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写于何年:名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墨池记为何均写于宋代庆历年间(1)

(摄影:春桃)

名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墨池记》为何均写于宋代庆历年间

余大中

北宋“庆历”,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之一,从1041年11月开始,至1048年底结束,共计使用8个年头。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曾巩《墨池记》等名篇均写于庆历年间,这是什么原因?在此,笔者简要概述其写作背景,以供参考。

1022年3月23日至1063年4月30日,宋仁宗在位42年,是两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对于宋仁宗,史上有正反两种评价。正面评价是“一代明君”“仁宗盛治”,尤其是1043年至1045年推行的“庆历新政”,虽然失败了,但庆历年间却依然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兴盛、思想活跃的时期之一。当今有文献列举“庆历十才子”名单,其中就包括范仲淹、欧阳修、曾巩。

岳阳楼记写于何年:名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墨池记为何均写于宋代庆历年间(2)

(作者:崔逢春)

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向宋仁宗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推恩信、重命令”等10项改革主张。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言事。宋仁宗采纳范仲淹等人的大部分意见,围绕整顿吏治、限制冗官、节省钱财等政治和经济政策,施行新政。但由于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阻挠。庆历五年(1045年),历时一年四个月的“庆历新政”宣告失败,主张变法改革的主要人物全部被逐出朝廷。

庆历五年(1045年)正月二十八日,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知邠州、兼陕西四路缘边安抚使,冬十一月,范仲淹因病上表请求解除四路帅任、出任邓州(今属河南)。范仲淹在邓州三年,政治清明,经济振兴,百姓安居乐业,而且重修览秀亭,构筑春风阁,营造百花洲,设立花洲书院,闲暇之余到书院讲学,使邓州文运大振。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在邓州花洲书院写下名篇《岳阳楼记》,其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至今传诵不绝。史上评价,《岳阳楼记》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相结合,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岳阳楼记写于何年:名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墨池记为何均写于宋代庆历年间(3)

(摄影:春桃)

庆历五年(1045年)八月二十一日,欧阳修被贬为滁州(今属安徽)太守,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让滁州老百姓过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欧阳修好酒易醉,自号“醉翁”。在滁州,欧阳修认识了琅琊寺住持僧智仙和尚,并很快成为“知音”。智仙在山中建了一座亭子,欧阳修亲自为它作记,写下名篇《醉翁亭记》。从此,“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滁州醉翁亭也因此而得名。据传说,欧阳修不仅在醉翁亭饮酒,也在这里办理公务,“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时至今日,滁州醉翁亭名气可大了,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亭”。

在“庆历十才子”中,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幼时读数万字的诗书,脱口就能吟诵,小小12岁年纪,就能写一手好文章。18岁时随父赴京,以文结识王安石。20岁入太学,上书欧阳修并献《时务策》。但因轻于应举时文,所以屡试不第。庆历七年(1047年)其父去世,家境衰败,28岁的曾巩辍学回乡,侍奉继母,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相传江西临川有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洗笔砚的墨池。曾巩钦慕王羲之,于庆历八年(1048年)九月赴临川凭吊墨池遗迹。州学教授王盛请他为“晋王右军墨池”作记,曾巩写下了名篇《墨池记》。

岳阳楼记写于何年:名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墨池记为何均写于宋代庆历年间(4)

(摄影:春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