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加班结束,活动活动四肢,摇摇沉闷的脑袋,走向了24小时便利店…

看着五颜六色,各样各式的饮料,突然想喝个芬达。

1瓶农夫山泉几升(一瓶饮料涨五毛)(1)

摘抄

一问价格,3.5元,问了三遍,同样的答案。店员一脸懵的看着我,心想:这人脑子有毛病不是,买个饮料问三遍。

我说:不应该是3元?

店员:涨价了,涨了五毛。

我说:从小喝到大,3元,这疫情咋么还涨价了呢?这是发疫情财呢?咋么能这么干呢?

店员:谁知道呢,送货员来了直接说涨了,又不说个为啥,就是涨价了。咱这打工仔,说不定喝个饮料,还得考虑考虑。疫情,影响收入,很难。说不定以后过年才能喝的上。

随之而来的是店员无奈的笑声…

又和店员聊了一会,然后回家。回来第一件事上网查一下芬达。结果如下:

1:产地,发迹史

芬达(Fanta),是1955年可口可乐公司在意大利推出的一款橙味汽水。

1960年,芬达在36个国家有售。

1969年,芬达橙味汽水成为全球销量最大的汽水产品,销量随着品牌进入新的国家和地区而持续增长。

1984年,福建厦门厂建成,开始生产芬达橙味汽水。这是芬达首次在中国生产销售。(在中国已经38年之久)

1994年,芬达单品牌销售额首次超过十亿美元,继续保持全球橙味饮料的榜首地位。

2:涨价原因

饮料产品,深受中国广大消费者喜爱

这几年疫情让企业成本增加不少,不少行业也有了“涨价潮”,2022年后,有了明显的缓解,正当大家欢呼雀跃时。但是反复的疫情又让人们叫苦不迭。受到各种情况的影响,新一轮的“涨价潮”又出现了!

具体原因是:“近年来,饮料生产主要原材料(糖、聚酯切片等)及成本项目(人工、油价、运输成本等)均大幅上涨,我们首先采取措施努力在内部运作方面降低成本,同时也根据市场的情况对产品价格作适当的浮动。”

饮料瓶短缺、卡车司机短缺……各种来自供应链的挑战不断增加,百事可乐也终于扛不住了,宣布涨价。

其实早在2021年11月,百事饮料的老对手可口可乐就已率先提价:包括可口可乐、雪碧、芬达在内的多款产品零售价上调,500ML瓶装可乐零售价3.5元。

糖价近年来持续走高,比去年同期上涨了约40%,因其占碳酸饮料原料成本比重较大,因此大部分饮料企业成本压力增大。

据悉,碳酸饮料毛利率在30%左右,净利率在20%左右,是六大类饮品中毛利率最高的。分析师称,作为两大碳酸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和百事完全有能力承担成本压力。

3:国内外饮料行业皆预涨价

据多家媒体报道,碳酸饮料行业正在酝酿一轮涨价潮,部分城市可乐价格已经调整。涨价原因是上游的原料价格不断上涨。

有因必有果,环环相扣,一环出问题,整环必定出问题。

希望各大饮料行业,在成本增长中,把涨价幅度控制5%以内,就让代理商和经销商分担,先不要给老百姓涨价,疫情之下,日子并不是想象中的好过。理解理解老百姓,克服困难。

4:涨价背后的原因和危害

疫情伊始,带给人们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刚开始对各个大型企业影响明显,随之疫情长达三年发展,影响逐步扩展到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细微的差别,普遍价格微涨。

这是为什么呢?

简单点就是,老百姓手里钱不多了消费减少了,个体商户等流水收入减少了,预期收入下降了,为了保证正常的开支和日常收入,个别商品价格微涨。疫情防控,封控等原因,物流流通,原材料生产,人工工资,世界市场因素,原油价格上涨,燃油成本增加,等等因素,导致生产加工企业成本增加,产品成本提高,为了维护盈利保证公司正常运转,产品批发价提高,随之而来零售价提高,价格提高,就会对销量有所影响,零售商毛利流水减少了,又陷入一个循环,周而复始,得不到良性发展,会出大问题。

危害总结几点:

第一:对于老百姓日常生活支出增加

第二:对于个体商户,代理商销量流水有影响,预期收入下降。

第三:对于生厂厂家公司高成本运转,涨价,对预期业绩有一定的冲击,市场冲击,可能面临减少产量,裁员等。

第四:部分从业人员收入下降,被裁员,下岗,收入减少,车贷房贷负债率居高不下,日常开支减少。

第五:疫情影响短时间内不容乐观,可能持续一段时间,影响甚大。

如何面对总结几点:

第一:积极调整心态,不能自甘堕落,破罐子破摔。心态

第二:卧薪尝胆,积蓄力量,储备知识,疫情结束,方可有大显身手的资本。学习

第三:积极配合抗疫政策,共同对抗疫情,争取早日让疫情结束,恢复工作,增加稳定收入。配合

第四:合理安排开支收入,做好开源节流。健康理财,才是稳健财政的关键。理财

最后,希望各大企业,控制自身成本,合理健康涨价,尽量微涨。尽量不影响市场经济,不影响老百姓日常生活。疫情会过去的,一切会恢复如初。明天美好的一天迟早会到来,不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