蜉蝣,朝生暮死,渺小如尘埃,一生只为爱来!执着,有哪个能比?

文‖衡东诗勤

蜉蝣是什么?蜉蝣目的昆虫通称为蜉蝣,具有古老而特殊的性状,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虫。蜉蝣体形细长柔软,体长通常为3-27mm,渺小如尘埃!稚虫时水生,成虫前在水里活1至3年,成虫不取食,寿命很短,仅一天而已!

蜉蝣又称一夜老、夜夜老。蜉蝣成虫后成群交配,而后死亡跌落水面,成为水生动物的饵料,所以一生只为爱来!正由于蜉蝣短暂的一生,古人常常把它出现在凄美的爱情故事中。一生一日,也就有了“身似蜉蝣,一夢千年”。

蜉蝣,这种动物朝生暮死,以前我只听说,比如:“蜉蝣撼树,螳臂当车;蜉蝣天地,沧海一粟;蚍蜉撼大树下,可笑不自量”等等,在现实中没有人告诉我,我也没有看到,以为是传说中的动物,不想这几天在现实中出现了!

人生如蜉蝣的佳句(蜉蝣朝生暮死渺小如尘埃)(1)

9月3日,福建福州出现了接地的巨型乌云,连绵起伏象“一座山”,目击者称:从来没看到过这样的,有点可怕!这个有人说是乌鸦,有人说是蝙蝠,只有图片,无从确认。

9月4日夜间,湖南省沅江市出现大量白色飞虫,如雪花般铺天盖地,车辆停在一座大桥上,车辆出现打滑情况。5日上午,当地专家表示,该飞虫为蜉蝣,近几年每年秋季都会出现,属正常现象,蜉蝣对人体及农作物均无害。

9月4日傍晚,四川绵竹的上空出现了大量蝙蝠飞舞,有人认为可能与9月4日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了6.8级地震有关,但没有证实!只是有许多人认为,是与这段时间气候反常有关,谁能想到秋天的气温比夏天还要高!

人生如蜉蝣的佳句(蜉蝣朝生暮死渺小如尘埃)(2)

的确,气候太反常了!以至有人想起一句诗人苏轼在《赤壁赋》中说蜉蝣:“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感叹蜉蝣朝生暮死,渺小如尘埃,一生只为爱来!这种执着,又有哪个能比?

记得有人羡慕:“一羡蜉蝣,朝生暮死。二羡凡侣,携手白头。三羡草木,无心无苦。四羡飞鸟,归去自如。五羡火萤,寂然自耀。六羡红叶,盛极而落。七羡湖渊,无风无波。八羡飞尘,万里随风。”这些羡慕都是梦幻!

淮南王刘安《淮南子》:“鹤寿千岁,以极其游,蜉蝣朝生而暮死,尽其乐。说仙鹤能够活上千年,可以尽情地飞翔、遨游;而蜉蝣这种小虫子,早上出生,傍晚就死掉了,但它知道在每一分钟里尽情地欢乐、尽情地享受!

人生如蜉蝣的佳句(蜉蝣朝生暮死渺小如尘埃)(3)

“蜉蝣”最早出现在《诗经·国风·曹》中:“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于我归息?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于我归说?”诗人借蜉蝣来讽刺时事,表达朝不保暮的忧心。

荀况(公元前三世纪人)《荀子·大略篇》:“不饮不食者,蜉蝣也。”毛亨(公元前二世纪人)《毛传》:“蜉蝣,渠略也。朝生暮死,犹有羽翼以自修饰。楚楚,鲜明貌。采采,众多也。掘阅,容阅也。如雪,言鲜洁。”

西汉戴德(约公元前93—49)《夏小正》:“五月蜉蝣有殷。殷,众也。蜉蝣殷之时也。蜉蝣者,渠略也,朝生而暮死,有何也,有见也。”三国魏国阮籍(公元三世纪初)《咏怀》:“蜉蝣玩三朝,采采修羽翼。”

人生如蜉蝣的佳句(蜉蝣朝生暮死渺小如尘埃)(4)

晋朝郭义恭(公元三世纪人)《广志》:“蜉蝣可烧啖,美于蝉。蜉蝣在水中翕然生,覆水上,寻死,随流而去。”唐张九龄《感怀》:“鱼游乐深池,鸟栖欲高枝,嗟尔蜉蝣羽,薨薨亦何为?”

宋苏轼《前赤壁赋》(公元1082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明刘昌:《县笥琐探恃才傲物》:“汤家公子喜夸诩,好似蜉蝣撼大树。”

由上可知,历代古人对蜉蝣外观和生活习性的观察是很细微,清楚指明蜉蝣是一种生活期极短的昆虫,生活在水中,死后随水漂流。蜉蝣的外表漂亮但很柔弱。可见蜉蝣这种昆虫历来有之,只是我的知识面窄,不知道罢了!

人生如蜉蝣的佳句(蜉蝣朝生暮死渺小如尘埃)(5)

但同时,一部分古人可能因讲不同方言的缘故,而将“蜉蝣”错误地解释为一类甲虫或蛾子,故朱弘复、高金声(1950)仍认为蜉蝣可能是一种金龟子。比如:

三国吴人陆玑(公元三世纪初)《毛诗草木虫鱼疏》:“蜉蝣,方土语也。通谓之渠略。似甲虫,有角。大如指,长三四寸。甲下有翅能飞。夏月阴雨时地中出。今人烧炙之,美如蝉也。”

晋郭璞(公元四世纪初)《尔雅注》:“(蜉蝣)似虫吉虫羌,身狭而长,有角,黄黑色。聚生粪土中,朝生暮死。猪好啖之”。《游仙诗》:“借问蜉蝣辈,宁知龟鹤年。”他在《尔雅音图》中还绘出了蜉蝣图。

人生如蜉蝣的佳句(蜉蝣朝生暮死渺小如尘埃)(6)

明李时珍(公元1518—1593)《本草纲目·虫羌虫良 条·附录蜉蝣》(公元1587):“蜉蝣一名渠略。似虫吉虫羌而小,身狭而长,有角,黄黑色,甲下有翅能飞。夏月雨后丛生粪土中,朝生暮死。猪好啖之。人取炙食,云美如蝉也。盖虫羌螂、蜉蝣、腹虫育、天牛,皆蛴螬、蠹、蝎所化此。亦虫羌虫良 之一种,不可不知也。或曰蜉蝣水虫也,状似蚕蛾。朝生暮死。”

蜉蝣是中国文人骚客心仪的对象。《诗经·曹风》就歌唱过:“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蜉蝣之翼,采采衣服”,把蜉蝣羽翼同妇女衣裙联系起来了,像轻云舒卷,如嫩柳拂水。

《淮南子》进一步说:“蚕食而不饮,二十二日而化;蝉饮而不食,三十日而蜕;蜉蝣不食不饮,三日而死”,更作了科学上的比较描述。

人生如蜉蝣的佳句(蜉蝣朝生暮死渺小如尘埃)(7)

其实任东西到了一定的量,是有危害的,蜉蝣当然没能例外:

2014年7月20日晚间8点45分,密西西比河流域爆发大规模蜉蝣昆虫入侵。团团昆虫聚集在一起酷似“黑云”,并导致三车相撞。它们遮天蔽日,甚至还惊动了该区域的气象雷达。

这些蜉蝣暴风雨般出现在美国威斯康辛州拉克罗斯河域。它们顺着北风迅速向密西西比河上游移动,并出现在雷达屏幕上,就像该区域出现了中轻度降雨。大约三小时之后,随着蜉蝣扩散开来,雷达图像逐渐消失。

蜉蝣,朝生暮死,渺小如尘埃,一生只为爱来!执着,有哪个能比?可不要小看了蜉蝣这种小昆虫!

写于湘南千年水乡古镇大浦

2022.9.6.18: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