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过去5年,惠州积极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战略机遇,高质量发展动能不断增强。惠州产业发展成也有目共睹,各县区产业定位明晰,各有特色。为更好了解各县区的“产业优势”,本报将陆续推出相关调研报告,通过选取一些具体企业深入挖掘,由点及面,进行产业深调研,透析惠州各个县区、园区产业发展的清晰脉络。

“百丽”、“热风”、“GUCCI”等这些大牌,你们都听说过吧,但未必知道它们原来made in惠东。“世界女鞋看中国,中国女鞋看惠东。”“全世界每4个女人中,就有1个穿惠东鞋”。以生产时尚女鞋为主,惠东制鞋产业如今已成为该县重要支柱产业。在新形势下,面对成本上升、贸易壁垒等各种困境,惠东鞋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之路。在疫情影响下,他们无奈又遭遇二次冲击。那么,该如何突围呢?通过跨境电商、加大产品研发与创新、培养人才、科技赋能、个性定制等方式,惠东女鞋在“危”中寻机!

数说

去年惠东全县产鞋9亿双

从1981年惠东县黄埠镇兴办第一家制鞋企业至今,惠东培育出黄埠、吉隆、平山、大岭四个鞋业镇。全县制鞋企业已发展到4088家,鞋材鞋机、纸品包装等配套产业1032家,女鞋类目网店超6000家,共创市级以上品牌107个(件),形成了原料供应、模具加工、成型组装、包装装潢、产品销售一条龙、以时尚女鞋为主打产品的鞋业发展格局,60多个国内外鞋类知名品牌选择惠东企业作为制造商。惠东还被授予“中国女鞋生产基地”称号,通过了全球采购基地(惠东·女鞋)和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鞋类)认证。惠东女鞋以外销为主,2021年,惠东全县产鞋9亿双,外销数量达6亿双。

困境

鞋企感叹“日子不好过”

在当前新形势下,惠东女鞋面临不少困境。南都记者了解到,内因方面,目前惠东鞋企存在规模较小、管理不规范、企业招工难等问题。近年来,生产成本上升、企业利润缩窄让惠东鞋企感叹“日子不好过”。2021年,鞋业原材料、运输、人工等生产成本普遍上涨,上涨幅度较大,加之外贸订单结算最快也需3个月,汇率随时变化,进一步压缩了制鞋企业的利润。另外,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不强也是关键问题,长期以来,很多鞋企热衷于“代工生产”的模式,惠东的制鞋企业门槛较低,抗风险能力差。外因方面,遭遇贸易壁垒、疫情等因素影响,让惠东女鞋面临更多挑战!

突围

NO.1、开启跨境电商一扇新的大门

疫情之下,一些鞋企积极开展新业态,“危”中寻“机”。惠州市中明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明实业”)这家鞋企就开启了跨境电商一扇新的大门,2年通过跨境电商卖鞋,收获了2千多万元的产值。

中明实业总经理林美祥大学毕业不久,回惠东家乡创业,企业做了十几年的外贸出口工作。“为了摆脱一直代工生产的局面,我们企业从2019年7月就开始尝试跨境电商业务。没多久疫情就来了,这对传统生产企业冲击很大。”让林美祥没想到的是,这时跨境电商的优势很快就表现出来。“我们企业通过全球的各电商平台,把原本滞销的产品直接卖到国外市场去。”

莆田鞋服电商转型(产业调研跨境电商)(1)

林美祥开启跨境电商直播。

“这一路走来,其实并不容易!既要做全球消费市场的营销推广,又要做时尚女鞋产品的研发,同时要做销售库存数据分析调整。”林美祥感慨,作为“跨境电商小白”,从传统代工制造转型到跨境电商平台操作,决心和压力是巨大的,他十分感谢团队能在一起不断克服各种困难,开启一个全新操作体系。

“在跨境电商大趋势下,幸好困难结束的时间比我们预想的要早。”林美祥看到了转机,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陆续收到不少订单,看到了跨境电商的巨大潜力。

莆田鞋服电商转型(产业调研跨境电商)(2)

更多传统代工的中小型工厂也参与跨境电商,拓展销售渠道。

从几十万到800多万的产值,中明实业2020年实现从0到1的突破。这相当于他们生产线年产值的1/3,直接带动了100多人就业。

为抓住发展趋势,中明实业在2021年继续加大对跨境电商的投入,优化团队,调整发展模式,开启了中明跨境电商供应链之路。“我们尝试让更多传统代工的中小型工厂也参与进来,逐步拓展销售渠道,2021年共收获了1200多万元产值,就相当于直接带动了7-8家中小型的鞋厂及相关加工厂,带动了近200人就业,跨境增长趋势非常明显!”林美祥更坚定了信心。

2022年,希望逐步解决跨境人才的问题,通过本土技术人才再培养,及与惠州学院进行校企合作,引入更多年轻的力量,为惠东跨境电商的发展,增加持续的发展动力。

在林美祥看来,疫情亦是传统加工外贸行业觉醒的时刻。“我们鞋企应该把握跨境电商历史性机遇,进行产业升级,把我们惠东女鞋更好地推向世界市场!”

NO.2、加大产品研发与创新、培养人才

经过40年的工艺传承、技术创新,惠东女鞋受到众多消费者青睐。但由于长期面向海外市场,受大环境影响,实际上从2011起,惠东鞋业遭遇瓶颈。对于企业而言,练好内功,加快转型升级,才能在复杂的形势下取得主动权。始创于1993年的惠州龙源鞋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源鞋业”),积极寻求出路,在产品创新和研发、培养人才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莆田鞋服电商转型(产业调研跨境电商)(3)

龙源鞋业目前具备年设计款式700款。

“龙源鞋业主要从事各式女鞋、童鞋的开发设计与生产加工,目前具备年设计款式700款。”龙源鞋业董事长秘书李佳儿向南都记者介绍,公司2021年度的出口总量达到400多万双,出口额达1500万美元,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国家。

莆田鞋服电商转型(产业调研跨境电商)(4)

龙源鞋业加大制鞋产业研发与人才培养。

为更好解决鞋业产品创新和研发的短板问题,龙源鞋业近年兴建了惠州上正鞋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正鞋业”),作为总部经济开发中心。南都记者一行人来到“上正鞋业”,这里还没正式投入使用,整个空间设计充满现代感。李佳儿介绍,这里设立制鞋产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将更好破解制鞋工艺和材料应用,改进鞋品的质量,降低其生产成本。

李佳儿透露,目前行业人才比较缺乏,制鞋产业培育中心将会围绕鞋业发展趋势和客户需求趋势,布局高端新材料研究开发人才等各类人才的培养。

疫情带来的二次冲击,让惠东女鞋加快了转型步伐。南都记者了解到,为推动惠东县鞋类产业转型升级,惠东县国家外贸转型升级(鞋类)基地地址就设在惠州上正鞋业集团有限公司,能多元化、多渠道地为当地企业提供各种服务,将更好提升惠东县鞋业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影响力和知名度。

NO.3、推动传统制造业奔向数字化转型

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是未来的趋势。惠州市速造鞋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速造鞋业”)用科技赋能,推动传统制造业奔向数字化转型,让消费者穿上自己定制的鞋子!

“我们最大的特色就是这种单双鞋可以下流水线,这是一种个性化定制。”速造鞋业总经理邱明称,“老一辈观念里,会觉得单双鞋下流水线,是实现不了的。我们尽力解决去制鞋产业的难题。”

从2015年起,邱明开始尝试新路子,以科技赋能推动传统制造业奔向数字化转型。他投入巨资,打造制鞋行业独具特色的数造智能中台。

莆田鞋服电商转型(产业调研跨境电商)(5)

生产线上,一名女工在忙碌干活。

在速造鞋业里,可以看到一条生产线上,不同的工人正忙碌生产不同类型的鞋子。“消费者可以直接下单购买到个性定制的鞋子,48小时交付。”邱明介绍,公司进行柔性化生产、智能化管理,数据还可追溯。打开系统,从顾客下单,到采购、排产、发货、售后,各个环节一清二楚,管理者可以随时远程查看和管理工厂,目前已经完成了200多万双个性定制订单。”

政府部门

扎实推进鞋业发展“1 6”战略

莆田鞋服电商转型(产业调研跨境电商)(6)

惠东县扎实推进鞋业发展“1 6”战略部署。

惠东县委常委、副县长,平山街道党工委书记邬文钧表示,一直以来,惠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鞋业发展,坚持因势利导,扎实推进鞋业发展“1 6”(一个鞋业发展规划,每两年举办一届鞋文化节,建设一个电商产业园、一个国家鞋检中心、一个时尚创意学院、一个鞋业总部经济园,培育一批鞋业龙头企业)战略部署,引导制鞋产业链条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两端拓展。近年来,惠东全力推动鞋业外贸转型升级,惠东时尚女鞋成功获得国家商务部“惠东县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鞋类)”认定,并成立了基地工作站;聚焦“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重要贸易国及主要到会国等市场,组织鞋类外贸企业参加广交会云推介等系列活动。惠东还在推动鞋业数字化发展、打造“惠东女鞋”区域品牌、发展跨境电商、直播带货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下来,惠东将多维度探索鞋业发展的道路,如:研究制定促进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扶持政策,扶持外贸企业重点是惠东鞋企;研究制定惠东县鞋业行业团体标准,对标国家“三同”产品标准,评选惠东女鞋“优质供应商”;深入对接省、市贸促会,多元化、多渠道地拓展对外贸易,促进惠东鞋业发展。惠东将继续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鞋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采写:南都记者 黎秀敏

摄影:南都记者 谭伟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