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邓玲玮

连日来,上海持续高温,位于崇明的上海苏发制冰厂市场需求量增加不少,这些冰块多用于菜市场、大型工厂以及核酸采样点。

但制冰厂老板温琴广经常对接的一些水产市场并未恢复经营,这让他的生意一度陷入低迷。不过,禁渔期过后,八月开捕,崇明会有大量渔船出没捕捞,为保持海鲜的新鲜,渔民们的用冰量会持续上升。温琴广在等这个阶段,弥补亏空。

高温之下,室外温度36℃,室内只有-3℃左右,制冰的时常要比平时更长。“外面风都是热的,制冰速度慢,制作的成本也上去了。”温琴广说。

制冰车间内,水池上方是输水管,水池下方是被分成一格一格的长方形铁桶,这是300个制作冰块的模具,全部开启后,可一次性制冰10多吨。水池里放入冷却液,通过智能压缩机把冷却液温度降到-15℃左右,十几个小时的冷却后,桶里的水就能凝固成冰块。

52岁的温琴广会拿铁钩夹住倒下的冰块,再用力一拖,冰块就会滑到轨道里。一些产出剩余的冰块会进入储冰室,厂里的师傅要戴上手套,穿上军大衣,钻入储冰室内,整理冰块。在制冰厂的冷热间,工人们也感受到了“冰火两重天”,在外面汗流浃背,进到储冰室也会浑身发冷。

制冰机制冰工作温度一般是多少(高温下的制冰厂)(1)

厂里的师傅要戴上手套,穿上军大衣,钻入储冰室内,整理冰块。黄天奇 图

做了10年制冰的温琴广,今年感到了经营的困难。崇明本岛的生意并不容易做,岛内有冰块需求的大型厂比较少,在崇明卖冰,价格卖不上去。6月,崇明做无土栽培种植的蔬菜企业找到他,需要在高温天让营养液水温降下来,到20℃左右,“跟我来谈冰块,我也没开高价,他还嫌贵。”

崇明本岛需求量小,他就把市场更多地转向市区。目前,温琴广的工厂平均每天生产冰块100块左右,一个月大概生产100多吨冰。这些冰块会运往一些核酸采样点和大型工厂车间。

“市区一些核酸采样点也会采购,把冰块放在排队的队伍附近;菜市场卖海鲜和淡水养殖的商户也有用冰需求;还有一些大型厂需求量高,车间面积大,两个小时放一次冰块,冰块没化掉,又拉进去。”温琴广说。

他说,室外39℃时,工厂不开空调的情况下,温度可达到28℃,当中10℃左右的温差全靠冰块,“大型车间几万平方米,装空调也不大现实,一天用冰都要几万块。”

温琴广近期还给汽车座椅厂送冰,疫情期间送不进去厂里,他就送到大门口,厂家在门口用铲车把冰拉进去。

但这样的情况也不算太频繁,一般室外温度要达到35℃以上,厂里才通知温琴广,让他拉冰来。

制冰机制冰工作温度一般是多少(高温下的制冰厂)(2)

制冰车间 黄天奇 图

疫情封控期间,温琴广的制冰厂也受到了影响。“市场做水产养殖和卖海鲜都停掉了,他们就用不到冰了。”他就把剩下的冰放在厂里的大型冷库,封控的几个月,冷库大概放了100吨的冰。

四月到六月,他没有营业,收入也没有,就在家里待着,崇明不少制冰厂也受到了冲击,“以前崇明陈家镇、新城、南门、堡镇也有制冰厂,后来都倒掉关了。”

6月1日开始,温琴广开始工作,那时市场才刚恢复,他的生意也不算好。7月也持续受影响,崇明本地的卖不动,他也不会经常拉到市区,因为大车跑一趟费用要几百块,“现在柴油八九块钱一公斤,要控制成本。”

“现在有的市场上海鲜没以前多,不少市场都关停了,大型水产养殖基地和大型农贸市场也还没开,军工路有海鲜市场,但海鲜批发也没开。”温琴广说,下个月需求量会更大一点,估计要生产200-300吨冰。一块冰的批发价11元,用冰旺季持续至9月份,‍“现在是禁渔期,8月后开捕,渔船用冰的体量更大些,我们也在等这个阶段,弥补这几个月的亏空。”

责任编辑:郑浩 图片编辑:朱伟辉

校对:丁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