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0月16日15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科技工作者“摸着石头过河”,纯粹依靠自己的力量,最终成功研制原子弹。

“祖国之星”王淦(gàn)昌

王淦昌(1907年5月28日—1998年12月10日),出生于江苏常熟,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生前曾任中国原子能研究院院长,九三学社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表图(两弹一星王淦昌)(1)

“两弹一星”元勋 王淦昌

王淦昌是世界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理论和研究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1982年,王淦昌因发现反西格马负超子和研制、试验核武器方面的工作,荣获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84年4月18日,西柏林自由大学校长黑科尔曼教授授予王淦昌“金博士”称号,这是专为获得博士学位50年后仍在科研第一线工作的科学家设立的,王淦昌是享有这一荣誉的唯一的中国人。

1998年6月,王淦昌被授予中国科学院首批“资深院士”称号。

1998年12月10日21时48分,王淦昌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远赴重洋,报效祖国

1907年5月28日,王淦昌出生在江苏省常熟县,父亲是当地一位有名的医生。王淦昌年少的时候,他的父母就先后去世,所以他比别的孩子要早熟许多。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表图(两弹一星王淦昌)(2)

位于江苏省常熟市的王淦昌故居

在亲戚的好心资助下,王淦昌顺利地考入清华大学,成为清华大学新学制的第一届大学生。

刚入清华的王淦昌,选择了自己最感兴趣的化学系,经常做实验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一次,王淦昌旁听了物理系叶企孙教授的一堂课,叶企孙是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他为人正直、爱护学生的作风深深地吸引了这个刚刚接触物理学的“菜鸟”。

随后,王淦昌在大学二年级转入物理系,并将叶企孙“科学救国,科学强国”的信念,作为自己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表图(两弹一星王淦昌)(3)

“大师的大师” 叶企孙

1930年,王淦昌远赴德国柏林大学学习。

王淦昌在德留学期间,是物理学发展的黄金时期,他在德国与许多世界级的科学家零距离接触,学到了当时物理学最新的思想和方法。

1931年,玻特发现了一种贯穿辐射,他认为那是γ射线。但王淦昌却对此提出质疑,并提出对探测器加以改进,更有助于弄清这种辐射的本质。

王淦昌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的导师,打算借用实验室进行试验,但是他的导师却拒绝了他的请求。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表图(两弹一星王淦昌)(4)

查德威克

两年后,查德威克用王淦昌的假设进行实验,成功发现了中子,并在之后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国犹太科学家惨遭迫害,王淦昌的导师也遭到了排挤。

1934年,王淦昌获得博士学位,许多朋友纷纷劝他:“德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物理实验室,像你这样的年轻人,留在德国会有更好的发展,回到中国你将一无所有,没有条件进行任何研究。”

对此,王淦昌的态度很坚定:“我是中国人,来德国求学,就是为了日后报效祖国。”

精忠报国

1934年,经叶企孙推荐,王淦昌进入山东大学物理系任教,年仅27岁的他,是山大最年轻的教授。由于王淦昌的物理学思想最为先进,所以很多学生都爱听他的课。

1936年,王淦昌受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的邀请,赴浙大任教,并且一直待到他进入中科院为止。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表图(两弹一星王淦昌)(5)

“一代宗师” 竺可桢

浙大的那段岁月,可谓是百折不挠。

六次迁移,途中不断有飞机轰炸。

教室、宿舍被毁,行李、书本被烧,但是浙大的师生不会退缩。

没有教室,山洞就是教室,没有实验器材,那就自己搜集材料动手做。

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浙大物理系还是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程开甲、钱人元、吕敏、胡济民、忻贤杰等等...

新中国成立后,王淦昌受钱三强邀请,前往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表图(两弹一星王淦昌)(6)

“两弹一星”元勋 钱三强

1954年,王淦昌与助手筹建了我国第一个高山宇宙线实验室。直到1957年,一共搜集了700多个奇异粒子事例,观察到许多前所未见的物理现象,使当年各项科学技术都落后于国际的中国,在宇宙线方面的研究进入了国际先进水平。

1956年,王淦昌前往苏联参加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成立大会,并留在研究所担任副所长一职。他在研究所领导工作人员发现了反西格玛负超子,为中国科学家赢得了荣誉。

1960年,王淦昌回国,将在苏联的工资全部捐献给祖国。

1961年,刘杰、钱三强带着中央的指示,请王淦昌到二机部进行原子核的研制工作。由于这项工作涉及国家核心机密,所以王淦昌需要接受的不仅仅是从事研究原子核那么简单,他还要隐姓埋名,停止一切学术交流,断绝一切海外关系,这对一个热爱科研的科学家是十分残酷的。

但是,王淦昌只说了一句话:“我愿以身许国。”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表图(两弹一星王淦昌)(7)

“两弹一艇”元勋、原国家二机部部长 刘杰

1961年4月3日,王淦昌“消失了”,研究所从此多了一个叫“王京”的科研人员,他这一消失就是17年,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包括他的爱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一道强光闪过,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 响,大地骤然间剧烈地震颤起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里面倾注了王淦昌等无数科研人员、技术人员的心血和汗水。

1967年6月1日,一朵蘑菇云在中国大地上升起,中国成为继美、苏、英之后,第四个掌握氢弹制造技术的国家。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表图(两弹一星王淦昌)(8)

蘑菇云

1976年,年近七旬的王淦昌在风雪不止的大漠荒山中,在科研第一线组织了我国第三次地下核试验,并且顺利攻克了地下核试验的技术壁垒。

1981年,王淦昌促成了强流脉冲电子束加速器的研发,使我国的闪光机技术跻身世界前列。

1979年2月19日,在王淦昌的建议下,中国核物理学会成立。

1983年,美国针对苏联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王淦昌和王大珩、陈允芳、杨嘉墀等4位科学家联名向中共中央写信,提出尽快发展我国高科技的建议。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表图(两弹一星王淦昌)(9)

“863计划”四位倡议者 从左到右依次为陈允芳、王大珩、杨嘉墀、王淦昌

中共中央反应非常迅速,邓小平做出批复:“速作出决断,不可拖延。”

根据邓小平的指示,国务院组织200多名科学家最终确定了《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7个领域、15个主题项目的高新科学技术的计划。这一纲要简称 “863计划”。

“863计划”实施至今,已经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科研成果,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直接贡献。

王淦昌虽然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但他的学生李政道却在1957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后来李政道还对浙大教授汪容说:“我在国内时受到三个人的帮助最大,即吴大猷、束星北、王淦昌三位先生”。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表图(两弹一星王淦昌)(10)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李政道

除了李政道,“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也是王淦昌的学生。

有人曾经遗憾,如果王淦昌当年没有选择“以身许国”这条道路,而是继续在原来的科研领域工作,他极有可能获得多次诺贝尔奖。

但在王淦昌的心中,和诺贝尔相比,祖国才是更加尊贵的存在,“国家的强盛才是我真正的追求”。

1998年12月10日,王淦昌因病逝世,享年91岁。

1999年9月18日,王淦昌被追授“两弹一星”元勋。

2000年,王淦昌夫妇的骨灰合葬于故乡常熟,王淦昌13岁时便和妻子吴月琴结婚,携手走过的78个春秋里,有17个春秋,夫妇二人都未联系,其中的思念有多深,我们想象不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