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林正英,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必会想起他那深入民心的僵尸道长形象。随着僵尸电影辉煌时代的远去,再加上他在壮年时期的英年早逝,“缅怀林正英热”一直持续几十年不退,这完全符合正常规律:第一,他生前为人极其低调,这无疑勾起了大众探究他的好奇心;第二,林正英去世后,很多电影人都试图再造他的“神话”,但无人却能够企及他的高度,因此当下的观众对他一直有种仰慕之情。

八位僵尸道长对比(他以僵尸道长九叔而出名)(1)

林正英1952年出生于香港,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不好,于是父母决定将只读到小学二年级的他送进了粉菊花创办的春秋戏剧学校学戏。因常年和“元家班”一起登台演出,自然认识了洪金宝、成龙和元彪等人。17岁“满师”之后,林正英和董玮、陈龙、陈会毅等一批师兄弟跟随韩英杰进入邵氏做起了电影武行,像邵氏早期的《血符门》,《六刺客》,《凤飞飞》等武侠电影中都有林正英担纲替身的影子。

八位僵尸道长对比(他以僵尸道长九叔而出名)(2)

随着后来韩英杰转投嘉禾,林正英也自然跟着去了嘉禾,并与李小龙相识,让两人结识的这部电影,便是李小龙加盟嘉禾的第一部电影《唐山大兄》。当时韩英杰负责为李小龙编排电影里的武打场面,林正英自然被叫去片场帮忙,彼时的他只有19岁,年轻气盛,自然想去“会一会”李小龙究竟有多大能耐。相信大家在很多地方都看到过这个故事,但其结局无一例外只有一个:林正英挨了李小龙几脚后又一次次爬起,没有喊一声痛,其坚毅的个性得到了李小龙的赏识。

八位僵尸道长对比(他以僵尸道长九叔而出名)(3)

李小龙和林正英了解了彼此的个性后,很聊得来。所以从《唐山大兄》开始,一直再到李小龙的遗作《龙争虎斗》,两人一直合作无间。当时林正英一面帮他度桥,一面负责帮他管理武师班底,同时又在电影里做替身,譬如《龙争虎斗》最后的压轴决斗,林正英便做了石坚“在挨打时”的替身。于是“林正英不在场,李小龙宁愿不开戏”的说法便因此流传开来。而李小龙最初打算第一个带去好莱坞的武指,就是林正英。

八位僵尸道长对比(他以僵尸道长九叔而出名)(4)

李小龙去世之后,他旗下的部将林正英、董玮、陈会毅等人被洪金宝收编帐下,成为洪家班的最早的创班成员,与此同时,林正英也开启了他电影事业新的辉煌篇章。

众所周知洪金宝导戏以“严厉”著称,但凡洪家班武师“反应”没有做到位,少不了挨他的骂。但其中只有元彪和林正英却从没有被他训斥过。曾志伟曾说过,林正英少言寡语,但领悟力和执行力都非常强,且敢于尝试危险特技,因此深得洪金宝信赖和器重。洪金宝自己也说过,林正英平时话不多,但做起事来却非常认真卖命,只有和他喝酒,你才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而陪伴他度过了其生命最后时光的“恋人”苑琼丹,当年爱上林正英也正是因为他“做戏认真”。

八位僵尸道长对比(他以僵尸道长九叔而出名)(5)

加入洪家班的林正英不仅成为了武指组的扛鼎人物,演技也慢慢受到观众认可。第一部让林正英走红的电影,是1981年以咏春拳为主题的《败家仔》。他在影片中饰演的咏春名师梁二娣,本来是粤剧文武生石燕子来演,后来因为种种原因由林正英顶替。没想到阴差阳错中,一个经典角色却由此诞生:在台上,他是娇羞柔弱的男花旦,在台下又是威严的君子,儒者和侠者兼具的风范被他演绎得恰到好处,而与徒弟元彪之间的咏春对打也是非常漂亮,无疑让人对林正英的武打功底和演技有了新的认识,除此之外,他还是本片的动作设计之一。而本片问世第二年香港电影金像奖开始增设最佳动作设计奖,而《败家仔》便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将此奖项收入囊中的电影,而当日上台领奖的正是林正英,足以证明他在其中的“骨干作用”。

八位僵尸道长对比(他以僵尸道长九叔而出名)(6)

而让林正英演艺事业“起飞”的无疑是1985年的《僵尸先生》。本片沿用了灵幻喜剧片《鬼打鬼》的创意和灵感,再加上刘观伟、黄炳耀和司徒卓汉将他们听来的民间奇闻异术融入了剧本,于是打造出了这样一部被誉为是影史上最具里程碑意义的茅山僵尸片。由于之前林正英在《人吓人》中已扮演过一次老弱道士,且反响不错,所以这一次洪、刘二人将他推至了绝对核心位置。香港观众历来对灵幻的东西一直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再加上林正英的武术功底,对他塑造好这一人物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所以这部《僵尸先生》最后卖了两千多万港币,其实不足为奇。

影片的成功也启发了香港各家电影公司一时间内均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僵尸片,而林正英也因多次在戏里扮演同类角色而成为了“僵尸道长第一人”。林正英说过这个角色的成功之处正在于他的“木讷和呆板”,如果塑造得太顽皮和活跃,就不像是“得道高人”了。而如今仍有不少观众将他称为“史上最有安全感的男主角”,相信也多是出于这个原因。

八位僵尸道长对比(他以僵尸道长九叔而出名)(7)

僵尸电影的扎堆式涌现,虽带动了百花齐放的“僵尸热”,却也在无形之中加速了该类型片的消亡:比方说到了后期,人们不再用心拍摄僵尸片,也难以再挖掘什么更新颖的题材,想着只要挂上“僵尸”这几个字,影片就必然会卖座,结果给观众造成了审美疲劳。再加上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片,徐克的新派武侠片和王晶的赌片在九十年代初开始崛起,更是让僵尸片瞬间走入了穷途末路。标志着僵尸片陷入窘境的,是1992年由《僵尸先生》原班人马打造的《新僵尸先生》票房滑铁卢事件。均班底的“正宗性”,当时没人可以比得上它了,但本片最后却只卖了六百多万票房。

八位僵尸道长对比(他以僵尸道长九叔而出名)(8)

眼看僵尸电影在市场上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再加上1994由他执导的向李小龙致敬的电影版《青蜂侠》成绩并不理想,种种“失意”,让本就喜欢饮酒的林正英变得更加嗜酒如命。

八位僵尸道长对比(他以僵尸道长九叔而出名)(9)

尽管僵尸电影已经风光难再,但毕竟余威尚存。于是1995年亚视以高薪为条件签下了林正英,在两年间先后推出了两部《僵尸道长》系列剧,取得了相当不俗的收视率。林正英在戏里塑造的道长毛小方,是他继“九叔”后第二个具有代表性的角色,但也就是在这段时期,他为自己的“嗜酒如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那就是身体健康状况开始急剧恶化。1997年11月8日,还未来得及拍《僵尸道长》第三部的他因肝癌离世,终年45岁。而同年由他的老搭档陈会毅执导的《一枝花和尚》,也成为了林正英演艺生涯最后的绝唱。

八位僵尸道长对比(他以僵尸道长九叔而出名)(10)

林正英离世后,僵尸电影也彻底走入了一蹶不振的境地,此后有无数人想让它再次复苏,但多是徒劳无功,2013年由麦浚龙执导的《僵尸》虽然质量不俗,可终究是孤掌难鸣。而林正英和前妻郑冰冰生下一儿一女都在美国生活,远离演艺圈,更加让人叹息“僵尸道长”再无传人。有人说,僵尸片有了林正英,正如无厘头电影有了周星驰一样,已经成功了一大半。而没有了林正英的僵尸片,等于失去了一个“文化符号”,失去了一种精神,很难具有灵魂。对此,你又怎么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