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记忆承载欢迎关注阅读全文,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孩子可以跟男方姓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孩子可以跟男方姓吗(是不是问题就解决了)

孩子可以跟男方姓吗

文章来自记忆承载。欢迎关注阅读全文。

有个读者看过此前的与一个重男轻女者的聊天。

问,是不是孩子一律跟妈妈姓,就不会有重男轻女了?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你首先要弄清楚我们国家的姓氏到底指什么。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 “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通鉴外纪》

在母系社会的时候,就是说你妈妈的妈妈的妈妈的妈妈是谁。

那么到了父系社会之后,就是你爸爸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是谁。

简单来讲,姓是用来区分婚姻的,氏是用来区分贵贱的。

重耳娶的媳妇叫齐姜,齐是齐国。就像你今天娶个上海媳妇,叫姜,那就是310姜。

秦以后姓氏统一了,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直接混为一谈。所以后来的姓氏就是指血缘,确切的说是爸爸的血缘。

这个问题,某次饭局上我曾经问过一个研究姓氏学的教授,我很好的问,同姓不通婚,是为了避免近亲结婚,我听得懂。

那你有没有想过,两个父系出了五服的人,也许是同一个外祖母呢?

他马上就告诉我,不可能。

原因很简单,男人可以很随便,女人没法那么随便。男人甚至可以弄不清那孩子是不是自己的,女人肯定知道那孩子是不是自己的。

我恍然大悟,敢情跟这儿等我呢。

你弄清楚了我们的姓氏来源,就会明白在我们国家,不存在一个孩子跟爸爸姓还是跟妈妈姓,只存在一个孩子跟爷爷姓还是跟外公姓。

这个话题在网络上很热,都打着女权的旗号。但实际上,从头到尾,都只有爷爷和外公在较劲。

女性,只是被拿出去抵枪的牺牲品。

那天在饭桌上我和他聊过很多国家的姓氏话题,你比如西方,女子出嫁从夫姓,这个显然对我们没有参考价值。

因为从网络上的声音就可以看出来,我们认为这是落后的。

那么继续往外参考,有一种模式,很有意思,那就是日本。

我很喜欢玩日本游戏,也很喜欢日本历史,日本的姓和我们的姓有很大的不同,不同在于定义。

我们的姓,前面说了,就是在强调你父系的血缘。

而日本的姓,更多的时候体现的是一种位置。

关东管领姓上杉,谁做关东管领,谁就改姓上杉,哪怕你此前姓长尾。

换句话说,日本人眼里,血缘和姓氏之间的关系不是那么被强调的,姓氏与位置之间的关系是很紧密的。

这种情况下,日本的婿养子,徒养子,甚至随便指定养子的制度就非常完善。

你比如日本存在了一千多年的古老家族金刚组,并不是我们理解的血缘关系,而是位置关系。

老当家有儿有女,发现儿子不能胜任怎么办?就在女婿里面选,选合适的,让女婿改成自己的姓,来继承金刚组。

如果儿子女婿挑遍都不行呢?那就指定养子。养子可以是徒弟,可以是下属,甚至可以是路人。

反正改姓就行了,然后就可以跳过儿子,女婿,直接让养子成为当家,成为大宗,继续传承,直到千年以后。

你看明白人家的流程了吧?也看明白人家的共识了吧?

好,回来看我们历史上的养子制度。养子就不用讲了,这个游戏几乎就进行不下去。

柴荣是郭威的养子,继承了他的皇位,可是,他并不姓郭,也不改成郭。

你看,共识有问题。

那如果是女婿会不会好一点?会好一点点,但是和日本的那种状况不能比。

我曾经参加过一个人的葬礼,那是一个大家族,有很多已故者的同宗参与了。我与其中一个相熟,很好奇地问他,你们家族是不是有什么长寿基因,为什么都活这么久?

他笑着跟我讲,他们不是一个家族的。

我就愣了,你们不是同一个姓么?你们不是有族谱,有祠堂么?刚刚我还在葬礼上看过你们的各种仪式,怎么一转眼出来,你跟我说,不是一个家族?

然后他就跟我讲,已故的那位的祖宗,是他们家族的女婿,外来者,改成一样的姓。所以,在他们真正意义上的同宗眼里,并不认为对方与自己同一血缘。哪怕族谱上记录了他们这一支。

这个问题我和他聊了很久,后来我听懂了,我来给你们翻译翻译。

咱们拿华为打个比方,纯粹比方,华为的读者不要介意。

华为当年有个员工,李一男,本来有可能是任总的指定继承人,后来出去创业,成立了一家公司叫做港湾。

那么华为就成立了一个打港办,直到港湾被收购合并。

站在外人的角度,被收购了,都拿着华为的工牌,那就是一家人喽,港湾人就是华为人嘛。但是,在纯正的华为老员工眼里,并购进来的和自始至终都是的,究竟是不是一样的?

这就是一个问题了。

你可以去思考这个问题,很多公司都出现过。有很多并购进去的人都曾经跟我说,他很难做到原公司的一把手,因为自己是外来的。

挂着同一个工牌,被记入了族谱,不一定就真的一样了。

大学合并也出现过这种问题,一个强势的,历史悠久的学校合并了很多普通211,或者一本。那些原校长,可能就变成了副校长,然后被架空,出去学习,再往后,就是一个彻底融合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原学校,也就是最强势的那个学校的人,会逐渐地占领这些并购进来的学校的管理岗位。

所以葬礼上的这位,某家族的纯正成员,他跟我说,他们家族历史上出过很多次这种外来者,但是大部分最后都会三代归宗。也就是说,等老外公们去世后,改回原来的姓。

极少数坚持留下来的,也会被边缘化,如果外来者占据大宗,成为族长,那只有一种情况,就是原先正宗的,都不在了。

啥意思呢?就像A集团收购B集团,结果A集团的员工在一次旅游中,全体遇难,从此虽然始终叫A集团,但是里面的人,都换成了当年被收购的B集团的员工。

我问一个问题,你觉得这种情况,打着A集团旗号的B集团的员工构成下的A集团,还是之前的A集团么?

这是一句很有名的职场名言,很多读者听了恐怕会心一笑,那就是:我们从来都是因人设岗的。

理解这意思了吧?

我们信奉的实际上是人走茶凉,或者讲此一时,彼一时。

我们没有办法把一个岗一直传下去的,因为人一变,岗就得变。这和日本大不同。

中国女婿靠不住的,没有日本女婿那么轴。中国女婿你让他跟你姓,无论当时他对你有多好,如同伺候老领导,等你一走,他一掌权,马上就改回去了。

这就是中日之间最大的不同。

所以如果你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如同那个教授说的,要从根子上下手。

根子在哪里?在于姓氏的定义是什么?

你把姓氏定义成地名,那么所有的上海人都叫310,你把姓氏定义成公司名,那么血缘就变得无所谓,血缘都无所谓了,父系血缘更无所谓。

如果你把姓氏定义成父系血缘,那这事儿就出现了冲突。所以实际上一个孩子跟爸爸姓还是跟妈妈姓,本质上是跟爷爷的父系血缘,还是跟外公的父系血缘。

从头到尾这都是一个父系社会下的权力之争,女性只是风箱里的耗子,美俄之间的乌克兰。

回到正题,我理解这个女读者的诉求,她希望的本质是找到一条对女性有利的路。

那么我是这么想的,如果,我是说如果大家能够折中一下,或者说,往中间靠一靠,还是有很多办法的。

比如咱们把姓氏的定义改一改,现在技术这么发达,想要知道血缘,无论父系还是母系都很容易,一出生的时候,标个二维码就行了。

俩人谈恋爱,互相扫码,绿码就是非近亲,红码就是近亲。那么刚性需求我已经给你剥离掉了。

去掉姓氏的实际作用,事情就好办了。

短期来看,我们可以让姓氏的定义变成标志新家庭的成立。

就像如果微软与苹果合并,新公司叫什么呢?叫微软苹果不干,叫苹果微软不干,那叫芭蕉好了。重新来一个,跟谁都无关。又小又软还是水果,又和谁都相关。

这个家庭以后的成员,都姓芭蕉。要不了多久,百家姓就变成亿家姓了。

长期来看,姓氏太多了,会增加成本。符合环保,低碳的方向应该是韩国那样,不是李、朴就是金。尽量统一下。

那这也有很多办法。

第一种办法,我们都跟信仰姓,你信什么,你就姓什么。你信佛教,那就姓释,你信道教,那就姓李,或者我们都姓马也可以,反正我们都是学的同一门哲学。

孩子生下来,都姓无,虚无的无。回头长大了,信什么,姓什么。

搞定,完美收工。

或者,你嫌麻烦,那跟着身份证也行呀,你姓310,她姓110,身份证什么开头就姓什么,这个挺好,因为终身不变,省得信仰变了还得改,不环保,还增加成本。

还有一种更干脆的方法,统一得了。既然都二维码了,以后都姓二。简单,好记,还省笔划。

这些话说出来,我估计要被打死,原因很简单,因为没有共识。

这种移风易俗级别的共识,你得去公投。大家在网络上聊得热火朝天,现实中不会发生任何改变。

就像《新仙鹤神针》里点苍派的梁朝伟和一阳子私底下无论怎么嘀嘀咕咕,最后开武林大会决定整个武林方向的,都是少林,武当,峨眉,华山。文章来自记忆承载。欢迎关注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