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江南晚报订阅

锡城热点新闻即时推送

探秘青城山下巨型昆虫 无锡有个昆虫达人(1)

夏日里阳光普照,万物繁盛,是昆虫们恣意出没的美好时光。中午顶着大太阳,举着缠有蜘蛛丝的竹竿,去树林里捉知了;宁静的夏夜,和小伙伴一起在田野里抓萤火虫……你还记得小时候各式各样的昆虫,那些我们童年里最好的“玩具”吗?无锡地处水网地区,加上气候温和,是各类昆虫的盛产地。有熟悉的知了、浪漫的蜻蜓、讨人嫌的刺娥、还有更多叫不出名的小虫,在无锡有个“昆虫达人”,他叫谢决明,和这些虫儿结下不解之缘。

动物也有自己的语言习性他和昆虫交流有“特异功能”

要想走进谢决明的“昆虫世界”,首先来一段“虫虫体验之旅”。记者跟随老谢到了钱荣路附近的一处僻静丛林,这里杂草丛生,草长得比人还高。由于是一天中最热午后两点,并没有见到想象中昆虫舞动的“盛景”。

老谢对于草丛里的虫子特别敏感,跟随在他身后,不一会就发现了一只蜻蜓停留在一片树叶上,不仔细看完全注意不到如此微小的生物。他悄悄走过去,举起手机,镜头距离蜻蜓仅有5厘米不到。拍完照片后老谢介绍起来,“蜻蜓有几千种,这是红蜻蜓,这类蜻蜓雄性的外表呈红色,雌性的却是金黄色,同一种蜻蜓的颜色常常会有差异,这点讲起来颇有趣味。”多年的观察早就让他对蜻蜓的习性了如指掌。

沿着草丛继续“探秘”,很快又看见一只虫子,身子是绿色的,背部呈黄色。老谢科普起来,这叫“螽斯”,俗称“蝈蝈”。让人好奇的是,看到我们走近,这只“蝈蝈”竟然纹丝不动。老谢暗中观察一番后发现了秘密,原来,玄机就在掩护虫子的这片叶子。“你看,叶子一部分是绿色的,叶片的下方被烈日灼晒有些焦黄,这样就和‘螽斯’的颜色融为一体,这家伙以为我们看不到它呢。”

老谢似乎有着跟昆虫交流的本能,离虫子很近也不惊扰到它们。在他看来,动物也有自己的语言习性,“只有它觉得你是安全的,可以依靠才不害怕。”我们又路过一片丝瓜叶,这里的瓜叶被虫子啃食得斑斑点点。在记者好奇这“幕后黑手”是谁的时候,他翻开一片叶子揭秘“凶手”。只见一个比苍蝇略大的黑色圆形虫子。“这叫叶甲,专门吃各种瓜类的叶子,又叫‘守瓜’。‘守瓜’吃东西很讲究,叶脉汁的味道浓厚,它们不直接吃,而是绕着周边吃。”

所以,尽管每片叶子被啃食得千疮百孔,却还是保持了叶子的形状。这些斑斑点点的叶子在老谢看来是艺术品。

不是专家是玩家两年拍摄几千张昆虫图

或许是跟昆虫接触久了,53岁的老谢始终保有一份童真和好奇。他对昆虫的热爱是天生的,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他,身边的虫子是他童年里最好的“玩伴”。他还记得,小时候,房前屋后就能抓到蟋蟀来斗。夏天的早晨,起床总能看到纱窗上有蛾子躲在里面,蝈蝈被挡在外面。给金龟子系一根线,像放风筝一样放飞金龟子,飞累了就拿一块西瓜皮让它舔一会。拨动蚂蚱的腿,它会像磕头一样。到了晚上捉两只萤火虫放在玻璃瓶,“看着萤火虫的光睡觉,现在想来都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

老谢将童年对昆虫的喜爱保持至今,随着年龄增长,他对昆虫的兴趣和喜爱越发浓烈。他痴迷于昆虫千奇百怪的外形及精致结构,无与伦比的色彩和光泽,还有种种有趣的行为习性……在他的手机相册里,有上千张昆虫的照片,几乎都是特写,能清晰看见虫子的眼睛、鼻子。这些虫子不是专门到深山老林寻找的,而是日常生活中随手拍的。

由于对虫子的“博学”,老谢在圈子里有一定的知名度。很多人称为老谢专家,但老谢很排斥这个标签,“我不是专家,是玩家”。他将自己对昆虫认知概括为三个阶段,最初的玩伴,到从观察它们产生好感,到和它们成为朋友。

身边人都好奇,他是如何做到认识这么多昆虫?老谢的答案很简单:以自然为师。老谢平时最习惯干的一件事就是留心路边的灌木草丛,“光蛾子就有几万种,随便走走就能发现很多,看到不认识的就用手机拍下来,再去问人。”他说,这个过程就像上学时班主任点名,一开始可能只记得住几个,时间长了、接触多了就都能记住了。

让老谢感慨的是,当今,普通人对于昆虫的认识需求并不高,“很多人只关心大熊猫而不关注麻雀,认为保护动物就是保护动物园的动物。”他认为,保护动物首选要保护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动物。“我的概念里没有害虫益虫之分,它们的存在都是合理的,就像如果没有老鼠,猫头鹰就灭绝了。”老谢说,无锡地处水网地区,萤火虫、蟋蟀、螳螂都最常见的昆虫,然而,这些以前随处可见的昆虫现在难觅踪影。再过几十年,这些物种可能都只是回忆了。他更担心,有些昆虫还没来得及研究,它们就灭绝了。

于是,他想到了将这些昆虫系统地整理起来。从去年至今,老谢随手拍摄了几千张昆虫照片。在他的镜头下,这些通常被人们认为是害虫的小生物展现了迷人的一面。他会定期把照片发朋友圈,让大家也了解身边的小动物,也会在相关的主题日,受邀到学校讲课,呼吁小朋友关注真正的生态。

植物动物不分家愿为无锡植物图谱作贡献

在众多的动物中,老谢对鸟类的感情最深。因为鸟最丰富多样,更加激发了他的猎奇心。在很多人来,谢决明是个动物专家,但却不知道他对花花草草也精通。身边也经常有人会问他,你一个动物专家为何要去要研究植物?老谢听到急了,“自然界的动物和植物是不分家的,好比养兔子,要想把兔子养得好那就要研究兔子吃什么草。”用他的话说,动物是“结发夫妻”,而野生植物是“小妾”。

其实,老谢很早就对花花草草感兴趣,只是没有一个适当的门槛。要说真正开始系统关注野生植物,还是因为两年前受到一本书的启发。“这本书名叫《无锡城市化进程中的植物》,由老园林专家邬文祥和邬秉左父子合作,专门研究无锡野生植物。”见到那本书以后,老谢很是心动,如获至宝地先把书抄了两遍,紧接着,他对照着书本去身边寻找实物版,找到一个就打一个勾。就这样,每次看到一种不认识的植物,他就掏出手机“咔嚓”下来,再去寻找答案。

在老谢看来,如果有人能将野生植物的研究成果传承下去,或者完善起来就更好了。如果有一天,无锡的园林系统需要环境保护或者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史料,或者需要出一本无锡地区的植物图谱,他的照片或许可以派上用场。

(晚报记者 蔡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