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这些年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在加强中改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教育成效离时代的发展要求尚有差距,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多年来只注重从外部手段来研究提升思想素质的方法路径,较忽视从思想素质内部展开分析及探究其内在奥妙和变化发展的内因。剖析思想素质的内在结构,进而探析优化思想素质的策略,已越来越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的新视域。文章以系统论及人的思想品德结构原理等为立论依据,分析思想素质的内在逻辑,认为优化人的思想素质首先要从剖析其结构理路入手。提出核心要素价值观念、基础要素思想心理、关键要素思想认识、外现要素思想行为等共同组成思想素质结构系统,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构成内在的动力、链接和校验等子系统,形成一轴三体型、要素主导型、要素平行型、要素交互型等结构模型。

强调,“‘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1]。“当前我国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2]。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推进人的现代化提升全民族的思想素质成为直接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兴衰的重大问题。邓小平曾高屋建瓴地指出:“我国国家,国力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3]十分重视人的思想素质建设,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强调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素质、加强道德建设等系列重要问题。“研究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及规律,首先要研究思想政治品德的结构。”[4]结构是什么?“‘结构’概念很可能就是对时尚的一种附和……任何事物只要不是完全没有形状的都有结构。”[5]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物质世界存在的基本方式和根本属性”[6],“任何事物都是系统和要素的统一体”[7],“任何系统总是具有一定的结构的,无结构的系统是不存在的”[8]。还提出,“物质世界是系统的,要素、结构、功能构成系统三因素”[9],在这三因素中“结构是关键”[10]。唯物辩证法指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显然,人的思想素质的决定因素在于内因,而非外因。因而提高人的思想素质要改变从外围入手的传统方式,要抓住根本从内部着力。因此,剖析人的思想素质的内在结构,探寻其内在规律,从内因的视域厘清思想素质的理论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内在逻辑与理论逻辑(逻辑理路与基本模型)(1)

一、思想素质结构要素逻辑

列宁说:“如果不把不间断的东西割断,不使活生生的东西简单化、粗陋化,不加以划分,不使之僵化,那么我们就不能想象、表达、测量、描述运动。思想对运动的描述,总是粗陋化、僵化。”[11]是说分析事物,要选取静态的片段解剖。系统论指出,“任何系统都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的要素构成的有机体,离开了要素就无所谓系统。要素是系统的部分,系统是要素的整体”[12]。要素构成系统的内在结构。作为物质的存在状态,结构是事物的骨架,是构成某一事物的各个要素的链接与组合方式。“任何结构总是由一定量的要素构成”[13],“结构是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14],要素是结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类似世间万物,“人的思想是有结构的”[15]。思想素质是人的素质在思想意识方面的体现,它与思想一样存在着内在的结构和逻辑。因而,分析思想素质结构首先要从探讨其要素入手。

1.四大要素构成思想素质结构

要素是结构的基本单位,结构由要素组成。那么,人的思想素质到底由哪些要素组成呢?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我们应从其内涵上入手。思想素质是人的素质的核心,反映一个人的思想水平,显现人在思想上的个人禀赋、气质和个性。它是人们在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言行规范行动时,集中表现在个体身上相对稳定的价值倾向、心理特点、思想品性和行为习惯的总和。思想素质内同样由诸多要素组成,主要包括价值观念、思想心理、思想认识和思想行为,它反映人的思想觉悟、思想作风、思想境界和思想水平。为什么说思想素质主要包含这些要素呢?这与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形成紧密相关,“思想亦称观念,是相对于感觉、印象的一种认识成果,属于理性认识。”[16]“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有了丰富的经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17]人的思想品德结构理论也提出,“思想品德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是人们在一定思想的指导下,在品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18]。思想品德是有结构的,“其核心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9],思想品德的结构,是“人的思想品德的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20]。人的“思想品德结构是一个以世界观为核心,由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及其多种要素按一定方式联结起来,具有稳定倾向性的多维立体结构”,“人的心理是思想品德的基础”,“思想子系统包括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等”[21],它在思想品德结构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思想是思想品德的核心要素”,“行为是思想品德的外显因素,是思想品德的外在标志”,“行为习惯是思想品德的客观内容”[22]。“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虽有相对独立的一面,但更多的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它们共同构成思想品德的全貌”,“人的思想品德一般是按照心理——思想——行为的顺序,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发展的。”[23]

显然,按照思想和思想品德的思想,思想和思想品德的形成离不开价值观念的主导、思想心理的作用,最后形成思想认识,并以行为实践显现出来。价值观念是主导,思想心理是条件,思想认识是内化,而行为实践是外现。思想素质亦然,同样以这四大要素为主要构件。系统论认为,结构是“系统物质世界内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它是要素与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关系的总和”[24]。按照这一观点,思想素质结构就是思想素质内部各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和组合关系。它是思想素质系统的外在呈现和外部表现形式。

(1)价值观念要素。“关于什么是价值观念,简要的回答是: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神态,它是人们关于基本价值的信念、信仰、理想的系统”,“从内容方面看,它是人们关于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怎样为好、怎样为坏,以及自己向往什么、追求什么、舍弃什么、拥护什么、反对什么等的观念、思想、态度的总和”,“构成价值观念的思想形式主要是信念、信仰、理想等”[25]。价值观念是价值主体对价值客体关于价值方面的认识、观点和思想的总和。它一般由其内核和基础构成,核心价值观构成内核,是它的轴心;其基础是人的主要价值观。人的主要价值观是人们在追求物质、精神、文化等需求的过程中形成的对这些需求的价值认识,主要包括政治价值观、经济价值观、审美价值观、爱情价值观、职业价值观、生态价值观等主要价值观,这些价值观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人的主导价值观——人生价值观。价值观念之所以是人的思想素质结构系统的要素,是由它的特性和功能决定的。价值观念是人的精神系统中最深层次的、最稳定的并起主导作用的内核,是人生观的核心,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也是驱使人的行为的内在驱动力。“价值观念作为价值意识的自觉化、理性化的发达形态,是人类内心深处最富有激情和动力的精神形式”[26]。价值观念形成的价值导向力支配和调节人的一切行为,是人最重要的导向器、定向盘和动力轴。一方面,价值观念具有主体性、超知识性和多元性特征。它的主体性决定人的目标方向,其超知识性决定价值选择的定位定向。它的多元性支配人的行为的多样性,离开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人的思想心理的复杂性、思想认识的多元性、思想行为的多样性便失去动力基础。另一方面,这是由它的作用决定的。“价值观念的功能,在于它成为人们内心深处的评价标准系统”[27]。“价值观念之所以重要,正在于它对人的思想、情感、言论和行动起着普遍的整合和驱动作用”[28]。显然,价值观念是人们内心深处认同和评价事物意义、美丑、优劣的标尺,是人们权衡得失轻重、决定褒贬取舍的标准,在思想素质结构系统中发挥着为思想系统定向、为思想心理定位、为思想认识导航、为思想行为导引的重要作用。可见,价值观念是思想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定向系统。

(2)思想心理要素。思想心理是人们在外界刺激下对事物和实践所形成的一些直观的、自发的、未定型的、非系统的关于思想认识方面的心理反映,包括思想动机、思想认知、思想情感、意志信念等心理元素。它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社会现象的认识、理解、判断和评价。人的思想心理活动以思想动机为前提;以思想认知为基础,思想认知包括理论认知、专业认知、人文认知等;以思想情感为纽结;以意志信念为续力。思想认同、思想观念、理想信念、思想品德是人的思想心理的稳定形式,是人们所表现出的坚信不疑并为之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思想心理是思想素质结构系统的要素,这是因为人的思想素质的形成离不开心理活动。思想心理是形成人的思想认识的基础,离开心理活动,人的思想素质没法形成。同时,心理的变化常常影响思想素质的表现。从心理结构看,思想心理由知、情、意、信等元素构成,知、情、意、信协同构成思想心理的结构。思想认知、思想情感、意志信念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思想素质的心理结构系统。马克思说:“在现实世界中,个人有许多需要。”[29]他还说人的“每一种本质活动和特性,他的每一种生命欲望都会成为一种需要”[30]。人是社会实践的产物,需要引发动机,形成思想动机。思想动机是采取行动的直接动因,它引起行为、并把该行为导向某一目标,引发思想认知。在认知阶段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还不稳定、不深入,就依靠情感、意志、信念的推动,完成心理活动,形成稳定深刻的认识。在思想心理系统中,人的动机力、认知力、情感力、意志力、信念力推动并制约着心理活动的实现。离开思想心理活动,人的思想素质的完成是无法实现的。因此,思想心理是思想素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思想素质形成的物质条件和动力系统。

(3)思想认识要素。思想认识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经过思维活动形成的对外界的较为稳定的思想观念、基本看法和主要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物质基础,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也是其目的。思想认识一般经历生动的感观到抽象的思维,再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的辩证发展过程。思想认识分为初级阶段的感性认识和成熟阶段的理性认识。思想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有肤浅、一般、深刻和狭隘、宽泛、广博之别,思想认识的最高层次是对规律和真理的把握。人的思想认识往往由其思想觉悟、理论水平和重要观念等元素组成。思想觉悟是思想认识的基础和前提,体现人的认识立场、态度和倾向,是衡量人的思想认识性质和程度的重要前提。理论水平是人的思想认识的反映,一个人理论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和影响其思想认识的深浅。理论水平包括理论认同、理论掌握、理论运用等元素。人的重要观念主要包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时代观、法制观等观念。思想观念是思想认识的形态,体现一个人的思想认识的程度。思想认识作为思想素质结构系统不可或缺的要素,是由其作用决定的。第一,思想认识链接思想素质结构系统。思想认识包含价值认识、思想心理和思想观念,它形成的初步阶段以价值观念为导向,而后以思想心理为基础,经过思想心理的知、情、意、信发展为思想观念,即认识的高级阶段。显然,思想认识是价值观念、思想心理作用的结果,它链接着其他思想素质结构要素。思想认识具有无穷性、推动性和链接性,总能在实践中将各种各样的信息收集吸附起来,进行加工整理使之成为各种意识、观念和思想,进而指导新的实践。这种链接性还体现在它能有效地处理不同的价值关系,进行价值关联和判断,进而产生强大的凝聚功能。第二,思想认识形成的觉悟力、理智力、观念力是人的价值观念、思想心理、思想认识和思想行为的基础链接力。思想觉悟包括价值觉悟、心理觉悟、认识觉悟、行为觉悟,认识觉悟关联价值觉悟、心理觉悟、行为觉悟,认识觉悟离不开心理觉悟的基础作用,离不开价值觉悟的导引作用,离不开行为觉悟的外显和校验作用,它们间通过认识觉悟串联起来。理智力是人在实践中形成的理论认识和理性精神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实践活动中产生的精神力。它是检验人的价值观念正确与否、思想心理积极与否、思想行为规范与否的重要力量,并通过一定的标准关联人的价值观念、思想心理和思想行为。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31]足见理论的力量是十分强大的。“观念力是一种强大稳定的思想力量”[32]。它主导认识水平,反映价值观念水平、思想心理状况,体现思想行为水平,链接价值观念、思想心理、思想认识,引导思想行为。很显然,思想认识是思想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素质的观念形态和链接系统。

(4)思想行为要素。人的思想素质必须通过行为外现出来,也一般由行为来校验。思想行为构成思想素质结构的外现形态,是检验思想素质的校验器。思想行为是在思想意识指导下的言语和实践行为,包括经验行为、知识行为和理智行为,具体来说主要有:言语行为、肢体行为。人的言语能较好地体现人的思想。实践行为又包括学习行为、工作行为、生活行为、社会行为等。人的思想行为如果按照范畴来分,分为一般行为和个性行为。按行为的秩序来分,分为组织行为和无组织行为。按行为的性质来说,分为丑恶行为、一般行为和高尚行为,或者叫道德行为和非道德行为。按群体分,可分为个人行为、组织行为、群体行为。按程度来分,分为幼稚行为、一般行为、成熟(老练)行为。价值观念主导思想行为,思想心理调控思想行为,思想认识支配思想行为。思想行为显现价值观念、思想心理和思想认识,直接体现思想素质的高低。可见,思想行为作为思想素质结构系统的外现要素,同样是由它的特性和作用决定的。思想支配行为,行为体现思想。思想行为作为思想素质结构的外在表现,是人在思想认识支配下实施的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是思想素质的外现,也是社会衡量人的思想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人的思想素质的显现和评价离不开行为实践,离开行为实践便失去评价的依据。当然,人的思想行为不一定能显现其思想素质的真实状况,比如有的人善于伪装内心狡诈,却行为友善;有的人富有爱心,却喜欢低调行事。但不管什么行为,都一定是思想素质的显现,只不过是真假显现的区别而已。人的思想行为一旦符合社会发展要求、满足个体和他人利益需要,就外现出良好的思想素质,并被社会认可和赞赏,从而推进行为发展;反之,就受到别人谴责、社会诟病,一旦这种谴责和诟病为个体所感知,就会触动其思想意识引起思想心理活动,进而反思其行为正确与否;一旦这种反思上升到深层次的思想认识,就会改变他的观念,从而修正他的行为。在这一系统运行中,思想行为始终充当着价值观念到新的思想行为的校验器,发挥着不断校正其价值观念、思想心理和思想认识的作用。可见,思想素质结构系统无法离开思想行为,它是其不可缺少的校验系统。

2.思想素质结构要素的逻辑关系

结构关系决定并支撑结构。马克思指出:“不同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每一个有机整体都是这样。”[3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阐述事物的“相互联系”时,一般同时都会谈到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思想素质结构要素亦然,它们间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又自成系统、相对独立。这种联系表现在:价值观念是轴心,思想心理是基础,思想认识是关键,思想行为是表现。也就是说思想素质的形成以价值观念为核心和先导,而后通过思想心理即知、情、意、信的基础作用形成思想认识,再通过思想行为表现出来。反之,思想行为又检验思想认识,刺激思想心理,影响价值观念。同时,它们四者之间又相互作用,思想素质结构系统从内生作用来看,又存在四大系统:定向系统,即价值观念;动力与调节系统,即思想心理;链接系统,即思想认识;校验规范系统,即思想行为。这些子系统相互影响、互相作用协同构成思想素质结构系统,形成较为稳定的思想素质结构状态。表现在:

(1)价值观念是核心。系统论认为,在系统中每一要素的地位不是等同的,其中有对要素整体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作用的部分,也有虽为要素整体不可或缺但对整体的存在和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部分,前者称为核心部分,后者为非核心部分。系统内核心和非核心部分是辩证统一的,核心部分决定并制约着非核心部分,非核心部分体现并反作用于核心部分。在思想素质结构系统内,以价值观念为核心,思想认识为关键,思想心理、思想行为为非核心。为什么说它居于思想素质结构系统核心?这由价值观念在思想素质结构系统中的地位决定的,也正是这种地位决定了它的核心位置。地位即要素在系统中承担的角色。价值观念是思想素质结构系统的结构核,居于思想素质结构球体的球心部位,是思想素质结构的定向盘,主导着思想素质结构系统的走向,它的位置变化直接影响并决定思想素质结构方式,即结构模型。尤其是价值观念的内核——核心价值观,它是思想素质系统的结构轴心,占据支配和统摄的核心地位,是引领、支配社会各种不同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价值尺度、价值原则的方向和标准,也是支配、引领思想心理、思想认识、思想行为的杠杆。同时,价值观念在思想素质结构系统中发挥核心作用。价值观念在思想素质结构系统中起主导和关口作用,表现在:价值心理调控思想心理,价值认识支配思想认识,价值选择掣肘思想行为,并作为“总开关”决定并影响思想心理、思想认识和思想行为。一个人如果价值观念出现问题,其思想心理难以健康,思想认识难以正确,思想行为难以规范。同样,思想心理、思想认识和思想行为亦影响价值观念,它们发生变化价值观念亦随之改变,价值观念变化人的思想素质亦发生变化。显然,归根结底还是价值观念的主导作用决定着思想素质的高低。因此,价值观念是思想心理、思想认识、思想行为的导向和统帅。

(2)思想心理是基础。思想心理是形成思想素质的客观基础。恩格斯说:“思维既把相互联系的要素联合为一个统一体,同样也把意识的对象分解为它们的要素。”[34]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和事物与事物之间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的概括与能动的反映。思维是人脑的功能,人脑是思维的物质基础。人脑是思想心理的物质载体,也是形成思想素质的物质基础,离开人脑、离开思想心理任何思想活动都无法完成,任何思想素质都不可能存在。思想心理是思想素质结构系统的基础也是由思想心理的地位决定的。在思想素质结构系统中,思想心理担负着基础角色,这个基础就是思想心理的发动机——人脑所担当的物质基础这一角色。思想心理与其他要素的关系是:它是形成价值观念的基础、产生思想认识的条件、导引思想行为的前提。显然,离开这一基础谈思想素质是不可能存在的。人的思想是思想心理通过思维作用的结果,思想素质是价值观念、思想心理、思想认识和思想行为的统一体,思想素质同样是思维活动作用的结果。同时,思想心理是思想素质结构系统的动力基础。思想心理贯穿于整个思想素质系统始终,价值观念、思想认识、思想行为都离不开思想心理的作用。思想心理还是思想素质结构系统的动力元、调节烃,以思想动机为主导的动机力和以思想认知为主导的认知力,两者共同构成思想素质结构系统的动力元,为结构系统提供基础动力。在思想心理系统中,动机力在目标或对象的引导下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部运动,推动人完成思想心理形成思想素质。动机力维持个体行为、推进思想认识的强化。动机力的产生受内在需要、欲望和外在刺激、诱因的制约。行为动机在需要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它指向一定的目的,决定行为的方式,影响认识的程度,是构成人的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的重要心理因素。认知力作为思想素质结构系统的基础动力,对价值观念、思想认识、思想行为产生着强大的推动作用,是推动思想认识形成思想观念最基础最重要的动力。认知是形成价值观念的基础,是思想认识活动的基础,离开认知思想心理活动没法进行。认知还是影响思想行为的基础,离开认知思想行为失去认知指导,行为无法进行。总的来说,离开认知一切思想活动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进行。

(3)思想认识是关键。思想认识是形成思想素质的关键环节。人的思想素质的形成一般经历社会实践→人的需要→思想动机→价值选择→思想情感→意志信念→思想认识→思想行为,这样一个反复交替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思想心理是基础,并贯穿思想素质系统全程,价值观念是主导,思想认识是关键,在这一环节,人的感觉、需要、动机形成的意识转化为理性认识,形成稳定的观念。观念是思想的形态要素,是思想认识的静态表现,是人的思想素质的关键和重要的评价指标。人们说一个人思想素质高不高,关键要看其思想观念,即思想观念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是保守的还是开放的。跨越这一环节,人的思想基本形成。思想认识是思想素质结构系统的关键,它与其他三要素存在如下关系:其一,思想认识影响价值观念。世界观作为最重要的思想认识,影响价值观。世界观是人性倾向性的最高层次,也是人的价值观念、思想心理、思想行为的最高调节器,制约着人的整体心理面貌,直接影响其价值观念和个性品质。世界观具有统揽全局的作用,它决定价值目标的性质、价值评判的立场、价值取向的优劣。同时,理想信仰作为思想认识的重要表现形式,也作用价值观。一般而言,人们在行为实践前总是要拿理想和信仰与之比较,作为衡量其价值取向的标准,符合理想、信仰的,就为之奋斗,不符合的就放弃或置之不理。其二,思想认识作用思想心理。作为人的思想认识的形态之一——思想觉悟,它由思想立场、思想态度和思想倾向组成,思想觉悟就是靠思想态度、思想倾向作用思想心理,这种作用体现在思想态度作用并影响思想心理。同时,人的思想认识水平作用思想心理状态。一般而言,人的思想认识越深刻,思想心理越完善。也就是说,认识决定心理,一个人有什么样的认识便呈现什么样的心理。人的认识能促进心理的成熟和完善。其三,思想认识指导思想行为。作为思想认识的前端——思想觉悟,它首先主导行为立场。思想觉悟的高低直接主导人的行为的优劣度。一个思想觉悟高的人,其价值观念必然符合人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其思想心理健康,思想认识深刻,其行为也表现出规范端正,甚至崇高。反之,则完全相反。同时,作为思想认识的重要内容——理论,它是人们实践的重要行动指南。而思想认识的另一形态和重要形式——思想观念,也是人们思想行为的导向。总之,思想认识是关键,它统揽其他三要素,也是衡量人的思想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

(4)思想行为是外现。思想行为直接体现思想素质。人的一切思想都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离开行为审视思想显然是苍白无力的。作为思想素质的形态要素,思想行为是思想素质的直接表现。无论是言语行为、肢体行为,还是实践行为无不体现人的价值观念、思想心理和思想认识,并反映它们的性质、状况和程度。一个人思想行为端正,从事高尚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义务辅导孩子,直接反映出他的价值观念系统要素,即价值目的是什么、价值评判怎么样、价值取向是什么;直接反映出其思想心理系统要素,即思想动机是什么、思想认知如何、思想情感怎么样、意志信念如何;直接反映着他的思想认识,即思想觉悟如何、理论水平几何、内心的重要观念如何。思想行为与其他三要素的关系是:其一,思想行为反映价值观念。人的任何行为都彰显着价值取向,其行为状况反映价值观念优劣,人的行为状态好坏始终与价值观念的优劣紧密相关。其二,思想行为体现思想心理。思想行为形成于思想心理,体现心理状况,其行为水平亦体现思想心理水平,人的行为水平有高尚的、庸俗的、失范的,并表现出高低、优劣等水平的差异,这些差异也直接反映出人的心理水平的差异。其三,思想行为表现思想认识。认识源于实践,实践表现认识,思想行为同样表现思想认识。思想行为还反映思想素质要素状况。这是从思想行为在思想素质结构系统中的作用出发考虑的。思想行为具有校验和规范作用,是思想素质的外在表现。价值观念、思想认识正确与否,思想心理健康与否直接通过思想行为得以显现。如义务辅导孩子的行为反映出此人有着利他的价值观念、乐于助人积极奉献的健康心理,同时此人的思想认识也是深刻的。相反,人的思想行为如果失范、不端,就会引起环境对其反映,即受到暗示、谴责或者惩处,这些信息随之反映到大脑中,便会使其价值观念、思想认识在思想心理作用下进行适度调整从而在今后表现出更好的行为。人就是在其思想行为对其思想素质的不断检验和规范下逐步使其思想素质不断发展完善,进而达到和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赢得社会认可最终成就和发展自己的。

二、思想素质结构模型探讨

哲学家、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已知的结构……都是一些转换体系。”[35]这些转换构成了用部分来说明整体的过程,即组织的共时态结构是深藏于内部的各个要素的组合形式,这些要素及其关系构成丰富的结构系统,形成不同的模型,在结构力作用下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转换就是变化。系统作为一个整体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处于经常性的变化中,而且在空间的排列和时间的持续上呈现出不同的组合,不同的组合建构成不同的结构模型。思想素质结构各个要素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又相对独立。这种联系性和独立性构成了思想素质结构系统内部复杂的作用方式,并形成不同的结构型式,构成思想素质结构的不同模型。不同的模型形成不同的结构力与外部发生着反映,适应内外变化,表现出不同的思想素质类型。

1.思想素质结构的形成机理

厘清思想素质结构的形成机理是探析其基本模型的基础。“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36]。列宁高度概括了人的思想素质的形成过程。一般而言,人的思想素质的形成经历内化、外化两个阶段,经过知、情、意、信、行的统一。思想素质结构的形成机理也是自内而外的过程,一般经历内化和外化两个阶段,其演进的趋势是螺旋上升的,即不断建构完善。内化,是指人通过认知接受社会发展所需的思想、观念和信息,并将之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使其成为自己意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支配、控制自己思想、情感与行为的内在力量的过程。这一过程形成人的思想素质结构的结构轴——价值观念,结构基——思想心理,结构链——思想认识。外化,即人把内化形成的思想意识外化为相应的表现和行为习惯的过程。在这一环节形成人的思想素质结构的结构面——思想行为。无论是内化还是外化,人的思想素质结构的结构基——思想心理都贯彻始终,起着建构结构轴、结构链,作用结构面的作用。结构轴、结构基、结构链、结构面共同构成思想素质结构体。思想素质的形成过程一般经历四个环节:筑轴、构基、建架、成型。

内在逻辑与理论逻辑(逻辑理路与基本模型)(2)

图1 思想素质结构形成机理立体图

(1)筑轴:思想素质结构核心环节。轴是事物的核心和原点,也应当是事物建构生成的起点。人的生成从胚胎开始,胚胎的发育从大脑开始,因为大脑是人这一结构系统的指挥中心,是核心。轴在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更为明显。思想素质结构系统亦然,其形成也是由结构轴——价值观念开始。它是结构形成的初始环节。筑轴就是思想素质结构系统的核心——价值观念的建构,尤其是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这是由价值观念是人的思想素质结构核心的地位决定的,它是思想素质结构系统的定向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地位也决定了它是思想素质结构的轴心。如果把思想素质结构系统这个球体比喻为地球仪,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地球仪的轴心。显然,任何球体离开轴心没法运转,也不成为球体。同样,如果筑轴没有完成,思想素质结构这个球体就没有运转的轴心,就难以运转。筑轴是思想素质结构系统形成的第一环节,完成好这一环节才能进入下一环节。筑轴就是确立并形成价值观念,尤其是核心价值观。人的价值观念主要由价值目的、价值评价、价值选择等部分组成。确立价值目的是建构价值活动的目标,一般以价值动机和价值认知为起点。形成价值判断,即选择价值标准;确立价值选择其实质是确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念,这是价值活动的结果。价值观念的形成其实是价值心理发生作用的过程,也是价值认同和价值信仰的确立过程。

(2)构基:思想素质结构基础环节。构基,即建构结构基——思想心理。任何结构离不开结构基,失去基础,结构便不复存在。思想心理的结构基作用体现在,它是形成价值观念、思想认识,作用思想行为,直至完成思想活动的基础,离开这一基础,思想素质就不存在。显然,它的基础地位决定了任何思想活动,包括思想素质的形成始终不能离开这一环节。构基成为思想素质结构系统形成的第二环节,这一环节亦十分重要。它是整个结构系统的基础,贯穿于系统全部和始终。构筑健康理想的思想心理是构基的重要任务。构筑思想心理的良好的认知、情感、意志、信念是构基的内容。在这一环节,思想动机、思想认知、思想情感、意志信念辩证运动,协同发展。恩格斯说,人们“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意志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37]。人在社会实践中受到外界信息的刺激,从而产生主体需求形成动机。构基一般经历四步。第一步:确立良好动机。动机是思想素质结构的动力元。确立良好动机根本的就是引导合理需要。第二步:引导正确认知。思想认知在思想素质结构系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思想素质结构系统的动力元,也是推动思想素质结构要素运行的基础动力。第三步:培养思想情感。人只有与外界事物、社会实践建立了良好的情感,产生了热爱、亲近,并热衷于对各类思想文化道德活动的参与,才能产生兴趣、爱好、憎恶和选择。第四步:锤炼意志信念。意志信念亦然,它们与情感组成调节思想心理的调节烃,始终伴随人的思想活动,促进、推动目标性取向的思想行为的发生,控制、调节非目标取向的思想行为的发生。构基作为基础性环节发挥着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3)建架:思想素质结构关键环节。建架就是筑造结构框架。任何结构离不开架构,失去架构结构不成为结构。建架一方面要依据结构未来所要承担的功能来确定,一方面要依据结构的稳定性即结构规律来确定。思想素质结构的建架环节就是实施这一工程。毫无疑问,如果建架不合理,但结构是稳定的,则可能导致功能的缺失;如果建架不科学,不符合结构规律,则可能导致结构坍塌。可见,建架在系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一环节也成为思想素质结构的关键环节。思想素质结构系统的建架主要是思想认识的培育和形成。思想认识是思想素质结构系统的关键,在思想素质结构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是思想素质结构系统的链接剂,它影响价值观念、作用思想心理、指导思想行为。思想认识还是形成思想素质的关键环节,它直接体现思想素质的高低,经过这一环节思想素质基本形成,也基本定型。可以想象,失去思想认识这一链接剂对价值观念、思想心理、思想行为的链接,失去思想认识这一结构链,人的思想素质结构的形成和稳固难以想象。思想认识的培育和形成,就是对人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和重要观念的建设,锻造思想觉悟是前提,提高理论水平是基础,建构正确观念是关键。同时,建架同样要考虑两大因素:一是结构所要承担的功能,二是结构的稳定性,即结构品质。否则,结构的预设功能就难以实现,或者结构的稳定性就难以保证。这一环节的关键是切实发挥思想认识结构链的作用,依据不能的功能需要和结构规律建构起思想素质结构系统的结构架。

(4)成型:思想素质结构铸模环节。成型,就是筑造结构模型。这是思想素质结构系统形成的最后环节。思想素质结构经历建构轴心、基础、关键,即形成结构轴、结构基、结构链后,在思想素质结构系统内外作用力下,这些要素依据不同的功能要求和结构规律实现结构方式的多样化,这种多样化形成了思想素质结构的多样性,也形成了思想素质的多样性,正是这种多样性,人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里适应着各种复杂环境的变化,表现出思想素质结构的相对稳定性。成型是结果,也是关键。没有成型环节,结构要素经过涨落尚未归位。思想行为,即实践是思想素质结构系统成型的最后环节。它是思想素质结构系统的校验器,一方面经过思想活动到达思想行为环节后,它检验价值观念的正确与否,思想心理的健康状况,思想认识的高低与否;另一方面,它通过实践校正价值观念、思想心理和思想认识。如果其行为在社会中不受欢迎,就引发感觉刺激心理,从而调整价值观念、提升思想认识,进而修正新的行为。因此,经历这一环节后思想素质结构系统基本定型。要素已然涨落到自己的位置,也就以不同的结构模型呈现出来。思想素质结构的成型环节主要是在思想行为的校验下对思想素质结构要素进行最终组合。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习惯是行为的最理想状态,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境界。思想素质结构的铸模就是在思想行为的校验下,由素质结构内外作用力对思想素质结构要素进行最终组合。经过这一组合,无论形成什么样的结构模型,其结构运动归于平静,思想素质也就通过思想行为外现出来。高低、优劣均以人的行为实践予以显现出来,为人们所感知和评价。

2.思想素质结构的主要模型探讨

托马斯·库恩以范式及其发展变化为基线阐述了科学发展的基本模式。库恩在谈到范式对于科学发展的意义时指出:“取得了一个范式,取得了范式所容许的那类更深奥的研究,是任何一个科学领域在发展中达到成熟的标志。”[38]范式的特征之一就在于“它们的成就空前地吸引一批坚定的拥护者,使他们脱离科学活动的其他竞争模式”[39]。“任何系统都不是凝固不变、孤立存在的,总是在同外部的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调整着自己的要素和结构,系统总是从无序到有序、从低序向高序和从有序向无序的反复过程中,以整体的运动方式得以形成、演化和发展的”[40]。思想素质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要素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同时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不断运动发展。这种运行和变化就形成了不同的结构模型。这一运动变化是极其复杂的,我们探讨其模式,只能从某一静态入手,主要有:由递进式构成的一轴三体型,由主从式构成的要素主导型,由并列式构成的要素平行型,由交叉式构成的要素交互型(混合型)。

内在逻辑与理论逻辑(逻辑理路与基本模型)(3)

图(2)

(1)一轴三体型。这一模型(图2)内要素呈递进式发展,因而称之为递进式模型。“一轴”指以价值观念为结构轴,结构轴是结构模型的重心;“三体”指以思想心理、思想认识、思想行为为体翼,“三体”构成结构轴的外围。这一模型以轴心为核,“三体”由内向外绕轴心组合并逐层展开。这种模型是思想素质结构球体的基本模型,以价值观念为轴心,通过价值观念的定向力,将要素牢牢吸附在价值观念这一中心轴上,思想心理、思想认识、思想行为绕轴组合、逐层展开。结构要素间发生作用进行互动,建构起牢固稳定的结构形态。一轴三体型模型,其结构组合是由内而外的结构方式,其结构定向力来源于价值观念作为结构定向系统发生的作用力,它定向着结构核心,使其他要素始终围绕结构核心展开,这就难以发生偏移和走向,其重心是最为稳定的。结构理论认为,结构的稳定性由三大因素决定,即结构重心、结构组合和受力面。结构重心具有决定作用,对稳定性有着最重要的影响,组合影响重心,受力面同样影响重心。某一结构是否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构重心,重心稳定结构就稳固。一轴三体型模型中,价值观念发挥着稳固的定向盘作用,牢牢地掌控着结构重心,无论外部力发生怎样的变化都难以冲击到结构轴,直至结构核。因为外力的影响要经过“三体”并能破坏它们的内生作用力方可进入内核。此外,在重心之外,其他“三体”也有着较强的附着力发生作用,比如思想动机和思想认知有着强大的推动力,思想情感和意志信念有着良好的调节力,思想认识对价值观念、思想心理和思想行为起着强大的链接作用,思想行为发挥着积极的校验作用。一轴三体模型,居于“三体”的要素围绕轴心由内而外逐层组合,结构核心不仅有着强大的定向力,而且要素之间也有着较强的吸附力,彼此链接较为紧密,因而它是最稳定最牢固的结构模型。这种模型往往受外界的影响较少,也难以受到外界的冲击,可堪为良好的思想素质结构的标准模型。

一轴三体型是大多数人的思想素质结构模型。这一模型的特点是:结构稳定、同构同功,表现出价值观念牢固,思想难以受外界影响、变化性不大,较为稳定等特点。一轴三体型不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而且外显功能亦十分强大。按照结构模型与结构功能的思想,这一模型是同构同功的结构模型,模型与功能是同向的,模型稳定,正向功能强大。这一模型的优势是,有着价值观这一轴心定力,结构重心稳定,因而结构稳定;同时,结构要素组合科学。系统论认为,系统的结构性质由三个方面决定:要素的特性、要素量子涨落的平均规模和放大效率、要素的联接方式即时空秩序[41]。按照这一理论,思想素质结构的性质由要素的特性、要素量子涨落及要素的联接方式决定。在一轴三体型结构模型这一系统内,如果要素的特性及联接方式优良,结构性质就呈现出优良的态势。一轴三体型结构模型作为思想素质结构较为理想的结构模型,它为思想素质结构的优化提供了学理支撑。长期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人的价值观建设,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极其有道理的。

内在逻辑与理论逻辑(逻辑理路与基本模型)(4)

图(3)

(2)要素主导型。该模型(图3),即要素主从式,就是以其中之一的要素为主导,以其他要素为附着组合形成的模型。这一模型也可称之为主从式模型,它突出主导要素中的一翼,而弱其他,存在着优劣性。它又分为四种类型:一是价值观念主导型,即以价值观念为主导,以其他要素为附着组合而成。二是思想心理主导型,即以思想心理为主导,以其他要素为附着组合构成。三是思想认识主导型,即以思想认识为主导,以其他要素为附着组合产生。四是思想行为主导型,即以思想行为为主导,以其他要素为附着组合成型。

第一,价值观念主导型。这一模型以价值观念为主导,其他要素为次要。价值观念要素居于前,其他要素居后。它与一轴三体递进式模型既有联系,又存在区别。其联系是都以价值观念为主轴,都以价值观念主导其他要素,但区别在于一轴三体模型,“三体”的要素是围绕轴心由内而外逐层展开组合的,而价值观念主导型,由价值观念主导,但其他要素是围绕价值观念自由组合的,而不是自内而外。因此,一轴三体型可以看作是价值观主导型的一种,即其他三要素以思想心理、思想认识、思想行为顺序自内向外排列组合时就成为了一轴三体型模型,它们间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价值观念主导型的思想素质结构模型,其思想由价值观念主导,表现出首先看重价值取向的思想倾向,凡事首先思量其价值,以价值为首建构思想,思想心理、思想认识的作用被弱化,思想行为体现出浓郁的价值色彩。这种模型的优势是有着价值观念的定向,思想结构比较严谨,思想受外界影响少,环境变化难以冲击思想改变,除非价值观改变,一般情况下思想较为稳定,因而思想素质较为稳定。它的缺陷是:一旦价值观念发生扭曲、异变,则可能表现出思想素质结构性质的变异,思想素质性质也可能发生变化。这些年西方敌对势力展开对我国价值观的渗透,其蓄意是影响我们的价值观,进而逐步渗透瓦解人们的价值观,达到改变人们思想性质的目的。这些案例鲜明地显示出了这一结构模型的缺陷性。

第二,思想心理主导型。这一模型结构要素组合以思想心理为主导,其他要素为次要。思想心理要素居先,其他要素居后。围绕思想心理展开排列,其他要素组合是并行的,即价值观念、思想认识、思想行为并行,从属于思想心理。这一模型因有着思想心理的主导,内生动力强,在动力基、调节烃、链接剂的作用下,结构要素互动频繁,思想心理活跃,但受思想情感、意志信念影响较大,表现出结构稳定性受情绪影响大,思想素质受情绪、意志、信念等心理因素主导大,受思想认识的主导其次,思想行为的校验功能力发挥弱化,致使思想素质趋向感性多、理性少,行为受情绪情感影响大,可控性差,易冲动;行为受意志信念影响大,行为持久、坚定或固执、偏执,听不进别人意见,喜欢特立独行,崇尚个人主义,而且一旦意志被撼动、内心信念松动,容易造成一蹶不振,甚至自我否定。这一类型的缺陷还表现在,结构不稳定。结构受心理因素主导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冲击。基础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往往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是较大的。如果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时内心首先没有良好的价值观做标尺,则极易感情用事,极易受情绪情感影响。这种首先凭心理主导的思想素质结构,往往受环境影响大,环境变化心理就立即做出反应,致使行为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这类思想素质结构模型的人思想倾向简单,行为上凭个人喜好,喜欢跟着感觉走,感情用事。这种结构类型的思想素质结构易受到外界冲击,结构元动力和调节力对之影响也较大,结构变性大不稳定状态多。

第三,思想认识主导型。此模型结构要素组合以思想认识为主导,其他要素为次要。思想认识要素居先,其他要素居后,围绕思想认识展开排列。其他要素组合是并行的,即价值观念、思想心理、思想行为并行,从属于思想认识。其特点是:结构内动力不足、互动活力不够,结构受外部作用力影响大,容易冲击结构力导致结构不稳定。人的认识受心理、环境的影响较大,认识失去心理的作用,环境因素对其作用力就加大,就容易改变认识。人的认识改变,其思想行为也随之改变。思想认识如果失去心理的作用,失去价值观的定向,认识就容易受到外部的影响。认识主导型的思想素质结构,思想认识主导其他要素,以人的思想认识为先,思想活动受认识主导,而认识是受思想心理的影响的,如果人的认知停滞不前,认识就会停滞、僵化。如此,思想素质内部结构活力就不足,人的思想素质也就容易老化、僵化。思想认识主导思想心理,心理受认识的直接支配,心理就容易失衡、波动,如此人的思想素质结构就容易波动,人的思想素质也变化不定。让思想认识居先,而让价值观念居后,容易使认识代替价值标准,造成思想素质结构失去主轴的导向作用,思想素质往往呈低下状态。如果撇开行为置认识于先,认识就失去实践的基础,就会盲目和经验化,如此人的思想就容易带上盲目或者经验化色彩。思想认识主导思想行为时,如果是单纯的、肤浅的认识主导人的行为,行为就简单;如果是错误的认识,就形成错误行为;如果是低级认识,就形成低端行为。人的认识有深浅、正误之分,如果认识深刻则思想素质会呈现好的状态,如果肤浅或者简单,思想素质就居于低层次。总之,人的认识如果置思想心理、价值观念于后,如果失去心理的调节、价值观念的标准,行为就容易失序、偏差,甚至混乱,人的思想素质就极可能不优。

第四,思想行为主导型。这一模型结构组合以思想行为为主导,其他要素为次要。思想行为要素居先,其他要素居后,围绕思想行为展开排列。其他要素组合是并行的,即价值观念、思想心理、思想认识并行,从属于思想行为。这一模型的思想素质结构内部活力不够,结构松散无序。其思想素质表现是:容易造成凭经验办事,蛮干、不理性。人的思想素质以行为为先、为主导,置价值观念于后,则容易造成心中没标准,行为盲目、从众;置思想心理于后,则容易致使心理非理性化,随意,受情感、意志影响大;置思想认识于后,则易致使行为混乱、失控。人的思想认识有正误之分、高尚与落后之别,正确的高尚的思想认识指导人的行为是可控的规范有序的,而错误的落后的思想认识指导人的行为,则行为自由、混乱、失范。人们常常形容某某“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其实就是指他的行为缺乏思想认识的指导,或者他的行为实施前缺乏思考,喜欢不经思考直接就实施。显然,思想行为主导型思想素质结构模型,是有结构缺陷的模型。

内在逻辑与理论逻辑(逻辑理路与基本模型)(5)

图(4)

(3)要素平行型。这一模型(图4),也称并列式模型,即价值观念、思想心理、思想认识、思想行为四大要素平行组合、互相作用、地位平等的模型。这一模型思想素质结构要素平行排列,也可称之为并列式模型。要素平行型模型的特点是:四大要素居于平行地位,没有高低次重之分;缺乏主导要素,主次不分,轻重不明。这容易致使人的思想素质结构缺乏主动力,思想多元发散,混乱无序,没有主导思想。一般而言,要素平行型思想素质结构的人,价值观模糊多元、心理复杂、认识混乱、行为多样。显然这与时代对人思想素质的要求相距甚远。作为时代新人,就是要牢牢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论指导思想,并以此武装头脑主导和统领其他所有思想,而绝不能有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当前,有一些人思想素质结构模型就是这一模型。他们每天或无所事事,或人云亦云,麻将电游、谈情说爱、沉迷网络;或者你追星我也追星,你看韩剧我也看,你做网络主播我也做,你打电游我也不落后,甚至浑浑噩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日子,既无理想目标,又无人生追求,价值观念庸俗,思想心理亚健康,思想认识浅层化,行为实践一般化。显然,这与国家需要的时代新人不符,与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人要求相差很大。据此,迫切需要对之进行教育引导,尤其需要从思想素质结构规律出发,对其思想素质结构进行结构性调整,使之优化。

内在逻辑与理论逻辑(逻辑理路与基本模型)(6)

图(5)

(4)要素交互型。该模型(图5),也称嵌入式模型、纽结式模型,或者混合型结构模型。该模型各个要素自由混成,交叉组合,交互纽结,构成形式多样复杂多变的各种型式。唯物系统论认为,纽结式是事物结构的重要形式,纽结式不是要素间的简单联结,而往往以某类结构呈现出来。事物的区分不是依据要素的多少和数量,而是依据要素的性质和纽结方式。纽结形式决定事物的性质。事物的构成性特征,必须依据要素间的内在纽结方式来判断。更准确地说,纽结的存在使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产生了可能性,使之成为整体,纽结改变,事物要素组合随之改变,事物性质亦可能改变,事物功能也可能调整。纽结式模型其特点是结构丰富多样,交互融合,协同交叉,结构较能适应多样环境的变化,但结构复杂多变,结构方式不严谨,因而状态也不稳定。在要素交互型思想素质结构内,定向力、推动力、调节力、链接力、校验力随意作用,从而建构起复杂的结构组合,形成多样的结构型式。这种模型显然存在较大缺陷,缺乏主导力,致使没有主导思想;组合混乱,内部作用力随意,因而链接力不牢固不持久,造成人的思想容易受外界干扰和心理影响,其思想复杂多变不稳定,时而受情绪影响,时而意志信念不坚定,时而价值观定向无力,时而思想认识模糊,其外在表现是:思想素质结构状态不稳定,素质不优良。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结构要素组合是结构模型的主要方式,组合不同模型亦不同。同时,结构模型的影响还与内生的定向力、推动力、调节力、链接力、校验力等作用紧密相关,每一结构要素都在系统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使人的思想素质结构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组合方式,即结构模型。唯物系统论认为,事物的结构是复杂多变的[42]。还提出,结构形式所描叙的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时空关系及其规律性,主要有三种:即构成结构要素相互联系的纽结式,相互依赖的关联式,相互作用的互动式。纽结式强调的是要素的纽结与作用,关联式强调要素相互依赖、相互关联的因果关系,互动式是事物内部要素间的协同互动。因此,人的思想素质结构模型也是复杂多变、多种多样的。其结构模型之一轴三体型、要素主导型、要素平行型、要素交互型,就是它们三种形式的一种或多种的复合型,但思想素质结构模型肯定不止这些型式,本文仅探讨了主要型式。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思想素质结构模型往往是多种模型的集合体,即常常集几种模型于一身。无论是哪一方式、哪种模型,思想素质结构的理想模型应当形成:“核心价值观 主导要素 其他要素”的型式,如果核心价值观就是主导要素即为一轴三体型模型。否则,结构就不完善,思想素质就不优良,也难以符合时代对人的思想素质的要求。

注释:


[1]:《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9月10日,第2版。

[2]:《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0月22日,第2版。

[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0页。

[4]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92页。

[5][法]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陆晓禾、黄锡光,译:《结构人类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78页.

[6]乌杰:《系统辨证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5页。

[7]乌杰:《系统辨证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7页。

[8]魏宏森,曾国屏:《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版,第294页。

[9]乌杰:《系统辨证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6页。

[10]乌杰:《系统辨证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0页。

[11]《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19页。

[12]乌杰:《系统辨证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7页。

[13]乌杰:《系统辨证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91页。

[14]乌杰:《系统辨证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8页。

[15]李屏南:《论人的思想结构及对人的评价方法》,《求索》1986年第2期,第50页。

[16]《简明社会科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年版,第398页。

[17]《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0页。

[18]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学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16页。

[19]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学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17页。

[20]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学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17页。

[2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学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17页。

[2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学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18页。

[23]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学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18页。

[24]乌杰:《系统辨证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38页。

[25]李德顺:《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37页。

[26]李德顺:《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49页。

[27]李德顺:《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37页。

[28]李德顺:《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53页。

[2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26页。

[3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21-322页。

[3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32][德]叔本华,[台]陈晓楠,译:《观念力·叔本华论文集》,哈尔滨出版社2015年版,第10页。

[3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1页。

[3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7页。

[35][瑞士]皮亚杰:《结构主义》,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3页。

[36]《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42页。

[3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58页。

[38]托卡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页。

[39]托卡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9页。

[40]詹万生:《整体建构德育体系总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2页。

[41]乌杰:《系统辨证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89页。

[42]乌杰:《系统辨证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88页。

(作者:唐励,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来源:《学术论坛》2019年第6期;作者授权本官微网络首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