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许多人对中式家具的印象,囿于对一把椅子的误解。

古人为什么要正襟危坐 谁说正襟危坐才是中式正统(1)

正襟危坐?

你以为行止有礼的中国人,讲究坐有坐相,所以我们所有的坐具,统统卫道士一般严谨庄重、不偏不倚地服务于正襟危坐这一个姿势?

古人为什么要正襟危坐 谁说正襟危坐才是中式正统(2)

庄重——坐姿即规矩

会“扈江离与辟芷,纫秋兰为佩”的华夏祖先,是比玫瑰更浪漫的中国人。

这样的中国人,怎么容许生活被刻板装订。

古人为什么要正襟危坐 谁说正襟危坐才是中式正统(3)

屈原

“正襟危坐”作为“正坐”之范,始于西周,虽然有它的合理性,但确实坐着不舒服。因此先民们会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让自己坐得舒服些。

古人为什么要正襟危坐 谁说正襟危坐才是中式正统(4)

原来呀,那时候还没有裤子这种服饰,人们只穿上衣下裳,下裳像一条裙子围住。

就像现在穿裙子的女士,坐下时自然要格外注意整理裙子和坐姿,如若不然,难免尴尬失礼。

标准的正襟危坐

双膝着地,臀部坐在足跟上

古人为什么要正襟危坐 谁说正襟危坐才是中式正统(5)

且当时的房子多为低矮的土木建筑,因此都席地而坐,于是便有了这双膝着地,臀部坐在足跟上的坐姿,正襟危坐由此而来。

这个坐姿,最受累的还是膝盖。为了减轻膝盖的压力,人们会选择不同材质的席,选择把席铺得厚一些,当然,这其中也关乎身份等级的规制。

古人为什么要正襟危坐 谁说正襟危坐才是中式正统(6)

后面出现了一种窄小的矮榻,坐得比席高了些,也依然没能解放得了双膝。

古人为什么要正襟危坐 谁说正襟危坐才是中式正统(7)

还记得那位“割席断交”的管宁吗?他坚持以标准的坐姿在一张榻上坐了五十多年,木榻上与膝盖接触的位置生生磨出了俩窟窿。

古人为什么要正襟危坐 谁说正襟危坐才是中式正统(8)

直到魏晋南北朝,胡人垂足而坐的生活方式传入中原,我们的矮榻终于是一张成熟的榻了,它不仅学会了加高、加宽,还在左、右、后三面给自个儿加上了围屏。

古人为什么要正襟危坐 谁说正襟危坐才是中式正统(9)

不仅解放了先民的双膝,让他们的坐姿变得随意起来,更宠爱了他们的天性,坐、卧、躺、靠怎么舒服怎么来。

古人为什么要正襟危坐 谁说正襟危坐才是中式正统(10)

魏晋风流,名士们最爱聚一块儿清谈。

一张宽大的高榻,榻上摆上琴、餐盘、美酒、砚台、箭壶……

古人为什么要正襟危坐 谁说正襟危坐才是中式正统(11)

名士们或盘腿于榻上,或垂足于榻下,或斜靠于围屏上,配着琴声、就着美酒,谈玄论道。累了、醉了、尽兴了,倒头就能睡下。

古人为什么要正襟危坐 谁说正襟危坐才是中式正统(12)

今人好古,宋人也好古。

到宋代的时候,垂足坐已成为主流,高足的椅子、凳子顺理成章地取代榻,成为日常生活的主角。

古人为什么要正襟危坐 谁说正襟危坐才是中式正统(13)

但今天我们从众多宋画中,依然可以看到各式高榻的身影。

原来好古的宋人,尤爱高榻。

古人为什么要正襟危坐 谁说正襟危坐才是中式正统(14)

平日里把它放在厅堂,可读书、办公,有好友上门还可以坐一块儿喝茶、游戏,累了随时躺下休息。

古人为什么要正襟危坐 谁说正襟危坐才是中式正统(15)

也时常把它搬到庭院,春赏百花秋赏月,炎炎夏日,还能在树荫下度过一个清凉的午后,要多惬意有多惬意。这幅故宫博物院的宋画《槐荫消夏图》可见一斑。

古人为什么要正襟危坐 谁说正襟危坐才是中式正统(16)

一张优雅、灵便的榻成就了古代中国人的慢生活,千年之后,这张罗汉床继续优雅参与着现代人的慢生活。

古人为什么要正襟危坐 谁说正襟危坐才是中式正统(17)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若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