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都有一些文人名士留下奇闻轶事,供后人不断提及评说最近看了清朝的几位,颇有意思,与大家分享,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清朝末期有哪些文人?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清朝末期有哪些文人(看清朝几位文人的趣闻轶事)

清朝末期有哪些文人

历朝历代都有一些文人名士留下奇闻轶事,供后人不断提及评说。最近看了清朝的几位,颇有意思,与大家分享。

1.吴敬梓讽刺八股文

吴敬梓像

提起吴敬梓,大家最熟悉莫过于他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其作品被誉为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在上初中时,有一篇《范进中举》,想必都不会忘记。

然而小说写得这样好的人才,生活却到了“囊无一钱守,灶突无青烟”的地步,锅都揭不开了。这与吴敬梓的耿介性情及一开始就讨厌八股科考有关。

其实那时,吴家在地方上也算官宦显赫,祖上累世为官,进士不断。有如此背景,加上官员举荐,又不乏才能,你参加考试,中举基本上十拿九稳,至少生活上绝对优渥。

也许是长期感受父亲为官时清朝官场的污浊不堪,致使吴敬梓痛恨八股。他曾用八股绳子编了图案挂在墙上,绳上涂有蜜糖,许多臭虫蚊子死而附其上,用此来警示自己。一天有朋访而问,吴答曰:八股绳上有臭蚊,即谓,八股臭文。

2. 龚自珍写骂人文章中举

龚自珍像

龚自珍在清代算一枚怪才,其行文奇诡而思想进步。同时清代能留下脍炙人口的诗词并不多,龚自珍要算一个。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又或者: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他还写过一篇名叫《乙丙之际箸议》的文章,颇有创新意味,直指清朝所谓盛世,其实是暮气沉沉毫无活力的哀世。(可自行网上搜索以观之)

其实龚自珍的行文风格,在其科考举人时,就已显露。考题为 屯政策论,即讨论清代当时的军民屯边政策。

龚自珍论述民情民政犹走笔如蛇,如数家珍,当然也不乏大量不带脏字的犀利批评。论文交卷,考官王植捧文阅读笑声不止,另一考官温平叔走近问故,奇文共赏都大笑不止,其实已觉龚才气绝佳。王植开玩笑说:此人爱骂人,如不荐他,将来必遭骂,还是录取为好。

后得知上榜,龚问何人主考官,告曰王植,龚遂骂道:考官竟乃无名鼠辈王植!

想起孔明骂王朗

3. 刘鹗上书:建邦国,质借款

刘鹗像

刘鹗有人可能不熟悉,但一部《老残游记》,大家应有耳闻。和上面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一样,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然而除了写小说,刘鹗还干了很多其他事情。比如精通治河,在光绪三十年黄河决堤时,决口任流达一年而无人能驭,刘鹗始投效,成绩斐然,黄河恢复正流。又比如奔走实业,经手山西,河南等地矿务,晚年在上海创办织布厂。

然而刘鹗还有一件轶事就是上书政务处。他担心那时日俄战争行将结束,俄国大概率侵略新疆,而英国在印度会感威胁,致出兵西藏,从而引列国连锁反应成瓜分之势。其记述如下:

俄侵我新疆,英必责我曰:速御之;新疆入俄,必害印度,我无以为应,英必出兵为我守西藏,为我守者,窃取之谓也。法德诸国,乌肯默然,群起而哓哓,瓜分之势,不成何待?

为国考虑,殊为可贵,但刘鹗的解决方案却让人为之一惊:

一个是建邦国,即封立新疆,蒙古和东北为三个藩属国,各以亲王王其地,仿丹麦,荷兰,名为永远局外中立之国,受万国之保护,并延聘外国顾问经理政务财务。屏藩既立,而蚕食之患立杜,内地则可夺得时机专注发展。

二个是质地借款,以新疆质押给美国,蒙古质押给英国,西藏质押给法国,各借款一万万,借期十年,用以发展国防,教育及经济。期间各质押地由借款国暂理,期满借款还清,土地归还。

信书发出后,就杳无音讯了。清朝各军机大臣都没有理会。为啥?实在空想成分居多。真要把新疆,蒙古,东北设为中立国,充斥外国顾问,或质押上述地方给列强。以晚清的实力,不但边省极可能尽失,内地更会直接遭殃。所以是决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