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喝茶

▓ 徐陆

又是春茶飘香时。

同学相约前往早有所闻的六合“天上人间”生态园咏芽茶庄品茗。同行的同学送上自己的书画新作,朱庄主回赠以新制的明前雨花茶。一道白练似的开水,冲沸起白瓷杯盏中的新茶,一时,水气拌合着春茶特有的那一份大地的清新,云雾轻飏,清香入鼻,观其色,赏其形,品其味 ,不由得想起我与茶的渊源……

南师著作读书会(南师大校友作品特刊)(1)

水气拌合着春茶特有的那一份大地的清新,云雾轻飏,清香入鼻……

我喝茶是受先父的影响。老人家九十六岁高龄仙逝,一生喜欢喝茶,酒偶有小酌,但从不抽烟。

小时候记得每年新茶上市的时候芜湖的舅舅就会寄来徽茶,除了多为皖南的绿茶外,记忆深刻的还有来自大别山的形状扁平、瓜子般大小的“六安瓜片”(六在地名中音陆)。舅舅大人和“茶圣”陆羽同姓,读过私塾,不仅断文识字,更写得一手好毛笔字。谈到皖南的名茶如数家珍: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可以说舅舅是我知晓中国名茶的“启蒙先生”

南师著作读书会(南师大校友作品特刊)(2)

农民在田埂上放一个大木桶,里面撒的不知什么茶叶,一支长柄木勺舀起来就喝。

上世纪七十年代学农,夏收夏种时在紫东一带干活,农民在田埂上放一个大木桶,里面撒的不知什么茶叶,一支长柄木勺舀起来就喝,茶汤在木质的桶勺里也看不清什么颜色,不知是否是口渴至极,只觉那茶水甘冽清香,生津止渴。问一农妇,她指着路边一棵不高的树苗说:野茶!这茶叶没有经过炒揉焙制,仅是原生态的叶子或漂或沉于开水之中,完全是辛苦劳作的人们“汗滴禾下土”时的解渴“牛饮”。

工作以后父亲的茶叶陆续由我们孝奉了,但老人家新茶舍不得喝,说把老茶先喝完,等老茶喝完了,新茶又成为老茶。就这样周而复始,虽尽力谏言,晓以利弊,有时我甚至把新茶包装启封,但收效甚微……

南师著作读书会(南师大校友作品特刊)(3)

“可以清心也”,这五个字可从任何一个字循环读起均可达意。

记得在读中文时,著名的逻辑学黄浩森教授曾举一例:紫砂茶壶壶身一圈常见的“可以清心也”不仅语涵茗茶可养心怡神,而这五个字还可从任何一个字循环读起均可达意。

确实,闲暇时光,沏上一杯清茶,云雾袅袅、香气氤氲;呷一口齿颊留香,沁心入脾,静心醒脑、陶冶性情,好不惬意。此可谓喝茶者的最佳境地了!

喝茶之人当然少不了茶具,想起用过的茶具竟然有白瓷杯、紫砂杯、酱菜瓶、咖啡瓶、磁化杯,各种不锈钢的真空保温杯等,当下还是觉得双层透明的玻璃杯较为适宜,既有保温作用,又不至于长时间高温“煮”茶。一边饮茶,一边透过水晶般的杯壁清晰可见茶叶的形态色泽——茶叶在沸水中舒展沉浮,而茶色渐渐由淡变深,而随之抿入口中的滋味由苦涩化为醇香以致甘甜……

自幼相交至今的兄弟阿高这些年会在每年的春末夏初送来皖南的新茶,这茶叶来自富含负离子又没有污染的宁国大山里,虽制作的叶形不尽精致,仅一个锡箔包装,但色香俱佳。当然,此浓郁的茶香中蕴含了我俩已经一个甲子的情意!

女儿他们知我喜爱喝茶,在每年的春秋季也会送来品级上好的新茶,但看着精致包装的茶叶,我也开始“舍不得”喝了……

南师著作读书会(南师大校友作品特刊)(4)

【作者简介】徐良瑞(笔名徐陆),1983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曾长期在交通运输行业任管理工作。

南师著作读书会(南师大校友作品特刊)(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