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和闽西的区别(福建闽南为什么)(1)

福建的传统民居,最知名的是土楼,

其次是福州的三坊七巷。

“中国民居”系列邮票中,

“福建民居”的图案就是一座圆形土楼

闽南和闽西的区别(福建闽南为什么)(2)

航拍福建永定洪坑土楼群。

摄影:刘艳晖

目光继续向南、向东,

来到福建东南部的丘陵平原

只见一大片红色扑面而来

碧海蓝天间,处处是红砖红瓦红房红楼

本文作者、摄影师带你探索:

福建闽南的房子,为什么这么红?

闽南和闽西的区别(福建闽南为什么)(3)

从空中看泉州,红色占据了城中的“C位”。建造于宋代的开元寺双塔,被红色的房子包围着。

摄影:方托马斯

福建号称“东南山国”,90%以上的土地被山地丘陵覆盖,几处狭小的平原从北向南,排布在沿海。其中闽南占了两处,分别是泉州平原和漳州平原,加上厦门岛,组成了福建最富饶、城市最密集的区域。

如果用一种颜色代表闽南,无疑是红色。而描绘这一色彩的主体,叫红砖厝,福建闽南一带的传统民居。通俗地理解,就是一种砖砌的红房子。

闽南和闽西的区别(福建闽南为什么)(4)

闽南和闽西的区别(福建闽南为什么)(5)

泉州市晋江五店市的红砖大厝和海月公宗祠。

摄影:易严秋

这种红房子的足迹,覆盖福建省的泉州、漳州、厦门三市,受其影响,邻近的莆仙、潮汕、台湾,都建起了红砖大厝,有人称这一地区为红砖文化区

撰文:郭又惊

责编:霍思

※本文作者萧春雷,曾用笔名郭又惊、司空小月,系福建著名作家,多次跟《华夏地理》、国家地理中文网合作人文地理专题。

红砖厝,最壮丽的福建民居

福建的民居中,最奇特的是闽西南的土楼,最艳丽的是闽南红砖大厝。

闽南民居的结构,普通的面阔三间,称三间起,中轴线上依次为门厅、天井、正厅,前后厅的左右各有一间房,天井左右为廊道。

我在泉州晋江看五店市朝北大厝、梧林村三栋厝、南安看中宪第、漳州看蔡竹禅故居、厦门看邱得魏厝,结构基本一致。

闽南和闽西的区别(福建闽南为什么)(6)

五店市红砖大厝,背景是后来崛起的高楼大厦。

摄影:易严秋

中国各地的民居建筑,用的都是青砖青瓦,只有闽南民居使用红砖红瓦,他们称为“红料”。这是一种很奇特的现象。

跟这种艳丽色彩搭配的,还有奇特的造型和装饰。

首先是屋脊。

闽南民居的屋顶正脊叫做燕尾脊,两端探出高昂翘起,尖细,仿佛像飞翔的燕尾。而在中国其他地方,民居很少使用燕尾檐。

闽南和闽西的区别(福建闽南为什么)(7)

晋江草庵寺的形制,与红砖大厝无异,只规制更加高大。

摄影:易严秋

其次是装饰。

房子的细部装饰极其讲究,镜面墙、牌楼面、屋脊、归尾等处,是石雕、砖雕、木雕、灰塑、彩绘工艺尽情展示的场所。为了让色彩更加绚丽,还发展出交趾陶、剪粘等独特工艺,装点得花花绿绿。

所以,从外观看,闽南传统民居造型优美,色彩鲜艳。从色彩看,底部是白石壁脚,上面是红砖红瓦,红白对比,明艳动人。

闽南和闽西的区别(福建闽南为什么)(8)

闽南和闽西的区别(福建闽南为什么)(9)

闽南和闽西的区别(福建闽南为什么)(10)

闽南和闽西的区别(福建闽南为什么)(11)

相比民居,庙堂建筑更是华丽无比。前三图为晋江灵源寺屋脊装饰,第四图为灵源寺大殿。

摄影:易严秋

在中国所有民居中,这真是一朵精雕细刻、万紫千红的奇葩。

闽南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是南亚热带地区。碧海边,龙眼树与荔枝林的绿荫,与一幢幢鲜艳的红砖大厝,互相映衬,总是让人眼前一亮。

那么,这里的房子为何要大量使用红砖、红瓦?为什么又偏偏是在闽南?始于什么时候?

包括房屋在内的各种物质,离不开主人的生存方式和精神气质。所以,要探寻房子的秘密,我决定从这里的人出发。

闽南和闽西的区别(福建闽南为什么)(12)

闽南和闽西的区别(福建闽南为什么)(13)

泉州天后宫,中国建成最早规模最大的妈祖庙之一。信众们将祈愿的话写在新瓦上,通过捐赠的方式为天后宫“添砖加瓦”。

摄影:方托马斯

中原人入闽,从平原到山海

福建人,大体可以分为两种:山里人和海边人。山里人以客家人为主,闽西北则是深受浙江、江西文化影响的群体;海边人分为闽东和闽南两个亚区。无论哪一个地区,主体都是历代汉族中原移民。

闽南人也不例外。中原移民,熟悉耕作农业,但因为人口压力,被迫向海洋发展。历史上的闽南人,创造过两个辉煌的海洋时代:第一次是宋元,第二次是明末清初。

闽南和闽西的区别(福建闽南为什么)(14)

闽南和闽西的区别(福建闽南为什么)(15)

闽南和闽西的区别(福建闽南为什么)(16)

闽南和闽西的区别(福建闽南为什么)(17)

出砖入石、滴水兽、花窗、石雕。

摄影:易严秋

第二次的序幕是从漳州月港拉开的。

月港与其他港口都不一样。中国的港口,不论广州港、宁波港,还是从前的泉州港,都是被动型的海港,主要还是坐等外国商船前来贸易。月港是主动型的海港,允许中国船只远赴外洋贸易。

闽南和闽西的区别(福建闽南为什么)(18)

台南市庙堂里的郑成功雕像。

摄影:王身敦

月港贸易给中国带来的最深远影响,是最早将马铃薯、玉米、烟草、花生、番茄、辣椒等美洲农作物引进国内,改变了我们民族的食物结构。另一个重要结果是,闽南人的航海能力大大提高,到了明末,郑芝龙和郑成功父子的海上武装已经控制了东南沿海。

闽南人的大航海时代早已结束,留给我们今天细细品味的,除了餐桌上那些原产美洲的食物,还有那已经迷失起源的红砖大厝。

闽南和闽西的区别(福建闽南为什么)(19)

漳州古城,两侧的红色骑楼和明代石牌坊,形成了鲜明对照。

供图:陈花现

红房子,是内生还是外来?

那么,闽南为什么会发展出独特的红砖建筑?

民间是这样说的:闽王王审知的皇后黄惠姑是泉州人,每到连绵阴雨天气,往往伤心落泪,闽王问她为什么。皇后说她想起了娘家房屋破漏,不能阻挡风雨。闽王当即说:“赐你一府皇宫起。”圣旨传到泉州,民众误以为泉州一府都可以建皇宫式建筑,遂大兴土木。

这个传说不大可信。何况,宋元时代,闽南还不流行红砖建筑。

还有人说,闽南人使用红砖是因为当地红土原料。事实上,青砖与红砖使用的原料都是普通粘土,只是烧制工艺不同而已。

中国人很早就能够烧制红砖,但在民居建筑上运用不普及,原因有二:礼制不许民间用红色,只有宫廷、庙宇才可使用;青砖强度更大,质量更好。

闽南和闽西的区别(福建闽南为什么)(20)

闽南和闽西的区别(福建闽南为什么)(21)

开元寺宫殿屋脊,“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式”,这些都是闽南红砖建筑的典型特征。

摄影:方托马斯

宋代泉州是人文高度发达的地区,著述极盛,但没有文献记载如此奇特的红砖民居。明末,江苏人王世懋来福建做官,留下一部刊刻于1585年的《闽部疏》,其中提到泉漳人烧制黄瓦,又以台风为理由奏请使用筒瓦,民居犹如皇宫,屋脊装饰怪异,官署与缙绅的房屋难以分辨。这是我所知的关于红砖大厝的最早文献了。

在我看来,还有一个让人信服的来源:闽南人使用红砖红瓦,是16世纪70年代前后,月港海商从占领菲律宾的西班牙人那里学来的。西班牙人于1543年侵占菲律宾,经常与泉州、漳州走私商人贸易。

1568年,月港成为合法外贸港口,众多闽南商船远赴菲律宾。西班牙人在菲律宾与中国台湾都留下过红砖建筑,有的至今犹存,如台北红毛城。他们按照本国传统建造的大量使用石材和红砖红瓦建筑,给闽南商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发财后,就在家乡仿建。

闽南和闽西的区别(福建闽南为什么)(22)

厦门大学校园里的“番仔楼”。

供图:公子小白

王世懋来到闽南时,红砖民居已经蔚然成风。据此,红砖大厝出现在闽南的时间,不早于1543年,不迟于1585年。

后来与闽南海商接触较多的荷兰人与英国人,也偏好红砖红瓦,但他们来得较晚。荷兰1624年占领台湾岛,用红砖建造城堡和房屋。郑成功率领的闽南子弟兵收复台湾后,全盘接收,扩大了红砖建筑的影响。

闽南和闽西的区别(福建闽南为什么)(23)

17世纪20年代,荷兰在台湾南部建造的热兰遮城,红色屋顶很是鲜明。

在中国古代,建筑同服饰一样,是高度礼制化的事物,有严格的身份等级规定。历朝都有营缮法令,控制民间建筑的规模和形制。因为,红色一向为皇宫和高等级寺庙专用,严禁官民铺设彩色屋面,但泉州一带民居不但红砖红瓦,还使用红色筒瓦,严重违反了法规。

这种大规模违反建筑等级制度的情况,只有闽南地区才会出现,只有闽南人才会为了虚荣而如此冒险闽南人的性格,注重乡族观念,蔑视法规和主流意识形态。明代海禁,泉漳海商被迫进行走私贸易,是官府追捕的海盗。

朝廷一旦允许海通,海盗纷纷金盆洗手,摇身变成合法的海商。数百年间,海上私人贸易时通时禁,闽南海商的身份也在商人与海盗之间不断转换。这种亦商亦盗的经历,形成了他们冒险犯禁的气质。

闽南和闽西的区别(福建闽南为什么)(24)

19世纪英国画家笔下的台湾淡水,岸上的红楼民居与闽南番仔楼如出一辙。

供图:徐宗懋

闽南人的性格还有讲求排场的一面。长期从事海外贸易,闽南民间积累了巨大财富,形成了炫奇斗富的风气。明末闯荡天涯的泉漳海商,财大气粗,没有文化,也不在乎政府的营缮法令,只想出奇制胜,炫耀乡里。他们学习西班牙人大量使用石材和红砖红瓦,觉得既牢靠又喜庆。

地主老财早先建造的青砖灰瓦大厝顿时黯然失色。红砖大厝如此神气,于是从者如云,风行起来。几百年后,它们演变成闽南主流民居样式,彻底本土化。

闽南和闽西的区别(福建闽南为什么)(25)

闽南和闽西的区别(福建闽南为什么)(26)

梧林村的红砖大厝、晋江安海黄氏家庙。

摄影:易严秋

类似情形,在近代还出现过一次。20世纪初,清末移民海外的闽南华侨挣了些钱,纷纷在家乡起建豪宅,光宗耀祖。这一次,他们把南洋殖民地建筑样式带回了祖籍地。

回顾过去的500年,中国东南沿海及周边地区风云激荡,西欧、南洋、中原、闽越等不同文化相互碰撞、吸收和融合,红砖大厝、红色的番仔楼等,就是其中的成果之一。

放眼大江南北,古代民居一片青砖灰瓦,美则美矣,但少了些缤纷艳丽。幸好,闽南人创造的红砖大厝,填补了这样的空白。

闽南和闽西的区别(福建闽南为什么)(27)

泉州西街古巷夜幕降临,依然掩不住鲜艳的红色屋顶。

摄影:方托马斯

《华夏地理》8月新刊

闽南和闽西的区别(福建闽南为什么)(28)

闽南和闽西的区别(福建闽南为什么)(29)

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