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一聊国内的理财师理财师,是国内财富管理行业最大的从业人口,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订单型和销售型区别?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订单型和销售型区别(销售级战术级战略级)

订单型和销售型区别

今天聊一聊国内的理财师。

理财师,是国内财富管理行业最大的从业人口。

我在这个行业历经了15年,曾在大型国有银行担任过一线的管理职务,也受邀担任国内最权威、参赛人数超过15000人的中国私人银行精英赛的专家评委,以及北京市理财师协会买方顾问专业委员会的专家委员,认识了非常多的机构、不同类型的理财师。

在我看来,理财师可以分为三类:战略级、战术级、销售级。

战略级理财师,道术咸通,懂得资产配置大逻辑,也知道如何在资产里选好资产,可惜这种人才不常有。

战术级理财师,不太悟道但懂术,有时还颇具工匠精神,专攻某类资产,比如精通固收基金、精通地产基金、精通保险。

而销售级理财师,没错,就是销售,不懂道也不懂术,只懂佣金点数。

关于三类理财师,作为高净值人群,甚至是一些殷实的中产阶级,如果你缺乏财富管理能力,你其实不太希望遇到销售级理财师——遇到他们,说明你就要被佣金驱动。

尤其当你抛出了那个非常傻的灵魂拷问:这产品能承诺多高的收益?——风险越高的项目,承诺的收益就越高,资金成本就越高,佣金水平也越高,销售级理财师卖得就越欢。所以你确定要问出这个问题?

正确的问题是:这个产品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是多少,并如何保护向下风险?

「销售级理财师」的本质是销售,他们卖理财产品,跟他们卖珠宝、卖房子、卖汽车、卖保险、甚至微商或直播带货并无两样。销售并非原罪,只不过保险或者福建的乌龙茶不会暴雷,但投资品会暴雷,会仓皇跑路,会倾家荡产、会横幅挂街。

而销售级理财师也并非真镰刀般精明老练,从能力上,他们也分不出宝石和弹珠。他们也不是真镰刀,无非是镰刀上的那片刃。

中国的财富管理行业曾经就是一个纯销售驱动的行业,或者说是佣金驱动的行业。

因此,狼性销售、画饼式销售、套路式销售、洗脑式销售、坐腿式销售,层出不穷。贪嗔痴好色,聚精会神钻研人性弱点。

过去许多的三方财富机构,本质上跟一个传销老巢没有一丝区别。

曾经劣币驱逐良币,曾经草莽追打操守,曾经老千的江湖是标准叙事。镰刀来收割你的时候,往往还脉脉温情。

然而,好消息是,国内的财富管理大环境正在发生变化,虽日拱一卒,但方向正确。

随着海外成熟的财富管理理念引入国内,有前瞻性的理财师意识到,再继续一锤子买卖,结果就是产品暴雷,客户完全失去了信任,不再发生商业行为。在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理财师要考虑长期利益,因为一个高净值客户的财富周期很长,如果他/她充分信任你,带来的总价值,对双方来说都是长期持续、且非常可观的。

我们也能看到在这种变化下,国内理财师的演变路径:

理财师1.0——销售级销售驱动,佣金驱动,快钱驱动

理财师2.0——战术级配置驱动、专业驱动、慢钱驱动

理财师3.0——战略级买方驱动、投顾驱动,定制驱动

战略级理财师,同时遵循非常重要的一点——fiduciary duty 驱动(翻译为诚信义务,可以定义为 not for me but for you,指委托人为受益人的最佳利益工作,这是美国资管业职业道德的基石),为客户提供优质、专业的买方立场服务。

战略级理财师,通过立足买方、深耕专业,帮助客户将资产管理、财富规划做好、做稳。

最后简单归纳一下,理财师由销售级、战术级到战略级的几点思维切换:

从佣金驱动,转为投顾驱动

从赚通道的钱,雁过拔毛,转为赚管理的钱,与雁同行

从割韭菜,转为种大麦

从华尔街之狼,转为奥马哈先知;华尔街之狼在Penny Stocks上收你5%的佣金,但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可不收认购费管理费,他收你资金成长的钱

从代销属性,转为投行属性

从产品销售能力,转为资产管理能力

从卖产品,转为卖服务(什么叫服务?就是客户要上天,你第一个反应是去查最近的卫星发射基地,同时你还要深度提醒上天的风险)

从非标产品,转为标准化产品

在当前财富管理行业变局中,一些优秀的战略级理财师兼具专业深度与国际视野,以及从非标向标准化产品配置的正确方向。

但仍然有很多从业者转型比较困难,一是自身的专业素养薄弱,二是赚了快钱后再去赚慢钱,会感到极端不适。这些从业者会被市场逐渐出清,一些理财师去做微商卖吸尘器,倒也无缝衔接。

更多实用资讯,学习干货知识、实战心得,加入我们领取《中国TOP1%公募基金经理严选28人名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