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飞‍

《西游记》原著里,二郎神一出场,作者就给他配了一首诗,是这样写的:

仪容清俊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

好了,头一句,问题就来了。“仪容清俊”,就是很帅很鲜肉的意思喽,为什么会这么清俊?

有朋友说这句都有问题呀?是的,有问题。

二郎神有个演化过程,这个演化过程将近两千年,他并非一直是这样“清俊”的。有时候是个英俊小生,有时候又是个胡子大叔。现在看到的早期的二郎像,有一幅“斩蛟图”,据称,这位胡子大叔,就是二郎神的前身。我们看,他不是很帅的,当然,很有魅力,很威猛,但绝对谈不上“清俊”,清俊,是对年轻的小鲜肉的称呼。

其实这首诗最好玩的地方还不是“仪容清俊”,而是三山飞凤帽,这背后就有点意思。

二郎神变帅了吗(为什么是一枚小鲜肉)(1)

原来这种官帽,本是明代太监戴的,用漆纱作圆顶而帽后高出一片山墙的官帽。明《三宝太监下西洋》写郑和的穿戴:“头上戴一顶嵌金三山帽,身上穿一领簇锦蟒龙袍。”《金瓶梅词话》第七十回说:“见一个太监身穿大红蟒衣,头上戴三山帽,脚下粉底皂靴。”

现存有许多明代太监的雕像和画像。这些图像资料是不可能作假的,是如实地反应了当时的事实的。“三山帽”,不是说头上有三座山的帽子。我们看明代太监的帽子,一个纱质的圆顶,上面一片环状板,正好围拢三面,空出正面,这个“三山”,应该是“三面山墙”的意思。

我想起郭德纲的一个相声:“于谦老师出类拔萃,只能从古人里面找,比如蔡伦……郑和、司马迁、东方不败……于老师最近有咽炎……”

不要以为二郎神白白净净,高大帅气,就是女生追捧的小鲜肉了!就像我10岁左右看到郑和的像,白白净净的,一直以为他是帅哥。等过了几年大一点了,才知道怎么回事。二郎神的内心,也许很苦很苦的……

前年,我和著名编审、学者栾保群先生聊天的时候,栾先生提到过这件事,后来读到庞晓博先生的一篇论文,更加觉得这件事情很有意思。这需要从他的名字上找原因。

二郎神长得像太监,和他这个名字“杨戬”有莫大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二郎神在《西游记》和《封神演义》里是叫“杨戬”的,同时又知道,宋代是有一个宦官叫杨戬的。杨戬这个人,本是个势利小人,结党营私,玩弄权术,历史上名声很不好。在北宋末年的腐败官场,也算得一朵奇葩。那么他们之间竟然有关系吗?

答案是关系的。

二郎神变帅了吗(为什么是一枚小鲜肉)(2)

原来,《醒世恒言》有个故事叫《勘皮靴单证二郎神》(要注意,这里的二郎神并不叫杨戬!),说宋徽宗宫内有位韩夫人,在宦官杨戬府中养病。韩夫人病好后,到二郎神庙烧香还愿。庙官叫孙神通,会妖法,假扮作二郎神,每晚翻墙到杨戬府里,找韩夫人私通。杨戬找道士破妖法,用棍子击落一只皮靴,经过勘查,终于破案。

当然,这是这个故事在明代的模样,但这个故事宋代就开始流传,基本的格局是差不多的。贫道大前天讲哪吒的时候就说了,民间最喜欢七拼八凑地编故事,不按常理出牌的。只因为这件事发生在杨戬的府上,又和二郎神有关系,传来传去,二郎神的名字居然就变成杨戬了!民间这种误会和笑话,再正常不过了。不知这位杨公公,生前当宦官,死后竟然混上一个二郎神,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

另外明代宫廷演戏,很多都是太监出演的。太监的衣饰很华丽,所以他们往往就是本色出演,不需要另穿戏服。所以我们看戏剧里有戴三山帽的,不管是神仙还是武将,往往就是太监扮的(可参看宋俊华《中国古代戏剧服饰研究》)。我想,杨戬本来就是太监。太监演他也应该是最合适不过了!

二郎神是神话中的人物,生活中,自然是由人扮演的。自然而然地,就把生活中的一些元素,带到剧中人物打扮中来。但是呢,别的武将戴的帽子容或有更换,就好比刚才说的赵云有时候戴三山帽,有时也戴盔。因为他只是普通武将,戴什么似乎都可。可有些形象的装饰,和他本人的身份发生密切联系之后,可就无论如何甩不脱了。

比如关公,史书上从来没说他戴绿头巾。他这顶绿头巾是借用庙里伽蓝神的形象的(据周贻白先生的说法)。所以在元杂剧《关云长大破蚩尤》里有个搞笑的段子,关羽居然还抱怨这顶绿帽子,说他本来不是这个模样,都是老百姓不好,把他的形象塑得糟糕了:“颇恨那愚浊下民,他塑画的我不依本分。塑的我披这副黄金铠,戴一顶渗青巾。他将咱来祭敬。”民间又认为关羽等同于护教伽蓝,于是这顶绿帽子一戴上就再也摘不掉了。就算他本尊都出面抱怨,老百姓还是不肯给他摘下来。

二郎神变帅了吗(为什么是一枚小鲜肉)(3)

二郎神头上这顶“三山帽”,也结结实实地戴了几百年,从来就没有摘下过。所有涉及二郎神的文学,都在讲他这顶帽子,似乎不讲就对不起这位爷。比如《狐狸缘全传》:“二郎爷生来圣像多端正,丰满满的容光亮彩似银。三山帽,朱缨衬,金丝累,珍玉润,扣顶门,压两鬓。”专讲他白白的脸盘字,特别的三山帽。如果不是太监出身,焉能摘不下这顶有寓意的帽子!

再说三只眼。

二郎神变帅了吗(为什么是一枚小鲜肉)(4)

二郎神三只眼,已经基本成为常识,但是《西游记》里没有特意的描写。即便是孙悟空变的小庙,他也只是“睁凤目”,是不是用的三只眼,不知道。但86版西游就已经演成三只眼了。明代的二郎神有没有三只眼,大概在或然之间。《搜山图》里的二郎神没有三只眼,铜像上的二郎神有三只眼。不管有没有,这里都有必要多讲一句。

《西游记》里借用了非常多的密宗元素,比如三头六臂,巨大的法身、蓝面朱发等等。其中三只眼也是一个例子。比如吕岳、罗宣、殷郊、闻仲、马善等。

我们看密宗神像,三只眼的特别多,比如《十忿怒明王经》里的不动尊,三面三眼。只要我们去密宗寺庙逛过,就会发现三只眼的神像到处都是。二郎神的三只眼,似乎也是借用了密宗的形象了。

再说三尖两刃刀。

二郎神变帅了吗(为什么是一枚小鲜肉)(5)

这种三尖两刃的兵器,倒是很古老。《后汉书》里说汉光武帝刘秀去见李通,买了一把”半臿佩刀“护身。臿,是一种岔头的犁铧。这种”半臿佩刀“,根据清朝人沈钦韩的说法,就是三尖两刃刀。但是这明显不是一件长柄兵刃。因为李通和光武帝一握手才发现。说明这是类似匕首一样的短兵器。

这种短兵器,不但中原有,西域也有。元朝的张宪有一首《西番刀歌》,就专门说西域生产这种兵器:”贤侯示我西番刀,名压古今刀剑录。三尖两刃圭首圆,剑脊䵝䵝生黑烟。“既然和刀剑相似,自然也是短兵器了。

另外一个原型,可以追溯到两刃的”陌刀“与“掉刀”,掉刀确实是一种实战兵器。两面有刃,可以刺,也可以劈。

二郎神并不一直使三尖两刃枪的,以前是使剑的,还用过开山大斧。我们看《搜山图》中的二郎神就是使剑的。早期的二郎斩蛟故事,他也是使剑的。大概这种武器使起来比较英武,比如《水浒传》里的史进,也使这件兵器。久而久之,民间就让他使了三尖两刃刀了。

这件兵器演化到二郎神手里,就更漂亮了,不仅带了三尖,两边的刃也朝里弯曲了。神仙的兵器不免要带有装饰性。但确确实实,不大好用。它不像刀,一面有刃,可以直接劈砍;又不像枪和矛灵活,可以直刺。所有的刀,刀刃都应该是朝外弯曲的,就算是貌似这件兵器原型的掉刀,两边的刃也是朝外弯曲的,朝里弯曲怎么能砍到人?我们看,除了一些奇门兵刃,所有的劈砍类的兵刃,都是将刃尽量向外弯曲。增加杀伤力,甚至阿拉伯弯刀都能弯成一轮新月。二郎刀反着来的现象,实在是有意思。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