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成象和取象规律 八卦取象之震象(1)

八卦取象的出处主要来自孔子易传《十翼》之《易·说卦传》,还有极小一部分来自其中的《易·系辞传》。《说卦中》就象一本小字典,它用概括和列举的方式,论述了八卦所代表的形象及特征,为人们解读《周易》提供了依据和方便。下面笔者将和大家一起来解读《说卦传》中八卦的取象问题,每篇一卦。

八卦成象和取象规律 八卦取象之震象(2)

本篇是震卦的取象问题。“震”是八卦之一,卦形是☳。《说文》:“震,劈歷,振物者。从雨辰声。”笔者认为,“震”当从雷省从辰。“雷”是震卦的基本卦象,“辰”是十二地支之一,反映其天时。

“震”在天文地理意义上为“雷”。“雷”是震卦的自然之象,也是震卦最基本的象之一。“雷”并非通常认为的仅指空中伴随闪电的打雷现象,而是泛指能量的集聚及其释放现象,地震也是一种雷,含苞待放的花也是一种雷,为区别而写作“蕾”罢了。实际上,“雷”字从雨从田,就是表示田中草木应时得雨而旺长的现象。“雷”是一种能量集聚及释放现象,由此成为一种象征,象征生命的萌发及其活力。“震为雷”,故震卦最本质的特性就是“动”。《说卦传》曰:“震,动也”,又曰:“雷以动之”,又曰:“动万物者莫疾乎雷”。行动离不开足,故震卦于身体部位取象为“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足者,动之具也。

八卦成象和取象规律 八卦取象之震象(3)

“震”于时间意义为仲春之月,天干为甲乙,地支为卯,卯正即为春分日。“震”从“辰”而不从“卯”者,盖因“辰”为“卯”之穷,卯时尽则为辰时;春气鼓万物而奋进,故从“辰”以尽其意也。《说卦传》曰:“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意思就是后天八卦的震位,是万物萌出之时,代表仲春之月,斗柄指向正东方。《礼记·月令》云:“是月(仲春之月)也,日夜分,雷乃发声,始电,蛰虫咸动,启户始出。”

八卦成象和取象规律 八卦取象之震象(4)

仲春之月,以春分日为中点,前后各15天,正是草木始萌,蛰虫咸动之时,万物将乘时变化,生机盎然,故“震”于动物为“龙”。龙者,鳞虫之长也。

八卦成象和取象规律 八卦取象之震象(5)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仲春之月,春气正盛,木道乃行,是万物开始奋发、进取的时候。“雷始发声”,雷声如鼓,故震正是万物一鼓作气之时。《说卦传》虽未言“震为鼓”,但《易》中之“鼓”,实取象于震。《系辞传》有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五行木火土金水,五音角徵宫商羽,五行配五音,木道配角音,金道配商音。古代号角、鼓声皆为催人奋进之音,而商音则是颓废、萎靡之音。这正是古代军事上为什么“击鼓为进,鸣金而退”的由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商女”就是指以唱“靡靡之音”为生的歌女。

八卦成象和取象规律 八卦取象之震象(6)

“震”于动物为“龙”,为动状之马。所谓“动状之马”就是积极行动状态的马,《说卦传》所谓“其于马也,为善鸣,为馵足,为作足,为的颡。”所谓“的颡”,又称“的卢”马。《相马经》云:“的卢,马白额入口至齿者,名曰榆雁,一名的卢。奴乘客死,主乘弃市,凶马也。”简而言之,的卢马就是行动力强但不安稳的烈马,《三国演义》中刘备所乘之马是也。马虽烈,乘而在人,刘备乘之,非未弃市,反跃出檀溪而救主一命。烈马多躁而健,故《说卦传》曰:“(震)为决躁,其究为健”。

八卦成象和取象规律 八卦取象之震象(7)

在《周易》中,皆以“虎”喻君,“龙”与马的地位一样,仅为坐乘,受主驱策,《乾卦·彖传》中就有“时乘六龙以御天”之语,不知后世为何竟将“龙”演化成天子、帝王的象征,实为千古之谬,误及皇帝。皇帝为至尊,岂可受人驱策?上古以北极星为天之主宰,呼为“帝”,以北斗七星为帝乘,以帝乘斗巡行天下一周为一年。我国《夏历》就是以北斗七星之斗柄旋转一周为一年。《说卦传》中所谓“帝出乎震”,其中的“帝”就是指北极星,出而所乘者,就是“斗”,斗柄所指,时间所在也。北斗七星蜿蜒曲折,其形如龙;震为龙者,就等于说震为斗,故《易》实以震为斗。这在《丰卦》中有反映。《丰卦》上震下离,“离为日”、震为丰,为日斗并现之象,故《丰卦》爻辞多言“日中见斗”。

八卦成象和取象规律 八卦取象之震象(8)

“震”于色彩为“玄黄”。震五行属木,木之色当为青,为什么震色又为“玄黄”呢?窃以为,“震”为木之初,草木初萌也。木生于水,水与木之间又隐土,这从后天八卦中可明显看出,坎与震之间有艮,艮属土,坎属水,水色曰玄,土色曰黄,木之初生故兼有水、土之色,故曰“玄黄”。另外,“黄”还是一种嫩色,初生之物都略带有黄色,我们把小孩称为“黄口小儿”就是这个道理。

八卦成象和取象规律 八卦取象之震象(9)

“震”于家庭成员角色为“长子”。《说卦传》曰:“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子。”长子于帝王之家即为“太子”,是继承大统,祭祀先祖太庙的主器者,故《序卦传》曰:“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震曰东方,故太子所居曰“东宫”。主器而祀,必献祭品,又震象下刚而上多柔,如以器盛祭品之状,故“震为蕃鲜”,“蕃鲜”即指丰盛的祭品。祭品又称为“福”,福的本义就是指祭祀所用的酒肉。古人祭祀完毕后,会赏赐众人祭品,称为“赐福”。故《易》凡言“福”,皆于震有关。

八卦成象和取象规律 八卦取象之震象(10)

“震”于植物为“苍筤竹,为萑苇”,另外,“其与稼也,为反生”。“反生之稼”,就是秋天播种,冬天闭节停长,春天返青生长的庄稼,典型就是冬小麦。震为“苍筤竹”、“萑苇”、“反生之稼”者,皆因该物为宿根者也,无需播种,应时而自出也。“震”一阳在下,象征植物之宿根也。

另外,“震为旉,为大涂”。旉者,敷也,铺布、涂抹,展开之义。春来草木复苏,大地泛绿,景色如涂,故曰“旉”。“大涂”者,大途也,指宽阔的大路。“涂”通“途”。春天是万物上升发展之初,前途光明而宽阔,“利有攸往”,故为“大涂”。

“震”的取象基本就这些,笔者根据《说卦传》作了归纳和总结,其中穿插了不少个人见解,一家之言,有什么不妥之处,欢迎探讨或批评指正。(子夏故坛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