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华国锋提议派人到上海去(76年华国锋提议派人到上海去)(1)

苏振华和叶剑英元帅的留影

前言

1976年,上海的情况让中央十分担心,大家提议派既熟悉军队、又熟悉上海的人,到上海去主持工作。对于当时的情况,华国锋在1985年,回忆说:

“上海的工人就是好,不听他们的……中央已经决定派苏振华、倪志福、彭冲等同志到上海。上海有东海舰队,苏振华是海军政委,调动军队方便!”

就这样,苏振华带着中央的嘱托,前往海上,就任了上海市委书记……

华国锋:我们要派一个得力的同志,到上海去

1976年10月12日,华国锋在玉泉山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叶剑英元帅、陈锡联、李先念等同志参加了这次会议。

76年华国锋提议派人到上海去(76年华国锋提议派人到上海去)(2)

华国锋在开会

会上,大家对上海的局面表示担忧,华国锋提议说:“我看,我们要派一个得力的同志,到上海去,稳定上海的局面!”

听了华国锋的提议,叶剑英沉思了片刻,语气平静地说:“我赞成华国锋同志的意见!为了防止出现意外,我们要派一位无论是在军队和地方,都能压得住台的老同志去!”说完后,叶剑英元帅看了一下在座的同志们,接着说:

“我看,振华同志堪当此重任!他的资格老,斗争很坚决。在战争年代,振华同志有指挥作战的丰富经验;在建国初期,他曾担任过贵州省委书记,多次受到党中央、毛主席的称赞!再说,上海有海军东海舰队的基地,苏振华同志去上海,工作起来也有方便条件。”

叶剑英元帅说完后,由毛主席指定代替叶剑英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陈锡联,说:“我赞成叶帅的提名,振华同志是军委常委,我们曾经在一起处理军委日常工作,1974年毛主席调整各大军区领导的时候,他做了许多工作,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振华同志牵头去上海,是很合适的人选!”

陈锡联说完后,李先念说:“叶帅的意见是深思熟虑的……毛主席曾说管海军靠他……这次去上海,也要靠他牵头,靠他去发挥核心领导作用。我赞成叶帅的意见!”

76年华国锋提议派人到上海去(76年华国锋提议派人到上海去)(3)

叶剑英元帅在讲话

听了大家的发言,华国锋也下定了决心,说:“我赞成叶帅的提名!”华国锋发言后,这件事情就被定了下来。不久后,苏振华被任命为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主任,前往上海就职。

到达上海后,苏振华牢记中央嘱托,团结带领广大军民采取了必要的措施,迅速稳定了上海的局势。在苏振华的努力下,上海的经济建设得到了很好的恢复和发展,上海工业生产的产值也出现了逐月上升的趋势,整个经济环境呈现了逐渐向好的繁荣景象。

对于苏振华在上海取得的成绩,中央十分满意,大家都说他在上海的工作很有成效,为稳定上海局势作出了极大贡献!

苏振华之所以能取得这样大的成绩,与他的管理水平和努力工作是分不开的,与他的革命资历也是无法分割的。

邓小平:苏振华是最会打仗的政委

1912年6月2日,苏振华出生在湖南省平江县三墩戴家铺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因排行第七,父亲便给他取名叫做苏七生。苏振华出生后,父母也曾想过让他读书,改变他的命运,无奈家中没有隔夜的余钱,这件事情也只能作罢。

76年华国锋提议派人到上海去(76年华国锋提议派人到上海去)(4)

苏振华与妻子陆迪伦的留影

在6岁的时候,为了生活,苏振华便不得不跟随父亲到地里参加劳动。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苏振华还得到山上砍一捆比他的个子都高的柴。后来,苏振华也像许多贫民的孩子一样,为地主家放了牛,被人们称为放牛娃。

10岁的时候,苏振华的祖母和父亲便因病无钱医治,先后去世。这也使苏振华的家庭,变得雪上加霜。在这样的情况下,母亲多次哭干了眼泪,但还是带着几个孩子,苦苦地支撑着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庭。

后来,毛主席亲自培养和发展了李六如等平江的第一批共产党员,并成立了平江的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平江县的工农革命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形势一片大好。在这样的背景下,苏振华的五哥苏溪梅参加了北伐军,苏振华也参加了儿童团。

1926年,苏溪梅在南昌战死。消息传来,苏家一片痛哭之声。苏振华握着拳头,砸在了地上,发誓要为兄长报仇。这一年,苏振华年仅14岁。次年,苏振华便参加了党领导的少年先锋队。

1928年,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彭德怀领导了平江起义。

76年华国锋提议派人到上海去(76年华国锋提议派人到上海去)(5)

彭德怀旧照

感受到革命的浪潮后,苏振华找到彭德怀,要求参加起义部队。见面前的这个小伙子还很弱小,彭德怀怀摸了摸他的头,笑着说:“小鬼,你还没枪杆子高呢,过两年再来吧。”

彭德怀的话,并没有让苏振华放弃参加革命的念头。回到家里后,苏振华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秘密游击队。次年,苏振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0年,得知红军正在招收新兵,苏振华非常高兴,一个人来到报名处报了名。回到家里后,苏振华对母亲说:“娘,我报名参加红军了!”几天后,苏振华到队伍上报到。

看着面前这个充满朝气的新兵,彭德怀非常高兴,拍着他的肩膀,微笑着说:“小鬼,你叫什么名字?”苏振华站得笔直,大声说:“我叫苏七生,两年前,你说我还小,不让我参加红军,现在我是个汉子了!”

听了苏振华的话,彭德怀左右看了一下,说:“哦,当红军要不怕吃苦,不怕牺牲,你能行吗?”“我才不怕呢!打土豪,斗劣绅,我背着一支猎枪,每次都走在前头,他们见到我都发抖呢。”说着,苏振华抬了一下头,显得十分神气。

76年华国锋提议派人到上海去(76年华国锋提议派人到上海去)(6)

苏振华与罗荣桓等人的合影

彭德怀被苏七生的样子逗乐了,大笑着说:“行,小鬼,你已经是红军了,这个名字不好,改个威风点的,叫苏振华吧,你看好不好?”“好!”后来,苏振华回忆说:

“当时,听到彭总给我改名,让我叫苏振华,我认为这个名字非常有意义,当场就答应了下来……我是彭老总一手培养的,是彭总教会我打仗的!”

11月,苏振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不久后,苏振华被任命为红5军的一名排长。

1932年12月,在一次战斗中,苏振华的大腿和脖子中弹,但他依然坚守在前线,率部冲锋,坚持到战斗结束才去治伤。

看到苏振华满身是血,医生感到十分难过,努力将他腿部的子弹取了出来,脖子里的子弹却无法取出,一直留在了他的身体里。

1933年,苏振华因作战英勇,被朱老总亲自授予了一枚三等红星奖章。不久后,苏振华被任命为红三军团第5师第13团政委。

76年华国锋提议派人到上海去(76年华国锋提议派人到上海去)(7)

彭德怀旧照

1934年,在广昌保卫战中,苏振华跟随红三军团到高虎脑,负责这里的守卫。期间,苏振华和团长黄镇一起到前线,去查看了地形,准备研究团里的防御部署。

此时,正好遇到前来视察部队防御的彭德怀。听到彭德怀来到他们团里后,刚刚查看地形回来的苏振华非常高兴,当即和黄镇一起到团部,向彭德怀请教防御工作。

听了苏振华的话后,彭德怀非常高兴,当即将地图拿出来,对着地图向他们讲述了这次防御作战的要点。彭德怀说:

“高虎脑一带的地势十分险要,是红军整个防御阵型的‘命门’所在,敌人一定会不顾一切代价前来抢夺。所以,你们可以在高虎脑阵地上这样配置火力,这样布置兵力,切记,一定要把工事构筑好,这一点非常重要,可以让战士们少流血!”

不久后,敌人果然来到第13团的阵地前。苏振华对战士们说:“同志们!我们一定要遵守自己神圣的诺言!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喊叫!坚决保卫我们的苏维埃政权!为13团争光!为牺牲的同志们报仇!”

76年华国锋提议派人到上海去(76年华国锋提议派人到上海去)(8)

苏振华旧照

苏振华说完后,战士们将手里的枪举起来,有节奏地高喊:“报仇!报仇!”喊声震耳欲聋,久久不息……

在战斗中,面对汹汹而来的敌人,苏振华抽出腰里的大刀,大喊道:“同志们!冲啊!让我们的阵地,成为敌人的坟墓!”

在战士们的英勇奋战下,高虎脑战斗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战斗结束后,苏振华的表现得到了上级的表扬,并再次获得了一枚三等红星奖章。

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在长征中,苏振华被任命为红4师第12团政治处主任、政委。到达陕北后,苏振华率部参加了直罗镇战役等重要战役。

1936年6月,苏振华奉命,到抗日红军大学参加了学习。期间,苏振华的刻苦努力,得到了毛主席的认可。在一次集会上,提到苏振华的时候,毛主席说:

“工农分子很多人是没有知识的,但是通过努力变得有知识,也是可能的。我看,苏振华同志就是工农分子知识化的典型!”

76年华国锋提议派人到上海去(76年华国锋提议派人到上海去)(9)

毛主席在讲话

在台下的苏振华听到毛主席的话后,心里非常激动。后来,在解释自己是毛主席的学生时,苏振华自豪地说:“我可不是乱拉关系,我和毛主席是真正的师生关系!

后来,苏振华又到抗日军政大学,进行了深造。1938年,苏振华被任命为抗日军政大学第1大队的大队长。期间,苏振华领导的第一大队被评为先进单位,是当时的9个先进单位之一!

1939年7月,苏振华奉命率领部分学员,到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办学。1940年,苏振华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15师343旅兼鲁西军区政委,和同是红三军团的老战友杨勇并肩作战。

后来,苏振华又历任了八路军第2纵队兼冀鲁豫军区政委、冀鲁豫军区副政委兼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党校校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政委。

1946年12月,苏振华又兼任了第1纵队司令员。任职期间,苏振华率部在西台集战斗中,歼灭了国民党军整编第68师主力部队4000多人,受到了上级的通令嘉奖。

76年华国锋提议派人到上海去(76年华国锋提议派人到上海去)(10)

苏振华和杨勇在一起

1947年3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与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七纵队合编,仍称为第1纵队,杨勇为司令员,苏振华为政委。

在当时,第1纵队是刘伯承和邓小平麾下非常有战斗力的部队。8月,在毛主席的命令下,刘伯承和邓小平带领着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面对茫茫的黄泛区,苏振华大声说:“雪山、草地、泸定桥我们都过去了!我不相信黄泛区的几条河流就拦住我们了!”说罢,苏振华抬脚第一个走进泥沼之中。

看到苏振华走进了黄泛区,战士们备受鼓舞,纷纷走了进去,以顽强的意志,走过沿途的坎坎坷坷,终于到达了大别山。苏振华的精神,得到了邓小平的赞扬。

1948年,在围歼黄百韬的战役中,总前委书记邓小平不断地关注着前方的战报,在听到一纵的团长晋士林、政委郑鲁牺牲后,邓小平非常难过,陷入了短暂的沉思当中……

前方的战事一定是遇到了什么困难,这是邓小平想到的第一件事,接着,邓小平问一旁的参谋:“部队的伤亡情况怎么样?”参谋人员回答说:“目前,1纵的具体伤亡数字还没报上来。但是,从当下的情况看,在发起攻击后,他们的伤亡应该超过数千人了!”

76年华国锋提议派人到上海去(76年华国锋提议派人到上海去)(11)

邓小平旧照

听到这里,邓小平说:“马上给我接通杨勇!”电话接通后,邓小平说:“杨勇,你们那边现在到底怎么样?伤亡有多大?”杨勇急切地说:“首长,1纵的伤亡很大,敌人在工事里抵抗得很顽强,我们的部队进展不大。但请首长相信,我们一定坚决完成任务!”

在听到1纵的伤亡很大后,邓小平说:“如果伤亡太大,你们不要硬拼,我们可以调整部署,让别的纵队协助你们。你们马上研究一下,要不要撤下来休整?”

邓小平的话,让杨勇无法回答。撤下来,他心有不甘;如果硬打,伤亡不会小。这个代价,他不好把握。这时候,苏振华接过杨勇手中的电话,坚定地说:“政委,就算1纵只剩下一个人,我们也坚决不撤,我们要打到底!这是我、杨勇和纵队党委的决定,请您放心!”

苏振华说完后,便挂断了电话。紧接着,苏振华对杨勇说:“司令员,我们1纵什么时候被打得撤下来休整过呀?我们必须要顶住!一会儿我们都靠前指挥!”听了苏振华的话,杨勇从刚才的情绪中回过神来,两人一起向前沿阵地跑去。

在杨勇和苏振华的指挥下,1纵硬生生地顶住了黄维兵团10倍兵力一个多月的进攻,歼灭了国民党军一万八千多人,活捉了兵团副司令吴绍周等多名国民党的高级军官,为围歼黄百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到了总前委书记邓小平的表扬。在说起苏振华的时候,邓小平笑着说:“苏振华是最会打仗的政委!”

76年华国锋提议派人到上海去(76年华国锋提议派人到上海去)(12)

苏振华旧照

在回忆起这场战役的时候,1纵当年的老人们都说:“要不是苏政委坚决不撤,1纵在刘邓大军中哪有那么高的地位呀?如果这一场硬仗顶不住,恐怕就没有后来的16军了!”

毛主席:我们的海军要使敌人害怕,还要靠你呀

1949年,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苏振华被任命为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政委。任职期间,苏振华率部参加了渡江战役,连续解放了衢州、景德镇、上饶等20余座城镇,受到了邓小平的夸奖。

11月,贵阳解放后,苏振华被任命为贵州省军区政委。后又担任了贵州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贵州省委书记兼省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

任职期间,苏振华在贵州省的剿匪、土改、恢复和发展生产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到了毛主席的表扬。

1953年,苏振华前往北京,向中央汇报贵州省的工作。对于苏振华在贵州取得的土改成绩,毛主席非常满意,直夸他:“很不错,不简单!”

76年华国锋提议派人到上海去(76年华国锋提议派人到上海去)(13)

苏振华上将

1954年4月,在毛主席的批准下,苏振华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履新职后,苏振华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新中国的海军建设中。

1955年,解放军实行军衔制,苏振华被授予上将军衔。

1957年2月,苏振华升任为海军政委。此后,苏振华的工作变得更加忙碌。

1959年,从苏联访问归来的苏振华,在得知孩子发烧后,之前离家出走的妻子孟玮都没有回来看过一眼的时候,心里感到万分悲凉,最终在妻子早已给他的离婚协议书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得知苏振华离婚后,毛主席特意将苏振华找来,安慰他说:“老苏,捆绑成不了夫妻,既然离婚了,那就再找个合适的吧,天涯何处无芳草嘛!

在毛主席安慰不久后,苏振华便遇到了另一个真爱,她就是海政文工团的优秀舞蹈员演陆迪伦。在萧劲光的撮合下,苏振华和陆迪伦结为百年之好。此后,苏振华将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了海军的建设工作中。

76年华国锋提议派人到上海去(76年华国锋提议派人到上海去)(14)

毛主席旧照

1975年,在一次会议中,毛主席握着苏振华的手说:“我们的海军要使敌人害怕,还要靠你呀!”

毛主席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之前的时候,苏振华在周恩来的指示下,担任了核潜艇研制领导小组组长。任职期间,苏振华牢记着毛主席“核潜艇,一万年也要造出来”的话,领导研制了新中国的第一艘核潜艇。在核潜艇下水的时候,苏振华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1976年10月,苏振华被中央任命为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对于苏振华在上海的工作,邓小平满意地说:“你们在上海搞得不错,我完全同意!”

1979年2月6日,苏振华拖着病体,参加了海军一个研究所的重要会议。会上,苏振华发表了40多分钟的讲话。

后来,苏振华突发心肌梗塞。医生检查后说,苏振华左心室前壁破裂了1.7厘米,完全是操劳过度所致。苏振华生病住院期间,妻子陆迪伦给予了全程陪伴。

76年华国锋提议派人到上海去(76年华国锋提议派人到上海去)(15)

陆迪伦在床边陪护住院的苏振华

1979年2月7日,苏振华在北京病逝,享年67岁。

2月16日,依照苏振华生前的遗愿,全家人一起将苏振华的骨灰,撒向了苏振华热爱和工作过的大海。

后来,陆迪伦将孩子们找来,将苏振华的遗产公平地分给了所有的孩子们,自己只留下了苏振华脖子里没有取出来的那颗在火化时未被烧化的子弹头,再有就是苏振华生前的几件旧衣服,作为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