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5月30日讯(见习记者 冯立华)10年前,2008年6月1日,“限塑令”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10年间,关于塑料垃圾问题一直引发人们的关注和讨论。10年后,“限塑令”效果究竟如何?

“限塑令”出台10年,它对百姓生活习惯有着怎样的影响?随着电商、快递、外卖等行业的发展,当塑料包装成为新业态的刚需,“限塑令”又将何去何从?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限塑令内顽疾难治吗(绿色生活离我们有多远)(1)

南三条批发市场,百货店和摊位前销售着各式各样的塑料袋。 冯立华 摄

变化:新老问题叠加遭遇我行我“塑”

一根葱、两头蒜、少许面条和鸡蛋……别看东西不多,菜市场的卖家会娴熟地用手撕塑料袋,一一将它们分装、称重、贴签。“限塑”10年了,这样的场景,我们再熟悉不过。

5月29日上午,记者来到石家庄南三条批发市场,看到百货店和摊位均有销售各式各样的塑料袋。在一个摊位前,黑红蓝白塑料带摆成几排,旁边摆放着10元一包共计400个的全新断点式塑料袋,不少塑料袋并无标识。“家用的垃圾袋,4块钱一包,10块钱3包。”商户频频答复着前来购买塑料袋顾客。

塑料袋在生活中的使用率高,这是不争的事实。“买了东西得拿,塑料袋可以说是随身用品了。”70岁的贾女士家住棉一小区,她这样告诉记者,即使有携带布袋的习惯,但仍认为塑料袋必不可少,“今天刚买的鞋架、垃圾筒,布袋装不下,多亏有塑料袋了,不然骑车拿着真不方便”。随后,记者又来到园明路菜市场,看到每个摊位旁都悬挂着塑料购物袋,相比超市提供的有偿塑料购物袋,这里的塑料购物袋更轻薄。在菜市场里穿行的市民,手里都拎着几个颜色各异、大小不同的塑料袋。市场的商户告诉记者:“因为利润低,所以提供给顾客的免费塑料袋质量一般,这是菜市场的普遍现象。”

老问题未根治,新问题又出现。随着电商、快递、外卖等新业态发展,塑料餐盒、塑料包装等消耗量快速上升,造成新的资源环境压力。有数据显示,饿了么、美团外卖、百度外卖三大外卖平台全国日订单量约在2000万单左右。有人换算说,以每单外卖用1个塑料袋、每个塑料袋0.06平方米计算,我们每天所用的塑料袋能覆盖120万平方米的面积,铺满168个足球场。

限塑令内顽疾难治吗(绿色生活离我们有多远)(2)

在南三条批发商城,来来往往间,很多市民手中都提着不止一个塑料袋。 冯立华 摄

析因:限塑令如风过耳为哪般?

“从前买菜用绳子拎,现在用塑料袋拎。有的人有环保意识,就是总忘记带布袋,这是习惯。”毛师傅在园明路菜市场卖菜20来年了,每天接触大量的顾客,他告诉记者:“除非有新的物件代替塑料袋,不然很难让大家不用。”

记者穿梭于超市、集贸市场,在实地走访中,听不同的消费群体道出了不同的心声。32岁的张娜告诉记者:“环保意识确实提高了,渐渐养成了自带购物袋的习惯。”51岁的赵志刚说:“起初也有商家和爱心企业,将有环保标志的购物袋免费送给消费者。”65岁的郝淑园说:“刚‘限塑’那阵子,菜市场有人来监督,提醒摊主不要免费提供塑料袋,后来也没人管了。”现实中,但随着时间推移,免费提供塑料袋的渐多,为了图省事儿,好的习惯又渐渐消逝。

毋庸置疑,“限塑令”的施行,减少了白色污染,增强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限塑以来至2016年,全国商超塑料袋使用量普遍减少2/3以上,累计减少塑料购物袋140万吨左右。

目前,限塑令效果可以说是喜忧参半。探究原因,河北省委党校副教授博士梁瑞英分析,一是这些从业者能够以他们认为有利可图的成本获得足够的塑料袋货源;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日益多元,对塑料袋制品需求量增大,比如快递业、外卖业的激增;三是人民群众对塑料制品的危害认识不清晰,环保意识没有明显提升,许多人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四是“限塑令”只是“限”,而“限”的范围有限、处罚力度不明确影响了政策的执行效果;五是市场上可降解塑料袋成本较高。

限塑令内顽疾难治吗(绿色生活离我们有多远)(3)

一市民正在园明路菜市场买菜,塑料袋在市民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冯立华 摄

建议:人人为环保出力,共创绿色生活

普通塑料袋200年也不会自然降解,长期残留在土壤中还会导致环境恶化。如何解决当下“限塑令”面临的困境?获得过“全国最美志愿者”称号,连续10年从事爱心公益活动,作为张家口“张垣之心”公益促进会理事长的宋美录建议:第一,政府要做好相关宣传引导;第二,加强监管,严格监控生产与批发、零售、消费等环节,打击违规生产超薄塑料袋的黑作坊;第三,要让“限塑令”令行禁止,达到治本之效,要多管齐下形成合力。

河北省委党校副教授博士梁瑞英建议:一是“限塑令”约束范围需要从传统商业向快递、外卖等新兴产业扩展;二要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三是加大对违规生产、使用塑料袋的惩罚力度;四是国家应该研究制定相关的政策文件,对不同生产、生活、消费中使用的塑料制品,分领域、分品类提出政策措施,以增强针对性;五是研制出好的升级替代产品,来取代塑料袋;六是完善“限塑”的经济调节手段,可参照发达国家经验,对有偿使用塑料袋征税,由商家代收,最终上交给国家,用于补偿塑料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费用,也可效仿国际普遍采用的回收押金制度,推动企业履行回收义务,促进外卖餐盒、塑料袋及快递包装的回收;七是针对外卖和快递塑料垃圾的快速增长,建议对其包装材料的减量化、资源化作出约束性规定。

“限塑”10年,绿色生活仍然在路上。从国家发改委在官网开设《我为塑料垃圾污染防治建言献策》专栏,到国家发改委将会同相关部门研究调整“限塑令”,研究制定在电商、快递、外卖等行业率先限制一系列不可降解塑料包装使用的相关实施方案,再到国家发改委在研究制定防治塑料垃圾污染的政策文件,将对不同塑料制品,分领域、分品类提出政策措施,可见国家消除“白色污染”的决心。记者期望,多方发力、多方合力,真正实现“限塑”,共创美好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