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进方向更明确实现路径更清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1)

开放探路,制度先行。开放是合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2020年8月20日,考察安徽期间,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长三角区域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中欧班列屡破纪录、进出口连续7个月保持30%以上增长、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资同比增长4.5%……一年来,我市以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以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为目标,全力构建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全力推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

前进方向更明确实现路径更清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2)

合肥港。

力促外商投资提质提量

从工厂装车、车辆抵港,到货物装船发运“零等待”,7月30日,安徽省首单通过“抵港直装”作业模式出口货物,全程仅用时10分钟。当天,合肥市首单进口“船边直提”作业完成,全程耗时仅12分钟。通过船、车的无缝对接,为企业节省了成本。

今年以来,全市进出口连续7个月保持30%以上增长,1~7月达到278.2亿美元,同比增长36%,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7月当月实现进出口43.74亿美元,同比增长24.1%,高于全国、全省1个和7.9个百分点。

前进方向更明确实现路径更清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3)

合肥国际陆港北站物流基地。

2021年5月,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英国安永在蜀山区设立“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目前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已齐聚合肥。

聚焦“芯屏汽合”“集终生智”等重点产业,我市突出“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外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一年来,全市新设合同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企业11家,累计合同外资3.78亿美元,其中合同外资过亿美元以上企业2家——合肥松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蔚来驱动科技控投(安徽)有限公司。截至目前,共有49家境外世界500强在肥设立67家法人企业。2021年上半年,全市外商直接投资22.2亿美元,同比增长4.5%,超序时进度9.6个百分点。

前进方向更明确实现路径更清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4)

中国(合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此外,在商务部最近公示的2020年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综合评价结果中,合肥位居31个示范城市第6位、中西部和东北地区15个示范城市第1位,分别较上年前进4位、1位。2021年上半年,全市服务外包执行额13.38亿美元、同比增长9.4%,其中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4.35亿美元、同比增长28.3%。

畅通对外开放合作通道

北京时间8月20日1:52,一列满载低密度聚乙烯、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等货物的中欧回程班列从德国诺伊斯经阿拉山口口岸发往合肥北站物流基地。

这是合肥今年开行的第50列中欧回程班列,也是24小时内发运的第四趟回程班列。此前连发的三趟皆为塔什干-霍尔果斯-合肥北线路的中亚回程班列,搭载货物均是100标箱货重超1000吨的棉纱。今年截至目前,合肥中欧班列已累计发送标准列375列,其中中欧回程50列,中亚回程25列。

前进方向更明确实现路径更清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5)

中欧班列。

产品需要运输,交流需要载体,互动需要平台。庐州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聚焦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目前正开展“提前申报、运抵验放”改革,全力以赴推广铁路舱单归并新模式,实行24小时无假日预约加班制度等便捷措施,做到“即到即查、即验即放”,实现查验“零延时”、通关“零延误”、企业“少跑路”、运行“无阻滞”,保障中欧班列运输业务“不停歇”。

多元立体、无缝对接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为合肥全方位对外开放提供重要的载体和支撑。

前进方向更明确实现路径更清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6)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

今年首条直航上海的外贸航线正式开通,开展出口货物“抵港直装”和进口货物“船边直提”试点作业,1~7月集装箱吞吐量21.32万标箱,增长8.3%;航空港目前开通运营定期货运航线4条,1~7月国际、国内货运航线执飞393班,增长7%;海关特殊监管区能级持续优化,2021年上半年两大综保区、空港B保共实现进出口额64.12亿美元,增长55.1%。

加速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

全方位提升城市对外开放水平,核心是打造更高层次的开放平台载体。

省跨境电商创新服务中心位于安徽自贸区合肥片区蜀山区块跨境电商总部基地,雨果网、OTT跨境支付等一批企业正式签约入驻。“目前我们已经签约入驻上下游配套及运营企业46家,今年1~7月已完成9610出口业务清关约80万单,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5000万美元。”蜀山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韩东介绍。

前进方向更明确实现路径更清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7)

安徽省跨境电商创新服务中心。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水平最高的区域,自贸试验区正成为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新动力源泉。自去年9月24日安徽自贸区启动运行以来,合肥片区建设不断提质加速,重点聚焦发展高端制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型显示、跨境电商等产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引领区。目前,第一批89项省级经济社会管理事项的赋权与承接主体均已建立对接联系,5项工作入选安徽自贸试验区首批10个标志性建设成果。

政府扶持给力,企业信心坚定。在安徽自贸区合肥片区高新区块内,合肥芯碁微电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正加速发展。合肥芯碁专业从事以微纳直写光刻为技术核心的直接成像设备及直写光刻设备的研发和生产,产品功能涵盖微米到纳米的多领域光刻环节。“很幸运我们企业坐落在合肥片区高新区块,在自贸区内,我们企业关键零配件进口基本实现了零关税,类似进出口政策的红利,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和发展的步伐。”合肥芯碁微电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曲鲁杰说。

前进方向更明确实现路径更清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8)

在合肥芯碁微电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忙碌着。

5月12日,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制度创新事项“一网通”国际人才服务体系,被国务院服务贸易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列为国家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

高水平开放离不开高层次人才。走进合肥国际人才城,办事大厅内人才认定、项目申报、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出入境等各类服务事项“一窗集成”。“除了为国内外人才办理各项业务,我们利用智能化手段来挖掘企业及人才的双向需求,按照差异化的原则,进行‘一网匹配’,为人才解答各类创新创业难题,为人才工作者提供服务支撑。”合肥国际人才城工作人员李靖伟说。

“市商务局专门成立稳外贸工作专班,帮助企业防范贸易风险、解决外贸人才需求,助力开拓国际市场,2021年上半年,共转报有外籍人员入境需求的企业92家、1255人,有效保障人员出入境和重大项目设备的安装调试。”市商务局副局长崔霞介绍。

文字 | 全媒体记者 王骏超

图片 | 全媒体记者 何希斌 苏玲 张大岗 郭如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