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年前后穆斯林世界三大帝国如何崛起(1500年前后穆斯林世界三大帝国如何崛起)(1)

中华大地

十五世纪,大明帝国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海洋。其标志性的事件,即是郑和七下西洋。世界的巨变,中国并非一无所知,而是在海外大有作为。

郑和下西洋,浓墨重彩地为大明在海外设立宣慰司,扶植华人领袖施进卿,剿灭华人头头陈祖义,似乎有些矛盾,也不好理解。一些西方学者,甚至将之称作“中国的扩张主义和帝国主义”。其实,大明的文明观是旨在以华夏礼义来改变四夷习俗。

1500年前后穆斯林世界三大帝国如何崛起(1500年前后穆斯林世界三大帝国如何崛起)(2)

官服补子

御制《南京弘仁普济天妃宫碑》载:明成祖“恒遣使敷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导以礼义,变其夷习。”

郑和下西洋遍历的海外诸国,几乎都是穆斯林的世界,或即将成为穆斯林的世界。郑和在下西洋过程中,传播伊斯兰文明同样是“变其夷习”的重要手段。郑和信仰是多元的,最突出的也就是伊斯兰信仰。选择这样的信徒作为使者,说明大明对海外世界是洞悉的。

1500年前后穆斯林世界三大帝国如何崛起(1500年前后穆斯林世界三大帝国如何崛起)(3)

郑和下西洋模拟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中,伊斯兰教是诞生最晚的一个,也是发展最为迅猛的一个。最早的穆斯林,是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美国著名学者麦克•哈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穆罕默德名列榜首。这位伊斯兰教的先知,将一个散漫无纪的阿拉伯民族统一起来了,并将一个伟大的宗教带来给他们。在宗教领袖穆罕默德的领导下,涣散的阿拉伯民族第一次团结起来,冲出了阿拉伯半岛,迅速蔓延到中东的拜占廷帝国和萨桑王朝,然后向东方的中国和西方的北非以及西班牙扩张。

八世纪中叶至十六世纪,伊斯兰教再度急剧扩张,向西渗透到中欧,向北扩张到中亚,向东进入印度和东南亚,向南深入到非洲腹地。穆斯林世界,远远超过欧亚大陆西端的基督教世界,以及东端的儒家世界,领地已经最为辽阔。1500年前后,穆斯林世界以其三大帝国——地跨中东、北非和巴尔千半岛的奥斯曼帝国,波斯的萨菲帝国和印度的莫卧儿帝国而闻名于世。

1500年前后穆斯林世界三大帝国如何崛起(1500年前后穆斯林世界三大帝国如何崛起)(4)

官服补子

伊斯兰教与儒家有着相似的包容性,(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认为:伊斯兰教的快速扩张,不像基督教徒那样惯于使用强制的手段,而是依靠穆斯林商人和传道士潜移默化的传教,这在文明程度较低的民族中尤为成功。惯常的情形是,商人先露面,把劝人改变信仰和推销商品结合起来。传教也没有种族歧视,因为即使商人与村民们不属于同一种族,他多半还是会娶土著女子为妻。这种通婚,常常导致该女子的家庭成员接受伊斯兰教。在争取皈依者方面,远比其他任何宗教更为成功。

1500年前后穆斯林世界三大帝国如何崛起(1500年前后穆斯林世界三大帝国如何崛起)(5)

中华大地

暹罗是中南半岛上的一个强国,也是崇信佛教的“千佛之国”。郑和在暹罗的主要使命,是调处其与周边小国的关系。对暹罗国人的宗教信仰,则给予尊重,并亲自前往暹罗王城最大的佛寺玉佛寺参拜佛祖,布施财物。

爪哇则是南洋大国,郑和从暹罗前往爪哇,使命与暹罗完全相同。爪哇国的信仰又是怎样的呢? 马欢《瀛涯胜览》载:“国有三等人:一等回回人,皆是西番各国为商,流落此地,衣食诸事皆清致;一等唐人,皆是广东、漳、泉等处人窜居是地,食用亦美洁,多有从回回薮门受戒待斋者;一等土人,形貌甚丑异,猱头赤脚,祟信鬼敎,佛书言鬼国其中,即此地也。”

1500年前后穆斯林世界三大帝国如何崛起(1500年前后穆斯林世界三大帝国如何崛起)(6)

郑和下西洋南京船厂

爪哇国的三等人中,外来移民信伊斯兰教,土著人信的是“鬼敎”。这里的“鬼敎”,指的是落后的原始宗教,而不是佛教。

对这样的海外番国,郑和“敷宣教化”的工作其实是因势利导,改变其野蛮习俗,促进其文明开化。就爪哇国的现状而言,以中国的儒教“敷宣教化”,爪哇国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准;弘扬佛教,又与其他教众形成冲突,弘扬伊斯兰教成为郑和不二的选择。

(英)马礼逊《外国史略》载:“众岛(南洋群岛)之中,牙瓦最贵,古名小爪哇……明永乐三年,有回回教师(郑和)领大军强服其土民,使弃偶像,而拜回回教主。”

1500年前后穆斯林世界三大帝国如何崛起(1500年前后穆斯林世界三大帝国如何崛起)(7)

郑和下西洋

印度尼西亚学者茫雅拉査•翁昂•巴林桐岸《端古劳》则称:1405年郑和访问爪哇以后,1407年在旧港便产生华人回教社区, 1411年在爪哇其他地方建立起诸多回教堂,1430 年郑和已成功地在爪哇奠下宣扬回教的基础,并建立了华人回教徒社区。郑和去世后,哈芝(哈只)颜英裕成为华人回教徒社区的推动力量之一。他委任一些土生华人为首领,如孙龙、彭瑞和等。

孙龙的养子陈文是满者伯夷国王与其华人妻子之子,又名罗登•巴达,也是爪哇九圣之一彭瑞和的弟子。彭瑞和与孙龙鼓励年轻一辈的华人跟爪哇人社会同化,采用爪哇人的名字和生活方式,促进了华人社会的爪哇化。伊斯兰教的特点,见于政教合一。十六世纪初,罗登•巴达推翻满者伯夷王朝,在爪哇建立起第一个伊斯兰王国。

彭瑞和的祖父彭德庆的身份更为复杂,既是占城国的官员,又是郑和任命的东南亚地区的华裔领袖,还是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参与者。郑和将各种人脉关系发挥到极至,以传播伊斯兰教为切入点,在大明、爪哇国及爪哇民众包括华侨之间构筑起了密切的联系,有效地稳定了南洋一带的局势。

1500年前后穆斯林世界三大帝国如何崛起(1500年前后穆斯林世界三大帝国如何崛起)(8)

中华大地

印度半岛沿岸的古里、锡兰山等国本为佛教发祥地,阿拉伯地区则是伊斯兰教发祥地,地缘因素伊斯兰教渗透佛地区正成为趋势。或以中国文明礼义“敷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或以伊斯兰文明开化蛮荒,郑和下西洋的大致区域即是这样一种态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认为:现代世界的历史,主要是欧洲的海外扩张和随后二十世纪欧洲殖民帝国解体所主导。欧洲扩张的前夜,郑和的“敷宣教化”将面临怎样的结局?(待续)

1500年前后穆斯林世界三大帝国如何崛起(1500年前后穆斯林世界三大帝国如何崛起)(9)

郑和下西洋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