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懂车帝原创 魏微

[懂车帝原创 行业] 521,代表一汽-大众五大基地智能制造、双方股东精诚合作、提供第一流产品与服务。5月21日,一汽-大众30周年庆典在一汽-大众总部所在地长春举办,合资公司中徳双方高管正式宣布今后每年的5月21日为一汽-大众厂庆日。

特斯拉与大众的选择(30岁的一汽-大众)(1)

官方供图

实际上,2月6日为一汽-大众30岁生日的“正日子”,这场姗姗来迟的30周年庆典,从表面上看为了契合上文提到的“521”所代表的含义,但也许更想展示的是这家汽车合资标杆企业在新时代渴望传递的创新形象。

一汽-大众见证汽车合资企业黄金时代

特斯拉与大众的选择(30岁的一汽-大众)(2)

资料图:1990年11月20日,一汽和德国大众汽车公司15万辆轿车合资项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签约仪式

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下我国汽车产销量依旧双双突破2500万辆,而在1990-1991年一汽-大众签约、成立时,中国私家车市场在上海大众(后称上汽大众)桑塔纳的带动下才刚刚起步,并且当年全国汽车产销量还不到100万辆。一汽-大众以15万辆轿车合资项目起步,成为我国第一个按经济规模起步建设的现代化乘用车企业,也成为我国机电行业当时最大的合资项目。

特斯拉与大众的选择(30岁的一汽-大众)(3)

资料图:1991年12月5日,一汽-大众第一辆车捷达A2正式组装下线

一汽-大众从最初的1个品牌1款捷达轿车,到现在拥有大众、奥迪、捷达三大品牌30余款车型的庞大矩阵;从年产不足万辆,到现在最高日产量破万辆,连续三年产销量突破200万辆,目前已拥有累计超2000万车主。一汽-大众从无到有,由弱变强,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合资企业之一,它的成长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汽车工业发展的见证和缩影。

过去三十年中国汽车业的发展,也被誉为“合资车企的黄金时代”。

不得不提的是,2018年国家发改委明确表示,汽车行业将分类型实行过渡期开放。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通过5年过渡期,汽车行业将全部取消对外资的限制。

随着合资股比逐步放开,中国汽车行业也将进一步开放,合资车企的黄金时代是否就此终结?中国汽车市场是否也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在三十周年庆典现场,当地政府、一汽集团以及德国大众三方领导对一汽-大众未来的发展依旧表达出坚定的支持,继续引领市场发展——成为他们对这家合资企业提出的目标。

然而,随着中国、欧洲等主要汽车市场实行越来越严格的“碳排放”法规,随着汽车智能科技的快速发展,百年汽车工业正在进行一场彻底的变革与转型。

2017年,一汽-大众发布“2025战略”,将电动化和数字化转型上升至企业发展战略高度。但在如火如荼的新四化浪潮中,在燃油车时代引领潮流的合资企业们正在逐步落后,成为这场汽车革命的追赶者。

汽车新四化时代,合资车企从领先到落后

几年前,中国汽车界还在为“汽车 互联网”、还是“互联网 汽车”而争论不休,但到了2021年,纯电动车作为汽车智能网联功能最理想的载体已经成为主流方向。如今随着特斯拉、造车新势力的发展,以及华为、百度等科技公司在汽车智能领域的研发推动,前述那两个词都早已作古、无人再提。

特斯拉与大众的选择(30岁的一汽-大众)(4)

大众汽车集团CEO赫伯特·迪斯(左)与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右)

就像大众集团进行数字化改革时,将首要竞争对手定位为特斯拉,但提出的口号是“超越特斯拉”,然而当大众的ID.3因为车机软件系统问题导致新车无法按时交付时,才让大众认识到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非得下定决心投入才行。

大众汽车集团CEO赫伯特·迪斯(Hebert Diess)在一次内部交流会中坦言:“将强大的软件集成到大众汽车的新模型中,比给汽车通电要困难得多。”而特斯拉能够每隔14天为用户提供具有改进特性的新驾驶体验,还没有其他传统汽车制造商可以做到。自此,大众也终于卸下“老师傅”高高在上的姿态,转而启动“追赶特斯拉”计划。

具体看国内,特斯拉作为中国首家纯外资新能源车企进入在中国市场国产化后,销量一路猛涨。2020年凭借着在Model 3在中国的表现,特斯拉年交付量接近50万辆大关。另据乘联会数据,中国制造Model 3全年销量为137459辆,成为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

根据乘联会统计的最新数据,今年1-4月特斯拉中国交付量已达到106177辆。在最新的4月销售表现中,Model 3单月交付量为20438辆,Model Y单月交付量为5407辆。与此同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汽-大众的首款大众ID.系列纯电动车ID.4 CROZZ(注:2021年3月20日上市)的4月销量仅为722辆,上市两个月累计销量为1267辆。

特斯拉与大众的选择(30岁的一汽-大众)(5)

在用户运营方面,蔚来董事长秦力洪曾经表示,蔚来用户在App社区中可以直接找到蔚来高管对话。在蔚来引领的企业官方App潮流下,长城汽车WEY、坦克品牌,东风岚图、上汽R品牌等传统汽车已经开始接受并通过App与用户连接。在与一汽-大众三十周年庆典几乎同时举行的WEY摩卡上市发布会上,WEY品牌副总经理乔心昱介绍了WEY官方App的日活、用户数,并且在给用户抽奖时,直言让一位用户直接在App上给其留言。

5月8日,一汽-大众也推出了一款名为一汽-大众超级App的官方App。从目前看,在ID.系列页面,其中的内容多为官方宣传与若干提车日记,用户社区的氛围还未形成。

特斯拉与大众的选择(30岁的一汽-大众)(6)

一汽-大众超级App首页截图

除了“给汽车通电”、“将软件集成到汽车中”之外,包括有中国特色的“用户运营”这些方面,现阶段,包括一汽-大众在内的合资企业目前还没有给出令外界眼前一亮的创新方案,甚至显得过于传统与保守。

写在最后:

“20万给我一个不买合资买国产车的理由?”一旦有自主品牌汽车尝试突破20万元的价格天花板,就会有很多消费者表示出这样的疑惑。这也反映出大家对自主品牌燃油车根深蒂固的传统印象。

但在新四化时代,这种印象似乎正在发生反转。一方面,在中国涌现出了宁德时代、比亚迪、华为、百度、小马智行、地平线、斑马、腾讯、科大讯飞等等一系列有国际竞争力的“供应商”企业,它们在动力电池、自动驾驶、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方面的技术已经得到各大车企的盖戳认证。另一方面,包括蔚来、小鹏汽车、长城汽车、吉利汽车等整车企业,也在自动驾驶自研方面大量投入,主动为未来布局、抢占先机。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直在电动、智能领域显得较为“佛系”的合资车企,是否也会像燃油车时代的自主品牌一样,一招慢、步步慢,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呢?久而久之,是否会给消费者留下合资车在电动、智能方面不如国产车的固有印象呢?

随着小米、华为、360等更有国民度的中国科技企业入局造车、卖车,富士康等消费电子供应商企业加入代工造车大军,未来的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越来越考验品牌的创新与消费者的认可度。

如果一汽-大众如各方期望那样,要在未来继续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引领者,则在创新方面需要更大的魄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