州尚书 巫史太宰三公(1)

羊力大仙鹿力大仙虎力大仙就是巫史一职

太宰

太宰商代开始设置,西周时改称冢宰。太宰为百官之首,其职责是辅佐帝王治理国家,地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相当于后来的垂相之职,简称宰。秦汉之后,时设时废,如宋代崇宁年间(宋徽宗赵倩的年号,1102年-1106年)曾改左、右仆射为太宰和少宰,又于靖康末(1127年),北宋灭亡之际恢复左、右仆射旧称。明清时六部尚书之首吏部尚书的别称,习惯上叫太宰。

商朝国王一代雄主武丁

三公

西周时期,在王左右设置有三公,即太师、太傅、太保,是协助王掌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师、傅、保是王私人服役的宫廷官吏,即“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此三公之职也。”在中央政府中,三公地位十分重要,常常是君师并提,王的话与三公训诫的话,在中央正式文件中都称“浩”,具有同等效力。三公对中央的各项事务,各诸侯国、王族和王室的事务,特别是王轰(即王都附近地区)的治理,负有全面指导责任。在太子年幼或即位后暂时不能亲政的情况下,三公可以单独或共同代行王的职权。周文王在岐山脚下、渭水之滨遇到满腹经纶、才华出众的姜尚,拜为军师,文王死后,姜尚辅佐武王克商,被尊为师尚父,即太师。秦及汉初不置太师、太傅、太保,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复置。魏晋以后,历代相承,都以太师、太傅、太保为加官,只表示荣宠而无实职,其中以太师为最高荣誉。

十二州尚书 巫史太宰三公(2)

太师、太傅、太保

卿士

西周、春秋时期,周天子或各诸侯国的执政官,是辅佐国君的重臣。西周的中央政府分为卿士寮和太史寮两大部门。卿士寮为军政司法部门,以卿士为最高长官,多由诸侯或散内国君、大夫担任。卿士的重要职责是领兵作战,《诗经》中就有周王命令卿士南仲领兵征伐徐淮的事。卿士以下,设有司徒、司马、司空三个政务长官,司徒是负责管理公田、山林及征发役徒的官;司马是负责掌管军马、军事行政和征收军赋的官,作战时,协助主帅管理军队;司空是掌管工程营建的官,特别是推行分封制的西周,每封一个诸侯,都要为其建筑设防城市。此外,还有专门掌管司法的官,称司寇,春秋时,我国大思想家孔子曾出任鲁国的司寇。

十二州尚书 巫史太宰三公(3)

孔子曾出任鲁国的司寇

令尹

令尹是楚国特有的官职,相当于其他诸侯国的最高执政官卿士,如著名变法家吴起就是楚悼王的令尹。令尹作为楚王的臂膀,其职责是辅助楚王总理朝政,它同晋国正卿的文武合一稍有不同,虽然也经常率军作战,但兵事由司马主要负责掌管。令尹在楚国地位显赫,一般多由楚王子弟出任,一有过失,往往伏诛,如楚国令尹子玉等因为有过失而丧命。令尹很少世代相袭,避免了强家豪族势力滋生。这样,使楚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称雄于其他诸侯国。

十二州尚书 巫史太宰三公(4)

吴起当过楚国的令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