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梯安全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产生电梯安全隐患的原因有很多,如电梯质量不过关、维保存在缺陷、检测结果与实际安全状况不一致、使用单位主体责任意识缺失等。笔者认为,透过这些表象,构建科学高效的电梯安全监管机制非常必要。在我国,电梯是被纳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系进行管理的,具体执行单位为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对辖区电梯安全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进行监管:一是资质认可,如对电梯维保单位资质或电梯从业人员资质的认可;二是执法检查,执法人员对辖区在册电梯进行检查,主要查看维保记录及管理制度等文件,通过检查与纠正,推动各方落实主体责任;三是检验检测,依托专业技术机构对电梯进行安全性能检测,目前这项工作主要由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负责实施,特检院为政府下属事业单位。
引入物联网技术,提升电梯监管信息化水平。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使设备通过互联网建立相互连接,从而实现设备间高效及时的信息交换,也为数据的智能处理提供了基础。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电梯安全监管工作中,具体而言就是在电梯上加装传感装置,获取电梯日常运行状态参数并上传至电梯安全数据库,由此建立起高度互联互通的电梯安全信息化监管系统。电梯管理相关方共享所有数据,包括监管部门、使用单位、维保单位、检验机构等。转变监管视角,加大生产安装环节监管力度。随着电梯安装的普及,电梯使用单位越来越多且分布零散,给基层监管造成了很大压力。笔者认为,应依托专业机构对电梯出厂质量和安装质量进行更为严格的检验,对电梯维保质量进行分析评估,充分发挥多方面优势,共同保障电梯安全。对于电梯使用单位,着重督促其落实主体责任,市场监管部门要善于把有限的监管力量用在“刀刃”上。
随着我国电梯保有量的增加,电梯安全定期检验任务也不断加重,仅靠政府检验机构难以保证工作质量和时效。因此,笔者建议适当开放电梯安全定期检验市场,有效利用优质社会资源缓解政府检验机构的工作压力。使用单位可以自由选择第三方检验单位,政府通过各种行政手段对第三方检验单位进行督导,防止出现恶性竞争,确保检测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变“独角戏”为“齐抓共管”。在基层电梯安全监管实践中,基本上是市场监管部门唱“独角戏”,履职压力巨大。笔者认为,把更多的政府力量和社会力量调动起来,共同加强电梯安全管理工作,是提升电梯安全监管效能的有效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