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点击关注)作者:孙正宇 “斩颜良,诛文丑”这个说法流传民间,可是在《三国演义》中“斩颜良”这个说法并不准确斩的意思是砍断,而颜良并不是被砍死的,而是在关羽快速突袭中被青龙偃月刀刺死的正史没有记载文丑是被关羽所杀,《三国演义》中文丑是被关羽追袭所杀所以按《三国演义》的书写,应该是“刺颜良,追袭文丑”,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斩颜良诛文丑的来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斩颜良诛文丑的来历(斩颜良诛文丑这个说法准确吗)

斩颜良诛文丑的来历

(欢迎点击关注)作者:孙正宇

“斩颜良,诛文丑”这个说法流传民间,可是在《三国演义》中“斩颜良”这个说法并不准确。斩的意思是砍断,而颜良并不是被砍死的,而是在关羽快速突袭中被青龙偃月刀刺死的。正史没有记载文丑是被关羽所杀,《三国演义》中文丑是被关羽追袭所杀。所以按《三国演义》的书写,应该是“刺颜良,追袭文丑”。

1.袁绍派颜良出战,情况如何?

袁绍派大将颜良为先锋,进攻白马。沮授劝袁绍说:“颜良性狭,虽骁勇,不可独任。”问题是性狭在这里要怎么理解?

颜良作为一个武将来讲,缺乏灵活机动,随机应变的能力;武艺很高强,但是过于教条;而且缺乏谋略。

曹操派大将宋宪出战颜良,不到三个回合,宋宪被颜良所斩。曹操大惊,说了一句:“(颜良)真勇将也!”

曹操为什么这么说?

曹操有一个习惯,就是无论谁有优点,曹操都喜欢说出来,哪怕这个人是曹操的敌人。

宋宪被斩后,魏续跟宋宪关系不错。魏续请求出战,要给宋宪报仇,曹操同意了。结果魏续一个回合就被颜良所杀。问题是宋宪被颜良斩杀,曹操为什么还同意魏续出战?

其实曹操这么做是不对的,为什么?

宋宪和魏续原先是吕布的部下,两个人的武功差距不是太大,宋宪三个回合不到,就被颜良所杀。曹操可以判断出来魏续肯定不是颜良的对手。魏续请战,曹操同意,不等于让魏续去送死么?曹操这么做不但自己损失一员武将,也是对魏续太缺乏关爱了,这可不是曹操这样爱才之人所应该表现出来的风格。

接下来徐晃出战颜良,结果大战二十回合,徐晃败归本阵。问题是颜良的武艺究竟如何?二十回合打败徐晃是什么概念?

徐晃与许褚大战五十多回合不分胜负;许褚裸衣斗马超,不分胜负;马超与张飞大战葭萌关不分胜负;张飞与吕布大战一百多回合不分胜负;许褚与典韦大战不分胜负。

按照这个逻辑推导,在一般正常状态下,不算射箭,骑马交锋打一对一,颜良可以打败:吕布、典韦、张飞、马超、许褚、徐晃。所以颜良的武功是不能轻视的,也就是说如果正常交锋,按照常理出牌,关羽是打不过颜良的。关羽为什么会在打败颜良之后威名大振呢?那是因为颜良的武艺实在太高了。

程昱看到这里推荐关羽出战颜良。曹操说要是关羽立了功,他不就走了啊。程昱解释道:“刘备要是活着,肯定在袁绍那里,关羽要是打败颜良,袁绍必杀刘备,刘备一死,关羽就不会去寻找刘备。”曹操采纳了程昱的意见。

关羽见到曹操后,曹操首先赞扬颜良的英勇与河北兵马的雄壮。问题是曹操为什么这么做?

请将不如激将,关羽是个爱面子的人,有着高傲的性格。当曹操赞扬颜良时,关羽就会想颜良很行,难道我不行么?于是关羽的斗志就被激发出来了。

关羽是如何打败颜良的?

其一,关羽和徐晃关系不错,对徐晃的武艺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关羽听说颜良二十回合打败徐晃,关羽就认识到,对付颜良不可力战,只能智取。

其二,颜良这个人武艺虽强,但是很教条。在颜良看来,武将打仗首先要来将通名,之后也许还要骂阵,然后再交战。

其三,关羽头脑非常冷静,如果按照正常的来将通名,打一对一,关羽不是颜良的对手。所以关羽打破常规,即凭借赤兔马飞快的速度赶到颜良旁边,颜良还没有反应过来,还想问关羽个姓名,结果关羽出其不意一刀刺死了颜良,突袭成功。

颜良失败有两点原因:

一是太过教条,还想搞来将通名,遇到不按常规出牌的人,缺乏应对突发情况的警觉性。

二是颜良没有料到关羽的马如此之快。

归纳起来就是沮授说的“性狭”。

关羽能够打败颜良凭借的就是:一是打破常规,搞突袭。二是赤兔马快。斩颜良的“斩”字意思是砍断,准确地说颜良是被刺死的,所以说“刺颜良”更准确。

《三国志》中记载,“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无论正史,还是《三国演义》,颜良都是被关羽刺死的。

有人会说,这能算关羽的武功比颜良高吗?

其实战场上的形势是瞬息万变的,颜良作为一员武将,过于教条,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在不按常理出牌的关羽面前手足无措,被关羽打败。

三国武功排行榜前六位应该是谁?

算射箭,算骑马,算飞戟,三国武功前六位应该是:第一,吕布;第二,孙坚;第三,典韦;第四,黄忠;第五,关羽;第六,颜良。

其一,黄忠在战长沙时,箭射关公盔缨根上,手下留情,应该排在关公之前。

其二,虽然我们之前讲到,正常状况下颜良的武艺在吕布、典韦之前,但是真正的战场形势是瞬息万变的,颜良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被关公打败,所以不应排在关公之前。

曹操目睹了关公斩颜良的全过程,称赞关公“将军真神人也!”关公说:“我这都不算啥,我三弟张飞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曹操一听这话,马上告诉下属,以后遇到张翼德要小心,并把张飞的名字记下来。这句话抬高了张飞的名望。曹操现在开始对张飞这个人有心理阴影了,后来赵云大战长坂坡之时,曹操带兵追到长板桥边,碰到张飞,大部队没敢冲过去,跟关公这句话有关。

因关羽斩了颜良,曹操表奏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汉寿亭侯怎么理解?

古往今来,许多人认为汉寿亭侯就是汉朝的寿亭侯,说明关羽降汉不降曹。其实不对。汉寿是地名,亭侯是爵位。汉寿在今天的湖南省汉寿县,在当代有着中国甲鱼之乡、中国黑杨之乡,中华诗词之乡等美誉,是一片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热土。

2.袁绍派文丑出战,情况如何?

颜良的败兵回去向袁绍报告,说颜良被一个红脸、长须、使大刀的勇将斩了。沮授通过分析马上提出,这个人必定是刘玄德之弟关云长。袁绍一听这话认为刘备勾结曹操,要斩杀刘备。有人会问,袁绍怎么会怀疑刘备勾结曹操,他不知道刘备刚在徐州被曹操打败吗?

其实袁绍这种怀疑不能说一点儿道理没有,为什么?

刘备曾经为了对付曹操而联合吕布,为了对付吕布而联合曹操,为了对付曹操而联合袁绍。对刘备来讲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说不准刘备会不会联合曹操对付袁绍。

刘备非常镇定和机智,他马上反驳沮授说:

其一,自从徐州失散之后,刘备与关羽就没有见过面。当时是古代社会,通讯设备也没有今天这么先进。

其二,天下长得像的人很多,沮授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红脸、长须的人就一定是关羽。

袁绍一听,马上又觉得刘备说的有理,批评了沮授。问题是沮授对刘备是个什么看法呢?

其一,沮授对关羽的分析是正确的。

其二,田丰下狱事件,沮授对刘备是有意见的。田丰是反对这个时候攻打曹操的,沮授也认为这个时候攻打曹操没有必胜的把握,而刘备却主张出兵。沮授和田丰都非常忠于袁绍。在沮授看来,刘备这个人虽然嘴上说是来投奔袁绍,但其不是一心一意在为袁绍考虑问题。

文丑要率兵为颜良报仇,袁绍同意。

问题是颜良被杀,袁绍派文丑出战合适吗?

之前大战颜良的时候,宋宪被颜良所杀,魏续要为宋宪报仇,曹操同意其出战就很不合适。因为魏续和宋宪的武艺差不了多少,魏续去等于送死,曹操还白白损失一员武将。

其实袁绍让文丑出战也是这个情况,颜良、文丑都是河北名将,勇冠三军,颜良排在文丑之前。第一名颜良去了,失败了;第二名文丑去了就能打赢吗?很可能白白损失一员名将。袁绍没算明白这笔账。

刘备要求和文丑一起去,文丑说:“刘玄德屡败之将,于军不利。”这句话说明什么?

其实许多人读三国有一个感觉,就是刘备威望很高。这是因为许多人读三国是以刘备为出发点去读,其实刘备只是在其拥护者心中威望很高,实际上刘备在曹操、袁绍、孙权、刘表等人手下的许多谋士、武将心中威望不是很高,愿意跟随刘备的谋士、武将总体上不多。

于是文丑为前部,刘备为后部。曹操是如何打败文丑的?

其一,迁徙百姓于西河,然后率兵迎敌,让粮草先行,军队在后。

其二,曹操押运粮草的前部遇到文丑的部队,纷纷放弃粮草,四散奔逃。

其三,曹操令部队到南阜躲避,命令部队解衣卸甲,将马匹散放。文丑的部队刚得到粮草,又来抢马,队伍自然乱套。这时曹操率兵进攻,打败文丑。

文丑骑马回走,张辽、徐晃追击文丑。文丑一箭射中张辽的头盔,又一箭射中张辽战马的面额,张辽落地。文丑回马来战徐晃,二将厮杀。徐晃看到文丑后面袁绍方军马赶到,于是回马撤走,文丑策马追赶徐晃。

徐晃的特点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前次与颜良交战如此,这次与文丑交战也是如此,这叫好汉不吃眼前亏,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文丑正追赶徐晃,见前方来了一员武将,此人正是关羽。文丑与其战不到三个回合,因心中胆怯,拨马便走,结果关羽的赤兔马快,很快追上文丑,从后面一刀斩了文丑。文丑的武功如何?

其实文丑的武艺不弱,之前文丑和赵云大战五六十回合不分胜负。但是这次文丑为什么失败了呢?

其一,怯阵了。为什么?文丑听说过有一员武将斩了颜良,其实文丑知道自己的武艺不如颜良,现在看到红脸、长须、使大刀的武将,文丑就猜出来斩颜良的是此人,作为一个武将,等于说没开打,精神上就已经垮了。所以战不到三个回合,文丑就撤了。

其二,失算了。文丑是在精神紧张情况下撤退的,他不知道关羽骑的是赤兔马,更没有料到关羽马速如此之快。所以当关羽追上文丑时,文丑被斩。

正史中没有记载文丑究竟是何人所杀,“诛文丑”是《三国演义》中的叙述,“诛文丑”这个说法虽然也对,但是更准确地说是追袭文丑。曹操得到关羽得以打败颜良、文丑,说明他的爱才之心是有回报的;关羽遇到曹操,得到赤兔马,有了斩颜良、诛文丑的平台,得以威名远播;所以曹操与关羽的相逢是相得益彰的。

天下人什么时候开始称关羽为关公呢?是从斩颜良、诛文丑开始的。

文丑失策在哪里?

文丑知道颜良被斩,但是不知道颜良败在什么地方。在没有搞清颜良失败原因的情况下,文丑盲目地向袁绍请求出战。因为搞不清颜良失败原因,遇到关羽时又惊慌失措,结果成了第二个颜良。

颜良、文丑被杀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颜良、文丑的共同特点就是有勇无谋。其实他们和曹操手下的典韦、许褚很像,勇冠三军,但因为有勇无谋,所以不能胜任独当一面的任务。可是许褚很幸运,因为他遇到了曹操,曹操善于用人。曹操让许褚负责自己的保卫工作,用到许褚的长处。而颜良、文丑是不幸的,他们遇到了袁绍,袁绍不会用人。袁绍让不具备独当一面能力的颜良、文丑独当一面,结果用到颜良、文丑的弱项,导致二人的失败。所以颜良、文丑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不遇明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