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思想观念也日益进步,变得越来越有仪式感也是一种表现。

人生的任何一个重要阶段都应当认真对待,婚礼需要婚礼策划师精心布置,同样,死亡作为人生的最后一个重要关节,也越来越为人所重视。

于是有这么一个极具挑战性的新兴特殊职业,专门负责为别人策划葬礼,这便是葬礼策划师。

中国的殡葬文化比西方国家更为源远流长,葬礼是生者真正意义上和逝者做最后的告别,一场正式的葬礼可以起到抚慰人心的作用。

奥勒良曾说过:“人不应该恐惧死亡,他应恐惧的是从来未曾真正的活过。”

面对死亡的态度,决定着我们选择怎样的生活,走近葬礼策划师的职业,我们会发现死亡并不全是冰冷与悲恸,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

殡仪馆死人告别仪式(把逝者当作临时亲人)(1)

灵魂的摆渡者

董子毅是一名85后,他身材高大,相貌英挺,穿上西装显得很是风度翩翩,光看身材外表俨然是个英俊的企业白领,然而当他说出自己的职业,却能让很多人都为之一惊。

他是一名葬礼策划师,在八宝山殡仪馆工作已有十年,他承办的告别仪式大概有两千场左右了。

殡仪馆死人告别仪式(把逝者当作临时亲人)(2)

董子毅说道:“最初我选择这个单位的时候,父母就直接是不同意的。”

在董父董母眼里,自己儿子相貌堂堂又很优秀,这么一个好小伙子我们干点儿什么不行啊,那么多好单位你不去,非往殡葬单位钻。

老一辈人最忌讳这个了,如今儿子这个决定真是让传统保守了一辈子的他们不能理解。

但是董子毅心意已决,还是去了。

而他如此坚定,也是有原因的。

殡仪馆死人告别仪式(把逝者当作临时亲人)(3)

那是2006年的冬天,董子毅还在部队当兵,一天当他上山巡逻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白色的小小包裹,他把包裹抱在怀里,那是一个已经死去多时的婴儿。

看着死去的孩子,董子毅禁不住有了泪意,他向连长请求将孩子好好安葬。

殡仪馆死人告别仪式(把逝者当作临时亲人)(4)

这个孩子这么小,生命太过短暂,还来不及好好看一看这个世界就匆匆离开,总要留点痕迹以证明这个孩子曾来过一遭。

连长同意了,于是董子毅将孩子下葬,在一块石头上刻了字当作墓碑。

殡仪馆死人告别仪式(把逝者当作临时亲人)(5)

从部队复员后,董子毅始终对这件事念念不忘,对生与死的思考总是萦绕在心头。

董子毅觉得,死亡应当有一个体面的告别,于是他顶着身边人不解的目光和压力毅然投身这份不为人们所理解的职业。

殡仪馆死人告别仪式(把逝者当作临时亲人)(6)

在工作之余,董子毅也不得不养成了一套生活习惯,比如绝对不能穿着工作服回家,回家之后必须先把澡洗了,把身上的晦气去一去。

最开始工作的时候,董子毅身边的朋友也不太能接受他干了这样一份工作。

“就觉得我......嗯......”董子毅举起手,皱了皱眉头欲言又止,最后思索半晌,终于找到一个比较贴切的词语。

“觉得我丧,丧气。”

甚至有些人来到董子毅那里,不愿意跟他握手,就连他那里的水也不肯喝上一口,避瘟神一样的态度也是让董子毅很是心酸无奈。

殡仪馆死人告别仪式(把逝者当作临时亲人)(7)

烧死人的、天天摸尸体、住殡仪馆里跟死人打交道。

社会上的人总是对从事殡葬行业者贴上这种标签,这在董子毅眼里属实是一种偏见。

董子毅对自己的行业有很清晰的认知,在他看来,他们所从事的行业也是一种服务行业,为生者,也为死者服务。

葬礼绝不仅仅是把逝者遗体往火葬场里一推,然后把七大姑八大姨全都叫来围坐在一起哭一哭,随便找个田地把骨灰下葬。

任何好的仪式都需要提前策划完整的流程。

殡仪馆死人告别仪式(把逝者当作临时亲人)(8)

作为葬礼策划师,董子毅会细细了解逝者生前的喜好习惯来为其策划出最合适的葬礼风格。

“逝者生前家里全是中式家具。”董子毅指着文件对助理说道,“所以我觉得还是中式葬礼比较适合他。”

殡仪馆死人告别仪式(把逝者当作临时亲人)(9)

初入行业的他终日都要处在一个悲恸伤感的环境中,身边是泪流满面的逝者家属。

董子毅的共情能力很强,经常受到这种悲伤氛围的感染,自己也难受,忍不住跟着家属们一起掉泪,时常红肿着一双眼回家,把父母吓一大跳。

但是董子毅很快意识到这是不应当的。

殡仪馆死人告别仪式(把逝者当作临时亲人)(10)

他需要像对待自己最亲密的家属那样,用最负责的心态策划出一场优秀的葬礼,但是到了葬礼现场,他应该及时从先前代入的亲属角色里抽身,因为作为提供服务的人,他不能被家属的情绪影响到自己的工作。

殡仪馆死人告别仪式(把逝者当作临时亲人)(11)

葬礼的现场,家属无一例外都是慌张无措又悲伤的,这种情况下,董子毅就不能跟着他们的情绪走,他更不能乱,因为他还需要承担起引导整个流程的任务。

“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董子毅有条不紊地引导着整个流程,从主持到遗体告别,董子毅默默安抚着痛哭不止的亲属们,一边小心护着遗体,以防亲属情绪失控扑上来

殡仪馆死人告别仪式(把逝者当作临时亲人)(12)

逝者告别会,一生中只有一次,绝对不能出现任何纰漏,要做,就一定要做到尽善尽美。

这就是董子毅的工作态度。

告别会开始前,董子毅会仔细调整花圈摆放位置,调试音响,确保万无一失。

殡仪馆死人告别仪式(把逝者当作临时亲人)(13)

有一次当董子毅习惯性地为安静躺在那里的逝者细细整理衣角线头时,这一幕正好被家属看在眼里。

后来家属找到董子毅,对他说你们这个行业的人作为服务提供者,对逝者都能这么尊重,实在是让人感动。

董子毅听完后,心里又酸又暖,能够得到他人的理解,这让他觉得比什么都值。

殡仪馆死人告别仪式(把逝者当作临时亲人)(14)

董子毅对殡葬行业始终抱着最崇高的敬意,在他眼里,殡葬人,是生命的关怀者,生命的教育者,也是灵魂的摆渡者。

“大家好,我是靳中学,欢迎大家来参加我的人生告别会。”

靳中学是董子毅的同事,也在八宝山殡仪馆工作,这是他这么多年来策划的最别开生面的一场告别会。

殡仪馆死人告别仪式(把逝者当作临时亲人)(15)

因为这不仅是一场生前告别会,主角还是他自己。

不同于常人对死亡的讳莫如深,在八宝山殡仪馆干了多年的靳中学早已对死亡看得超脱。

但是当这件事降临到自己最亲近的人身上,他依然做不到淡然面对。

母亲的去世让他痛苦不已,还有很多遗憾注定无法弥补。

殡仪馆死人告别仪式(把逝者当作临时亲人)(16)

人生中的意外总是来得令人措手不及,缺憾得不到填补的抑郁总是压在他心头,于是他为自己办了这场特殊的生者告别会,希望人生中不要再有来不及,来一场好好的告别,与死亡彻底和解。

殡仪馆死人告别仪式(把逝者当作临时亲人)(17)

去婚博会偷师,被嫌晦气赶走

高春霞2013年以葬礼策划师的身份进入福寿园,现在是客户部服务主管,如今38岁的她已经从事殡葬行业八年了。

葬礼策划师没办法一个人完成的,所以高春霞的背后是一整个完善的策划团队。

殡仪馆死人告别仪式(把逝者当作临时亲人)(18)

每年差不多有3000家客户在上海福寿园落葬,而高春霞团队所做的个性化策划仪式每年差不多在15-20场左右。

个性化策划仪式就是根据客户提出的抽象需求,为他们策划出一场想要的个性化葬礼。

作为葬礼策划师,应该首先要了解逝者的一个基本信息,他的年龄性别,他的生前工作,家属想要表达的一种情绪,或者是想要完成对逝者的怎样一种愿望。

殡仪馆死人告别仪式(把逝者当作临时亲人)(19)

高春霞的客户一般主要是逝去的小孩子,悲痛欲绝的爸爸妈妈很舍不得幼子,所以会想给孩子做一场好点的告别会。

在提起葬礼策划师这个职业时,高春霞说道:“殡葬行业以前是没有仪式的,都是从婚礼演变过来的。”

但是如果说婚礼代表着喜庆,欢乐,葬礼在大多数人眼里就与之相反。

殡仪馆死人告别仪式(把逝者当作临时亲人)(20)

有时候一场分别,往往感到最痛楚的是被留在原地的人,在大多数人眼里,人一身死,万事皆空,死亡代表着不详、分离等种种负面意义,因此人们总是对死亡讳莫如深。

从事殡葬行业的人也不可避免地会在生活里遇到些麻烦事。

殡仪馆死人告别仪式(把逝者当作临时亲人)(21)

因为葬礼策划是从婚礼策划演变而来,却因职业特殊而远远不如婚礼策划更热门,更受欢迎,葬礼策划师没有多少专业书籍可以供他们参考学习,而这个职业涉及到的层面又比较广泛。

所以高春霞他们就会找别的途径学习,他们有时会买几张票,去参加一些展览,绘画展,还有婚博会,因为婚礼上也会有一些个性策划,比如文案,花艺布置,道具制作等。

殡仪馆死人告别仪式(把逝者当作临时亲人)(22)

然而毕竟是殡葬行业,很多人就会有这种方面的忌讳,尤其是婚庆公司的人,一个做喜事,一个做白事,那叫一个彼此不对付,大喜的日子混进几个殡葬业的人,对他们来说简直晦气死了。

所以高春霞他们只好另辟蹊径,会挂个小牌子假装自己是某某婚庆公司的人,然后偷偷去现场观摩学习,但有时候仍然免不了被同行认出然后被赶出去的结果。

说到此处,高春霞不禁叹了口气:“人们对殡葬行业的认知还是不够的。”

殡仪馆死人告别仪式(把逝者当作临时亲人)(23)

外界不理解,有时客户也不理解。

高春霞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客户做到一半突然不愿再继续下去了,高春霞只好耐心地劝说客户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最后一次,应当给予一个圆满的仪式。

于是客户的想法也就慢慢转变了,不留遗憾地送别故人总是一件好事。

殡仪馆死人告别仪式(把逝者当作临时亲人)(24)

婚礼形式的合灵仪式

2020年,高春霞策划了一场很特别的葬礼,因为逝者的子女提出了很罕见的请求:请将前不久去世的父亲与已经逝去12年的母亲骨灰合葬在一起。

这让高春霞颇为犯难,因为以往从来都没有遇到这种情况。

但是秉着职业精神,高春霞对逝者做了充分的了解:

逝者叫饶平如,有一本书叫《平如美棠》,里面讲述了他与妻子毛美棠一生的故事,记录着两人六十年的相濡以沫,相守相知,一路彼此扶持,共度风雨。

殡仪馆死人告别仪式(把逝者当作临时亲人)(25)

高春霞为他们的故事而动容,把书翻来覆去品读,又与团队多番商议,最后书里一张平如美棠两人当初婚礼现场的图画激发了高春霞的灵感。

他们最终决定为这对恩爱夫妻举办一场婚礼形式的合灵仪式。

高春霞他们把葬礼现场还原成当时婚礼的样子,雪白的圆亭,带着露珠的白玫瑰,飘逸的白纱,水晶吊坠,空灵悦耳的风铃,现场十分浪漫唯美,完全看不出这是一场葬礼。

殡仪馆死人告别仪式(把逝者当作临时亲人)(26)

墓碑也是定制的,爱心和海浪交汇,寓意平如美棠在经过六十余年的风浪之后依然永久相伴,从此再不分离,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圆满。

由于家属希望当天能在现场展示一些旧日的老照片,于是高春霞在入场小路的两侧植物上挂满了老夫妻生前的合照,做成了一条从青丝到白发的时光通道,从这条路上走过的宾客都能见证这对夫妻恩爱相守的一生。

殡仪馆死人告别仪式(把逝者当作临时亲人)(27)

葬礼现场,灯光熄灭,亮起的投影幕布上浮现出饶老先生生前的影像,用苍老的声音娓娓讲述着自己和美棠的故事:

“我一生坎坷,到暮年才有一个安静的居所,但是老病相催,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

在场的所有来客仰头看着幕布,眼里皆是泪光闪烁。

不远处的高春霞轻轻吁了一口气,她知道,自己的任务圆满完成了,不负所托。

殡仪馆死人告别仪式(把逝者当作临时亲人)(28)

被问起从事这么多年的感悟,高春霞依旧神色淡然:“就是对生死看得很淡,生命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死真的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事情。”

她又笑了笑:“所以我觉得我们大家都要珍惜身边的每一样事物和人吧。”

殡仪馆死人告别仪式(把逝者当作临时亲人)(29)

葬礼策划师,葬礼设计师,可能这两个词听起来特别新颖好听,但是在高春霞心里,或许称之为葬礼导演更为贴切。

人生的最后一场谢幕之戏,由葬礼策划师来主导,负责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只不过他们不能像普通的导演那样随意喊咔喊停,而是只能这么注视着戏中人无限地往前走下去,走向自己的人生句点。

而他们所能做的就是让这场告别变得美丽,让逝者体面离去,让生者得以安慰,这便是葬礼策划师的意义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