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国已经看不到很牛的中医了,现在的学校 学中医都只是教的中医的标没有让学生学到中医的本。中医是从《易经》演变而来的,想要成为孙思邈那样的神医就的先了解中医的本质,中国唐代的医圣孙思邈曾说过一句话很有名的;不知易,不足以言医,意思是说不能精通易经的医生是不可能达到高手水平的,宇宙之大,无非阴阳,人之灵长,无非阴阳,自然与人事都受制于天道,对天道变化了如指掌的人,必然可以参政于人事,对人体疾病了解透彻的人也必须根源于天道变化的规律。明朝大医学家张景岳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天地之道,变化莫大乎《周易》也就是《易经》,医易相通,相得易彰。

一听就懂的易经第三十九讲(字甘霖讲易经不知易)(1)

《皇帝内经 素问》《素问》以人与自然统一观,阴阳学说,五行说,脏腑经络学。里面都是《易经》的阴阳为根基来解说《内经》其实中药的药性也是从《易经》的阴阳来演变的。中医曰;归为四气五味,所谓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其实就是寒,凉与温,热,两性,也就是阴阳两类。而寒与凉和温与热只是个热性或者凉性的程度不同。所以药的四气,就是药的四性。 五味,是从药味上分类的即;酸,苦,甘,淡,淡归于甘,辛,咸,其中,辛,甘为阳;酸,苦,咸为阴。药的五味对应五行,八卦,脏腑;酸--肝,胆,木,巽 。苦--心,火,离 。甘--脾,胃,土,坤,艮 。辛--肺,大肠,金,乾,兑 。咸--肾,膀胱,胞宫,水,坎 。

一听就懂的易经第三十九讲(字甘霖讲易经不知易)(2)

有什么说的不对的对方请大家多多指教,大也可以探讨,可以给我留言,学问就是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