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就其出生地和终生活动主要在鲁国,由于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国,鲁国第一任国君是周公旦的长子伯禽,周公旦作为西周第一任宰相制礼作乐,奠定了西周的整个国家法统;
因此在鲁国礼制文化极盛,周礼文献深藏,被称为“周典章之藏地,周礼乐之胜地”这是孔子作为鲁国人能够把周礼文化系统化、理论化,最终形成独到的中国农业文明思想主轴的原因;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对孔子的身世做了非常详细的描写,达一万多字,讲得非常详尽,比起讲老子不到七百字,搞不清老子是谁,全然不同;
其实孔子不是鲁国人,孔子的祖上是宋国人,孔子的远祖叫弗父何,是宋泯公的嫡长子,也就是说他有继承宋国君位的资格,运气不好,没有当上,孔子的七世祖叫孔父嘉,在孔子家系中社会地位最高,因为他曾经做过宋国的大司马,相当于国防部长,正卿之宰;
孔家的孔姓就是从孔父的字中抠出来的这个字,成了孔家的姓,他的七世祖孔父嘉做大司马,曾经率领宋国军队打过一场著名的大败仗,结果被宰相所杀,有史书记载,说孔父嘉被宰相杀,是因为孔父嘉的老婆长得极漂亮,宰相早就觊觎他的夫人;
孔父嘉被杀以后,孔家地位开始沦落,到孔子四世祖,也就是高祖叫防叔,就已经离开宋国,迁居到鲁国防地,做一个小封建主,到孔子的父亲孔纥,也称叔梁纥,已经沦落为一介武士;
所以孔子家系是个破落贵族,而且是沦落到鲁国的破落贵族;
《史记》记载“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这句话被很多人包括很多学者解读为孔子是一个私生子,这个解读是有问题的;
注意,鲁国的首都在今天山东曲阜附近,曲阜的周边有一座山叫尼丘山,据说他的父母在尼丘山野合生了孔子,所以孔子的名字叫丘,字叫仲尼,仲是老二的意思,名和字里有尼丘二字,就是纪念这座山
孔子的父亲跟他的母亲颜氏女野合的时候,据考证,孔子父亲已经65岁以上,而孔子的母亲大约只有十七八岁,因此孔子出生仅三岁,他的父亲就逝世,孔子从小跟他母亲在一起生活,孔子的母亲颜征在是一个贫贱女子,因此孔子一直跟她母亲生活在贫民区,孔子自己讲说,“吾生也贱,故多能鄙事”就是我一出生下来就很下贱,多能做一些他人不肯做、不屑于做的卑下的工作;
直到孔子长到十七岁这一年,孔子的母亲病逝,孔子母亲的邻居,也就是《史记》上记录孔子小时候的一个玩伴,长大以后做挽车夫,也就是做赶马车的这个孩子的母亲,告诉孔子,说你的父亲是贵族孔纥,孔子大吃一惊,他第一次知道他居然身上有贵族血液,于是孔子在他17岁这一年做了两件震动鲁国的大事;
第一,他跑到防地这个地方,挖开他父亲的坟墓,把他母亲跟他父亲合葬了,一个平民小子居然敢去挖贵族的坟墓,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第二,这一年架空了鲁国国君三桓之首,季孙氏召开飨宴贵族的一个宴席;
季孙氏为什么要飨宴整个鲁国贵族?是因为我前面讲过,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国,鲁国所谓贵族,其实都是周公旦的后裔,也就是说他们全是血亲,亲戚关系,季孙氏每年飨宴贵族,其实是联络亲情,维系统治阶级的内部团结,孔子自认为他也是贵族出身,于是也就去赴宴,结果被我前面提到的那个季孙氏的家奴阳虎挡在门外,羞辱一番,这件事情对孔子终生造成严重的精神刺激;
为什么要给大家讲这一段?是想告诉大家,孔子特别看重他的贵族出身,而且孔子文化是典型的贵族文化,绝不讲平等,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清楚的;
孔子十五岁而治于学,孔子到三十岁这一年,孔子自己表述叫“三十而立”,为什么是在他三十岁左右?季孙氏的家长当时叫季平子,认为孔子还有点小能耐,于是把孔子引为他的家臣,孔子最初给季平子做委吏,相当于一个管库房的小官,以后做乘田,也就是管牲口,相当于弼马温。再后来做过小司空,也就是管季家的工程,最终在不长时间里他就跟季平子失和,于是辞职,周游列国浪迹齐、宋、陈、蔡等国,最终返回鲁国,这是孔子第一次周游列国;
孔子最初被承认算得一个非凡的人才,是我们前面讲到三桓之一的孟孙氏,这时候出来了一个人物,叫孟僖子,民国时候有个著名学者叫闫若璩考证,这个孟僖子就是亚圣孟子的高祖,孟僖子就给他的儿子讲,说孔子这个人出身高贵,他一定不是平凡之辈,说我死了以后,你们一定要拜孔子为师。于是孟僖子的小儿子叫南宫敬叔,有学者认为他可能就是孔子七十二贤人的那个叫南宫容的弟子;
于是南宫敬叔就拜孔子为师,由于他出身高贵,于是引荐孔子跟当时的鲁国国君鲁昭公相识,并且建议鲁昭公由于孔子好周礼文化,建议鲁昭公派孔子到东周首都洛邑去考察礼文化;
于是鲁昭公给孔子赐一乘车,两匹马和一个驾车奴,由南宫敬叔陪伴在孔子三十四岁这一年来到洛邑,这就是《史记·老子传》中记录“孔子适周,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这段经历,据考察孔子当年从老子的洛邑那个地方,老子作为周王室图书馆资料管理员,获得诗、书,也就《诗经》、《尚书》和《礼经》这些文献作为他后来研究和教学的基本素材;
孔子被鲁昭公聘请,开始进入政界,他早期实际上是做祭司,也就是礼官和学官,所谓礼官,就是为鲁国国君操持礼仪活动,所谓学官就是要给鲁国国君宗室子弟办学,由于他的这个特殊的官方身份,因此他才能够整理典籍,研究鲁史,传习礼教,聚徒讲学,由此开始了他的讲学生涯;
所以大家注意,孔子的讲学生涯不是无端发生的,孔子三十五岁时鲁国发生内乱,也就是季平子和鲁昭公因为斗鸡的原因而发生争执,于是鲁昭公派军队攻打季孙氏,于是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桓联合起来,把鲁昭公打得大败,鲁昭公只好逃亡齐国。孔子后来就追随鲁昭公来到齐国,这是孔子第二次流亡;
孔子来到齐国,本来有被齐景公重用的可能,结果齐景公看上他,最终没有实现,鲁昭公最终死在齐国,孔子四十岁左右泱泱然返回鲁国,这个时候他已经没有官方身份,但是却有了聚徒讲学的经历和经验,于是开始办学,这个时候他办学的方式叫“有教无类”,也就不仅是对贵族鲁国国君宗室办学,而且是对整个社会平民也办学,由此兴起孔子办学的格局,直到孔子五十到五十一岁期间,孔子被鲁定公重用,这就是孔子一生仅有的五年左右的为官过程的开始;
孔子给鲁定公请出来做官,是因为孔子办学形成了强大的势力,鲁昭公已经被三桓架空,希望借助孔子的学团力量,来平衡三桓对他的权力架空,而三桓这个时候又被他的家臣架空,也需要孔子的这股社会力量来平衡自己的权力,孔子由此走入鲁国官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