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经过 20 年发展,核心环节电池片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再次来到了迭代关口,从常规铝背场太阳能电池(BSF)被高效太阳能电池(Perc)替代,再到现在超高效太阳能电池(HJT)的中试线、量产线陆续投产、扩产,具备了在未来成长为主流技术路径的潜力。
通过总结各个电池技术的投资节奏、迭代规律,我们认为,一代电池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萌芽、扩产、爆发、迭代四个主要阶段。
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主要以产能为依据,因为下游光伏制造商是否选择对该电池技术进行扩产,直接取决于该技术的成熟程度。每个阶段开始都有它的标志性事件,具体来看:
萌芽期:
商业化生产的可行性被验证,即具备实现经济效益的潜力。原本由于专利保护期、电池结构未定型、生产成本过高等多种因素,导致只能停留在实验室研发阶段的技术,随着光电转换效率提升潜力被发掘,参与研究的机构、公司增多,技术进步的节奏被加速,例如:背接触异质结(HBC)、叠层电池。
扩产期:
意味着电池技术能够在规模化生产中实现经济效益,即光电转换效率获得实质性提升。我们认为,HJT 和 Topcon 技术正处于规模化扩产阶段前夕,二者转换效率成果在近期频繁落地,华晟、晋能等公司 HJT 量产效率已经超过 24.5%,并且仍有提升空间。
爆发期:
新技术的生产成本优势显现后,就具备了成为新一代主流技术的条件。在光电转换效率已经被超越的基础上,又丧失了成本优势,老技术的扩产将完全停止,随着新技术下游渗透率提升,为满足需求,产能将得到爆发式扩充,市场份额逐步超越上一代技术。我们认为,目前 Perc 正处于爆发阶段的末期,已经实现了对 BSF 的完全替代。
迭代期:
随着时间推移,这一代太阳能电池技术发展面临瓶颈,新一代技术在萌芽阶段酝酿,循环往复。
2 Perc 替代 BSF 关键基础在于效率提升和成本
下降 Perc 技术的发展,伴随着设备国产化,至 2020 年基本完成了对 BSF 替代。总结为三个主要阶段:
量产化初期(2012-2014年):
Perc 刚刚完成技术验证,确认了商业化的可行性,产能扩张以海外和台湾为主;核心设备 PECVD 主要由梅耶伯格、德国 CT 等提供,国产设备虽陆续推出,主要用于膜沉积未涉及背钝化技术,产线投资成本高;
规模化扩产(2015-2017年):
在国内光伏支持政策推动下,国内太阳能制造商成为 Perc 扩产主力,从产能分布来看,BSF 仍占据主流地位,市场份额达到 80-90%之 间。从转换效率角度看,Perc 量产效率超过 20%,并不断提升,非硅成本得到有效压缩;从设备成本角度看,适用于 Perc 技术的国产 PECVD 工艺逐步成熟,高性价比优势迅速抢占市场份额,产线投资成本快速下降;
产能爆发期(2018-2020年):
Perc 产能爆发式增长,根据 CPIA 数据,2015 年国内电池片产能占全球总规模比重约 66%,BSF 扩产动力不足,Perc 市场份额由 2018 年的 33%提升到 2020 年的 87%。设备国产化趋势助推 Perc 生产快速降本,这一阶段关键设备完成进口替代。
复盘 Perc 时代,有两个关键时间节点:
①2015 年,Perc 完成商业化验证,正式进入扩产阶段,标志性事件就是 Perc 电池量产效率超过 BSF 瓶颈(20%)。2015-2017 年间,随着 Perc 技术进步,Perc 黑硅多晶、Perc 单晶电池量产效率陆续突破 20%,非硅成本下降,经济效益优势逐步显现;
②2018 年,Perc 迎来爆发期,新建产线已经基本全部采用 Perc 技术,单位设备投资额大幅下降。2018-2020 年,Perc 单 GW 设备投资额分别约 4.2、3.0、2.3 亿元,分别同比下降约 26%、29%、23%,已经具备明显成本优势。
类比异质结,经过行业实践,HJT 电池量产效率能够稳定超过 Perc 瓶颈 24%,我们认为,其规模化生产条件已经成熟,清晰的降本路径奠定爆发基础。
3 HJT 正处于大规模商业化前夕
规模化扩产条件成熟,HJT电池正进入量产效率24.5% 的时代。PERC 电池2020年新建成的产线效率普遍在22.5%以上,平均量产效率为22.8%,预计2021年量产效率会超过 23%,正不断逼近实验室效率(24%)。
从转化效率理论极限值来看,德国 ISFH 的研究结论是,PERC 与 HJT 电池效率极限分别为 24.5%、27.5%,PERC 电池量产效率提升空间有限,而 HJT 电池量产效率正不断刷新记录,2021 年以来,晋能M6 尺寸 HJT 量产线电池效率达到 24.7%;东方日升宣布 HJT 量产效率 24.55%;通威 2020 年报披露,HJT 中试线最高效率已达 25.18%;6 月份,华晟宣布量产线单批次平均效率达到 24.71%,单片最高效率达到 25.06%,刷新了 HJT 在 M6 尺寸,12BB 规格上光电转换效率的量产记录,首次突破 25%分水岭。
我们认为,HJT 已经通过量产验证,可以实现超过 24%的高效率,规模化扩产条件成熟。
HJT 电池爆发期将由降本效果决定:生产成本瓶颈正逐步突破,降本路径清晰。
根据 Solarzoom 测算,2020 年 HJT 电池生产成本为 0.9 元/W,其中包含硅片、浆料(主要为银浆)、靶材(主要为 TCO 镀膜环节所需的掺杂材料氧化铟锡 ITO)、设备折旧(按 10 年折旧计算)和其他部分,成本分别为 0.48、0.23、0.05、0.05、0.1 元/W,占比分别为 52.7%、25.3%、5.5%、5.5%、11%。相比于 PERC(0.72 元/W),HJT 电池生产成本仍高出 0.18 元/W,主要来自硅片、银浆和设备三个方面,未来进一步降低 HJT 生产成本也主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1)银浆成本:工艺升级减少银浆耗量 低温银浆溢价降低。
日本京都 Elex 新一代低温银浆含银量已降至 50%以下,同时国内银浆品牌快速崛起,推动低温银浆国产化,HJT 生产成本下降趋势明显。目前银铜浆料的产品开发也在顺利进行,华晟预计采用的“SMBB 半片 银铜浆料”技术组合,将在 2022 年追平 PERC 成本。
(2)硅片成本:硅片薄型化 N 型硅片溢价降低。
异质结的特殊结构支持电池片向薄型化发展,降低硅料消耗;N 型硅片相对 P 型,存在约 8%的溢价,在 HJT 大规模推广过程中,上游供应链存在溢价的环节扩产意向更强,溢价将逐步降低。
(3)设备降本:HJT 电池生产设备投资额快速下降。
根据 TaiyangNews,早期 HJT 中试阶段(2017-2018)单 GW 设备投入在 10-20 亿元左右;根据中利集团、爱康科技非公开发行预案,2019-2020 年初 HJT 单 GW 设备投入已降至约 10 亿元水平;根据 2020 年 8 月华晟 500MW HJT 招标价格,推算单 GW 整线约 5.2 亿元;根据金刚玻璃 1.2GW 异质结电池&组件投资公告,8.3 亿总投资中设备约需 6.2 亿,剔除组件 0.7 亿/GW 投资,单 GW HJT 设备投资额已降至 4.4 亿。
4 分情景讨论 HJT 渗透率,商业化前景明朗
以渗透率为核心变量,我们分情景讨论 HJT 扩产与爆发。
渗透率提升速度的快慢,直接反映电池技术的发展阶段。我们的情景分析针对渗透率指标进行假设,分为:
(1)稳步扩产——2024 年 HJT 渗透率达到 30%,未来五年设备市场累计规模达到 487 亿元;
(2)蓄势腾飞——2023 年 HJT 渗透率达到 30%,未来五年设备市场累计规模达到 643 亿元;
(3)加速爆发——2022 年 HJT 渗透率达到 30%,未来五年设备市场累计规模达到 777 亿元。
其他核心假设如下:下游装机量:得益于新能源革命、2020 年中国光伏装机量超预期、产业链快速降本以及新技术突破多因素叠加,IHS Markit、彭博新能源等机构普遍上调未来光伏装机量预期。
国内方面,CPIA 认为,“十四五”期间我国年均装机将达到 70-90GW。
我们采用 CPIA 预测,对保守、乐观估计取中值,2021-2025 年,全球光伏装机量预 计分别为 160、202、238、269、302GW。
电池技术渗透率:
指下游装机量口径市场份额。渗透率提升的传导机制是-产业链降本(设备投资降本)→推动扩产→提高渗透率。我们假设,当渗透率达到 30%,意味着电池制造端进入产能爆发期,单 GW 设备投资额对应 2.7 亿元。
产能利用率:
根据电池技术生命周期模型,单一电池技术产能的利用率随着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变化。
从萌芽期开始,产能利用率逐步升高(因为随着渗透率提升,需求增加,产能将变得紧张),随后逐步降低(经过扩产爆发,产能充裕),再升高(扩产停止,市场转向对新技术的投入)。
我们假设,电池制造端进入产能爆发期时,产能利用率约为 80%。
HJT 即将进入扩产阶段:
我们判断,2021 年,HJT 相比于 PERC,已经具备发电增益优势(功率稳定)、BOS 成本优势(转换效率高),根据 2020 年各大电池厂 HJT 投资规划以及 2021 上半年投产情况,预计今年将有 10-20GW 产能投产;2022-2024 年,HJT 有望进入产能爆发期,相比于 PERC,具备全面优势(发电端—LCOE 低,制造端—设备成本、运营成本低)。
产业链利好不断,长期来看,景气度向上趋势不改,2022 年 HJT 扩产有望超预期。
①从光电转换效率角度来看,HJT 电池效率成果不断落地,商业化前景进一步明朗;
②从市场参与者角度看,晋能联合金辰加码 HJT 研发,金刚玻璃拟投资 1.2GW HJT 电池&组件产线,新玩家增多试水 HJT,促进产业链发展,市场学习曲线上升,试错成本降低;同时头部传统玩家积极融资扩产,晶科、阿特斯同一天申请科创板上市,拟分别融资 60、40 亿元,持续投入硅片、电池片、组件的扩产和新技术研发中;爱康泰兴基地 6GW HJT 电池项目已经开工建设;
③从产业链景气度角度看,近期硅料价格趋于稳定,市场预计硅料新建产能将在 21Q4-22Q4 期间集中释放,我们认为,供给矛盾缓解确定性强,促进产业链景气度长期向上,同时有助于设备企业订单落地。
5 行业公司电池片核心设备企业:迈为股份、捷佳纬创、金辰股份;激光、硅片、组件设备龙头企业:帝尔激光、晶盛机电、奥特维。
6 风险提示 硅料、其他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压制中游扩产、下游装机;
新型高效电池技术商业化降本不及预期;
异质结电池量产光电转化效率提升不及预期。
———————————————————
请您关注,了解每日最新的行业分析报告!
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
作者:华安证券 郭倩倩 范云浩
更多相关行业报告请登录【远瞻智库】或点击下方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