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温度计37.9度(有点头疼电子温度计36.8)(1)

头疼、体温升高,我开始担心

返京14天了,我一直处于自我隔离中。

每天测体温正常,能吃能睡还坚持写文章,吃饭时和家人朋友聊聊天。14天里一共下楼到小区门口6次,全都是去拿买的菜或之前下单的快递,全程戴2个口罩,不说话。

回来后,我通常把外包袋放在门口。解开口,洗手两次,再把里面的东西拿出来,袋子翻转过来,扔掉。

昨天有点头疼,下午3点多试了一次体温,36.4℃。

这么低?不会吧?

我可是有点头疼,还有点冷啊。

因为还没吃午饭,我就去做饭了。不过,我开始有点担心。

过了2个小时,我又用电子温度计试了一次,体温是36.8℃

体温升高了。

那一刻,我的担心多了起来。

人体温度计37.9度(有点头疼电子温度计36.8)(2)

三次体温不一样,我到底发不发烧啊?

于是,我拿出很久都没有用过的「水银温度计」重新测了一下,结果在36.5℃和37.6℃之间靠后的地方断了一截,应该是这个水银温度计太老旧了......

可是,这差距有点大啊。

难道我的体温有37.6℃?再加上0.5℃,就是38.1℃,天呐,我发烧了?

那一刻,我想到了社区阿姨。

我返京14天,她都来了4、5次了,也是和我说话最多的人。

之前我俩说的是“没什么事儿,不联系”,现在这情况我得和她说一下,甚至我都想问她是否有多余的水银温度计,可以借我用一下?

就这么纠结着,我决定静下来,再去试一次体温。

人体温度计37.9度(有点头疼电子温度计36.8)(3)

在拿起水银温度计甩好后,我瞟了一眼。一个惊奇的发现是,在36.5℃和37.6℃之间靠后的地方本来就断了一截......

天呐!看来它本来就是坏的。

于是,我果断放弃。

我又拿起了电子温度计,试了体温是37℃

唉,我到底发没发烧啊?真是惆怅啊。

为了转移注意力,我去网上查了一下相关信息。比如“电子体温计准确吗?”

我看到中大二附院副主任医师欧阳颖的回答“误差一般不超过-0.1℃

人体温度计37.9度(有点头疼电子温度计36.8)(4)

冷静下来,自我对照轻症患者的症状

至此,我的担心放下了一点。

不过不死心,因为有的确诊患者并没有发烧症状

我就继续搜索,“新冠病毒症状是什么?”看到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陈志海和蒋荣猛审阅的内容:

轻症患者主要表现为低热、乏力、干咳等。

首先,“干咳”这个症状我肯定没有。

其次,“乏力”这个怎么定义呢?

反正最近14天,我能吃能睡坚持写文章,还把一大兜菜拎到6楼。虽然作息有点不规律,但一想到笔友都在坚持写文章,我连懒觉都不睡了,赶紧起来码字。所以,这个不算有。

最后,“低烧”症状。虽然过去14天,我每天测试体温,大多在36.4℃—37.1℃之间,还真不知道多少度是低烧?

我赶紧查了一下,得到的结果是:

成年人的正常体温是36℃—37℃,在37.3℃—38℃之间算是低烧。

于是我又一次去试了体温,36.8℃。

这么看下来,我不算发低烧。

综上,我没有出现肺炎的症状,于是我说服自己睡觉去了

人体温度计37.9度(有点头疼电子温度计36.8)(5)

相信科学,甩掉“疑病症”

第二天7点多醒来,很平静。

我摸了下额头,觉得很正常,用电子温度计试了体温36.8℃,和昨天最后一次结果一样。

不过,依然有点头疼

所以,我应该只是有点着凉感冒了。

吃饭的时候,我和前几天因为「嗓子疼、干咳」去医院做了CT的一个朋友发消息说这件事,她第一时间问“你发烧吗?”,然后安慰说“你应该只是感冒了。”

想到前天晚上我打开了加湿器,开2档。早上5点多醒了一次,发现房间里好多水汽,连被子都有点潮,马上就关了。也是从那天,我开始头疼。

这大概是一种疑病症主要表现为:总怀疑自己得病。

最近看热点,我发现很多人都出现了这样的怀疑担心,甚至还上了热搜。

人体温度计37.9度(有点头疼电子温度计36.8)(6)

总怀疑自己得病了,怎么办?

这和精神压力过大、思虑过度有关。

尤其是当某个症状持续存在,你就会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猜测。

加上这个特殊时期不想也不便去医院,于是你就反复上网查阅相关的信息,把相关的症状对号入座,于是越来越相信自己生病了。

这就是一个加强性的恶性循环。

特殊时期,我们最应该相信科学,相信事实。

最后,我分享高中群里的一个消息:

人体温度计37.9度(有点头疼电子温度计36.8)(7)

冬天不只是来自于结冰的气温和下雪的严寒,更来自于那种担心、忐忑、戾气和信仰崩塌。

希望我们每个人心中灯火,都一直亮着。

我们有最强大的祖国,有先进的医疗技术,有那么多不要报酬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春天一定会来到,春天也一定会花开。❤️

关注@and夏小麦,爱如生命,轻盈厚重。用文字记录生活,希望到80岁还能记起今日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