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移动副卡套餐(今年武汉移动关停疑似涉诈号卡19万个)(1)

武汉移动联合武汉市反电诈中心开展反诈直播。

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时有发生,不法分子不断翻新作案手法,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随着互联网应用全面普及,电信诈骗的主战场已从传统的电话、短信等方式向微信、支付宝等社交软件及支付平台蔓延,老年群体也因为防范意识较弱,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主要受害人群。

12日上午,家住后湖的八十多岁姜阿姨来到中国移动营业厅,请求工作人员帮其进行手机操作。据姜阿姨介绍,自己的女儿给她网购了一副加热护膝,11日才收到货,而12日上午就有客服给姜阿姨打电话表示护膝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可能会漏电,并表示要为姜阿姨进行退款,进而索要手机验证码。因为并不熟悉电子设备,再加上子女不在身边,姜阿姨想到了经常去参加老年活动的移动营业厅寻求帮助。工作人员随即询问了姜阿姨的子女,得知商家并没有要求退款,而公安机关人员则表示这是一起典型的电信诈骗,倘若提供了对方所需要的信息,自己银行卡中的钱很有可能会被洗劫一空。

近年来,打击电信诈骗重拳频出,但新型诈骗手段层出不穷,部分漏网之鱼不断危害市民的信息财产安全。为进一步防范和打击电信诈骗,市民、通信运营企业及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联合起来,齐力筑牢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安全防线。

倘若有市民前往手机营业厅办理电话开卡等相关业务,就会注意到用户在办理新电话卡的同时会被要求签署一份告知书,明确用户不得转送或转卖号码给他人使用。以姜阿姨求助的中国移动营业厅为例,在向工作人员询问如何办理一张新电话卡时,除了准备必要的身份信息外,“为什么要办卡?用作什么用途?能否保证只用于自己使用?”是必须询问的三个问题,除此之外,业务办理区还设立有众多的防诈小贴士或标语。营业厅经理表示按照管理要求,所有员工在办理新入网操作时,都需要询问客户新办卡用途,并对客户进行反诈骗法律知识宣传,签订新入网客户告知书。

此外,除了办理一线业务时设有规定,通信运营企业的内部员工也时常参加反诈学习的经验交流活动。大数据中心则通过分析诈骗人员特征,加强防范电信诈骗。据统计,今年以来,武汉移动已经关停了疑似涉诈号卡19万个,向警方提供近30条有价值线索,打掉5个诈骗团伙,缴获若干GOIP、号卡,在保卫城市通信安全、反电信诈骗方面成果显著。

公安部门也在防诈、反诈专项行动中雷霆出击,针对通信运营企业反馈的线索条条必查,2021年武汉市公安局内保支队全年指导武汉移动办理了“三电”案件数十次,累计6次组织专项会议和培训工作,针对典型案件现场支撑5次,并多次协调区局、派出所督促案件办理立案,为金融安全保驾护航。

尽管社会各界通力合作,对电信诈骗案件重拳出击,但作为电信诈骗团伙的首要针对目标,广大市民也要时刻保持警惕,做到“三不一要”。

不轻信: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信息。不管诈骗分子使用什么甜言蜜语、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短信,不给诈骗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

不透露:筑牢自己的心理防线,不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如有疑问,可拨打110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同事核实。

不转账:要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绝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尤其是中老年人和妇女要格外引起注意。还有一些公司财会人员和经常有资金往来的人群等,在汇款、转账前,要再三核实对方的账户,不要让不法分子得逞。

要及时报案:万一上当受骗或听到亲戚朋友被骗,请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拨打110时提供骗子的账号和联系电话等详细情况,以便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挽回损失。

来源: 长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