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文学水平到底多强(红楼梦为何能成为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1)

红楼梦之所以被称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具有高度的思想性。

红楼梦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它通过四大家族生活琐事、荣盛兴衰,展现了以金陵十二钗为代表的女性悲剧,真实展现了贾府¨树倒糊狲散〃的最终结局,艺术而真实展现了封建社会逐渐衰落的历史趋势。红楼梦其实也是曹雪芹本人家庭命运的真实写照,书中多处以家喻国,里面的人物基本上都是以真实人物为原型,可以说,里面除了人名是假的,其余都是真的。这样来看,小说中贾府诸芳流散、人去楼空、树倒糊狲散的最终结局其实也是曹家的最终结局,里面史家、甄家、贾家被抄,曹家也曾经被抄,里面描写的家族形势就是曹家的家族形势。因此,作者通过对一个本来富贵华丽的豪门贵族最终¨树倒糊狲散〃的描写,揭露出这个走向败落的富族的生活是怎样的,因此红楼梦也被称为¨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揭露出这个时期贵族人家的文化,因为涵盖四个庞大家族,所以红楼梦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进而揭露出封建社会逐渐衰落的历史趋势,对封建制度、统治者的严厉批判,对奴才丫鬟及穷苦百姓的深切同情,为下层劳动者伸张正义,表达感叹现实不公却又无能为力的无奈心情。因此,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就是批判,四大名著中其他三个还没有达到红楼梦这样的批判高度的,的确是中国古典名著的巅峰之作。

第二,具有高度的文学性。

我们知道,目前关于红楼梦80回后的作者问题一直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是高鄂续写的,有人说目前还不知道谁续写的,高鄂只是整理者。还有人对曹雪芹有没有写完红楼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说曹雪芹写完了红楼,只是80回后的稿子在后来流传时丢失了,还有人说曹雪芹没有写完红楼,完成前80回就因病去世了。不管怎样,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红楼未完,虽然目前较为流行的程高本续写了80回后的内容,但这个版本所续内容普遍不被读者和红学专家们的认可,认为此版本所续甚为荒唐,完全违背曹公的原笔原意,因此断不能认程高本80回后内容。那么符合曹公原笔原意的80回后的内容是怎样的呢?人物最合理、最贴近曹公的结局是怎样的呢?因此便兴起并逐渐形成了针对探究80回后人物结局的一门学派—红学。200多年来,多少红学大家们为其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却一直没有得出最终定论,但几种较为合理的推测倒是比较公认的。那么,那些红学大家们是怎样探究出80回后人物最合理的结局的呢?是凭空想象瞎推测吗?当然不是。他们运用的方法之一就是之所以把红楼梦称为古典小说巅峰之作的第二个原因—高度的文学性。

我们知道,红楼梦中有大量诗词,贾府还经常起诗社,对对联,像海棠诗社之类。之所以说它具有高度的文学性,其中之一就是里面诗词皆为原创,最难的是代人物写诗,也就是这首诗放在这个人身上合适,放在其他任何人身上都不行。这是很了不起的,四大名著只有红楼梦能做得到。而正是这些诗词皆为原创,正是代人物写诗,为红学家们探究80回后人物结局提供了巨大的天机。可别小看这些诗词,这些诗词曲赋都有极大的隐喻意义,表面是一个意思,背面又是一层意思。曹公在文中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前两句是说这表面上是假的语言想表达的是一个幸酸的故事,后两句是说人们都笑话他这满纸虚言跟辛酸泪有何关系呢,他感叹谁才能懂得其中的真意呢,这句话更直接表明了全书语言运用了一语双关的手法,作者真正要表达的内容蕴藏在深处。因此,关于80回后人物结局的种种问题的答案往往就深藏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文字中,这些文字就是揭开80回后种种谜团的法宝,这些文字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比如,63回中,群芳开夜宴,探春抽到的是写着¨瑶池仙品〃的杏花签,上面的诗句是¨日边红杏倚云栽〃,签上说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于是都说:我们家己有了一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这些文字透露的信息很清楚—探春必定远嫁,婚姻地位是王妃,而出嫁时节正是杏花盛开的清明时节!而探春的判词¨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也表明探春必定远嫁,而且是在清明时节!

红楼梦不仅诗词运用了一语双关的手法,而且在人名、诗翁别号上也运用了这一手法。比如¨甄士隐〃¨贾雨村〃,其谐音是¨真事隐¨假语存¨,这就告诉你这本书表面上的文字是虚构的,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内容全部藏于这些文字的后面。这就告诉我们,研究红楼不能只看表面,要看到其深层含义。

因此,之所以说它具有高度的文学性,一是里面的诗词皆为原创,且代人物写诗,这在四大名著中只有红楼梦能做的到;二是红楼未完,留下了太多谜团,而曹公恰恰在前80回运用了大量类似一语双关、谐音、隐喻义的手法,将真相全部埋藏在表面文字身后,为红学家们探究80回后人物命运结局提供了重要依据,这在中国古典小说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所以说它具有高度的文学性。

第三,形成了世上独一无二的学科—红学

因为红楼未完,作者又善于隐喻,将人物结局隐藏于表面之下,因此从近代开始兴起并逐渐形成了研究红楼的一门学派—红学,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完整的学科。红学主要包括曹学、版本学、探佚学、脂学等,而这一切可归结于对其文本和作者的研究和考证。200多年来,红学产生了许多学派,有评点派、题咏派、索隐派、考证派、解梦派、辩伪派等。中国甚至全世界的历史上都没有对一本书、一个作者建立过如此庞大的研究体系。着迷于研究红学的大家们有胡适、周汝昌、张爱玲、王国维、刘心武等,足见红楼梦的艺术魅力。由于红楼未完,人们对于80回后人物结局有着各种猜测和说法,虽然曹公在书中对每个人的结局都有暗示和伏笔,但至今仍无一个公认的权威说法。再加上红学这门独一无二的学科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红楼梦被推向高峰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总之,红楼梦能成为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就是因为它具有高度的思想性、文学性以及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学科—红学。正因为如此,它才能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登上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峰。它能登上巅峰,是当之无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