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态度 一种人生 一杯清茶 一壶老酒 一部电影 一个知己,文章原创,欢迎品影。

卧虎藏龙李安评价(何谓江湖唯有李安)(1)

先来抛出一个问题,你认为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那个真实且普遍存在的困境是什么?

或许从早年的侠义传奇开始,人们就已沉迷在侠客英雄的万里豪情之中了。那一份间杂了想像和憧憬的记忆,随着时代的改变竟然依旧保存了下来。

心理类型与卧虎藏龙

今天咱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聊聊李安的电影《卧虎藏龙》,这部电影的故事并不复杂,它由两对三角关系组成。其中慕白与蛟龙作为故事的核心,我想这也是大多数人,对于本片存在于一个疑问与争议最多的地方,该如何理解慕白与蛟龙二人的关系?蛟龙为何要跳崖?还有李安通过这部电影在表达着什么?

对于这些问题,其实李安在他的自传中,已经提到了关键的线索。他说过《卧虎藏龙》是他上一部电影《理性与感性》的武侠版。

卧虎藏龙李安评价(何谓江湖唯有李安)(2)

理性与感性

理性与感性又是什么呢?这似乎只是个常识的问题,人人都懂,可是你一旦盯着它看的时候,却会发现,自己对它几乎一无所知,就更别提对于解读电影有什么帮助了。

其实这样的情况很普遍,问题就在于这些所谓的常识、概念,在我们的脑海中从未被认真的审视过。它只是碎片式的 、未经整理的。我们只是被动地接受一个外界所给出的答案,或是任由自己的经验去拼凑它的全貌。所以,所有的困境都因它而起,也正是因为它的存在,影响了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以及与之互动的方式。久而久之,我们深陷其中,对此我们感到焦虑,甚至是痛苦。

所以想要摆脱困境,就要从这些我们一度忽视的概念与常识入手。不过,在重塑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之前,首先要从一个更为基本的问题入手,就是重新认识我们自己。再说一个好消息啊,这些常识已经被很多前人整理过了,下面要介绍的这个人,就是精神分析界的三巨头之一 —— 卡尔 · 荣格。他的心理类型理论,就很有心理学该有的样子,这一理论不仅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他还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让我们认识 —— 【我是如何成为了“我”】

感知与判断

感知关注那是什么?

在荣格看来,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来自我们内部心理功能的选择偏好,而这些心理功能,首先分为感知与判断。

感觉与直觉

感知是我们看待事物、获取信息的方式,它分为感觉与直觉,感觉 —— 自然来自我们的感觉器官,它是具体的。清晰的,它是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通道,不过我们的感觉也并非准确无误,甚至会时常的出错。因为任何在感官范围以内的信息,都可以自由地出入,而在以外的部分则不能。

卧虎藏龙李安评价(何谓江湖唯有李安)(3)

而相比感觉,直觉则是抽象的,模糊的,荣格认为它在潜意识层面运行,因此一时难以直接与其对话。当它出现的时候,往往表现为顿悟或是灵感。

判断决定该怎么做?

思维与情感

至于判断,则是我们对于信息进行的内部处理方式,它分为思维与情感简单来说,思维以外界为参照,它像是计算,按照流行的说法,你也可以将理解为算法,它是推理的,注重逻辑的。

与思维不同,情感以内部为参照,以上思维的特征,情感都无一例外地将其排除。但在荣格看来,无论是思维还是情感,他们都是理性的功能,其作用便是做出判断。就这样,四种功能组成了四个不同的感知、判断类型,当然,我做了相当大程度的简化,尤其是关于心理功能的态度,形象问题,以后我会再做解释。


慕白与秀莲

好铺垫就这么多,下面咱们进入正题,请从秀莲的类型说起。

“在江湖上走来走去的,是不是很好玩啊?”

“走江湖,靠的是人熟、讲信、讲义。竞选,应下来的就要做到,不讲信义,可就玩不长了。”

行走在江湖,讲信、讲义还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对时刻变化的环境进行感知。对于镖局生意而言,感觉在这方面的优势更为突出,因为直觉总会排除部分来自感官的信息。加上它并不稳定的特性,所以难以适应需要时刻保持警惕未知的环境。当感觉与思维进行组合,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实用主义者,这正是秀莲的类型,它的理性外显突出,在表达方面,常以感官信息与客观事实为基础。这令秀莲在面对复杂环境时,也能做出理性且高效的应对。

卧虎藏龙李安评价(何谓江湖唯有李安)(4)

至于慕白,其二人的类型则完全相反。

“喝杯茶吧!”

“秀莲,我们能触摸的东西,没有【永远】。师父一再地说... 把手握紧,里面什么都没有,把手松开,你拥有的是一切。”

“慕白,这世间... 不是每一件事都是虚幻的。刚才你握住我的手,你能感觉到它的真实吗?”

“你的手冰凉凉的,那些练到练出的硬茧...每一次我看见,都不敢触摸,秀莲,江湖里卧虎藏龙...,人心里何尝不是?刀剑的藏凶...人情里何尝不是?我诚心诚意地把青冥剑交出来,却带给我们更多的烦恼。”

“压抑只会让感情更强烈...”

“我也阻止不了我的欲望,我想跟你在一起,就像这样坐着,我反而能感觉到一种平静。”

慕白是一名理想主义者,其类型为直觉与情感的组合。他的关注点更侧重于事物的抽象层面,因此在凉亭一幕,我们看到二人对于真实与平静的认识,其实有着很大的差异。与此同时,在情感的作用下,慕白的观点通常从主观价值出发,而不顾客观事实。但更为突出的是,这一类型对于某一信念,会有着近乎宗教一般的虔诚。

这都源于他们曾经面对的困境,而那场困境,会不断地逼迫他去切断客观现实与主观感受的联系,也正因如此,他们总会有意无意的与现实世界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剑回来了,高兴吗?”

“失而复得,才知道对它还是有依恋。”

“已经不是你的剑了,你不是说要送给贝勒爷吗?”

“是啊,不过我恐怕还得再借用一回。”

“你要让碧眼狐狸死在这把剑下!”

“秀莲,你掩护那个女孩儿的时候,知不知道她是谁?”

“我的责任是要把剑找回来,还得顾及大家的颜面,我若是把所知的都说出来,不但毁了这位姑娘的一生,更要连累她爹。”

卧虎藏龙李安评价(何谓江湖唯有李安)(5)

“你事情处理得很漂亮,剑也要回来了,只是...这女孩儿...昨夜我见着她了。”

“我就知道你会疑心。”

“她的心性需要约束,武艺更需要导正和更进一步的修炼。”

“她是官家的千金,不是我们这种江湖中人。慕白,这件事很快就会过去,你会杀掉碧眼狐狸,她也会安安分分地去加嫁人。”

“她不是那种人,她应该到武当山来做徒弟。”

“武当山收女弟子吗?”

“为她..也许破个例吧! 如果不成...这姑娘...将来恐怕成为一条毒龙。”

“这不关我们的事,她就要嫁人了,就算“武当肯收她,她丈夫...这位当朝的翰林,恐怕也不会答应吧!”

“诶,交出了青冥剑,以为可以从此退出江湖。没想到又惹来了江湖上...很多新仇旧恨。”

“我也想过平静的人,真不知道该怎么帮你。”

“耐心点吧!秀莲!”


狐狸与娇龙

秀莲将宝剑交至贝勒府,当夜便发生了黑人盗剑事件。盗剑至此,所有人物关系已隐约形成一个完整的环。而矛盾的中心就是娇龙,随后,刘泰保与蔡九的线索纷纷指向了玉府,狐狸与秀莲在同一事件上展开了行动。

狐狸回应了蔡九,打斗之中蔡九被杀,此时秀莲经过一番试探,她基本锁定了娇龙。其实这点并不意外,相比于一名理想主义者,秀莲在处理宝剑被盗一事上,能如此的恰到好处,这自然要归功于她的类型。但更重要的是,娇龙的判断功能也是思维,其实这点并不难理解,娇龙的判断功能若是情感,她要去做江洋大盗,绝不会等到今天。

“你师父可惜太小看女人,即使入了房纬,也不肯把功夫传给我,叫他死在女人手里,一点也不冤枉!”

狐狸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虽然她与秀莲看起来差异极大,但在类型上,二人其实都是实用主义者。对于他们而言,武艺也只不过是实现目的的工具而已,在功能上,是感觉限制了二人在武艺上的精进。而娇龙正是抓住了这一点,运用直觉在武艺上超越了狐狸。

“该说你回来早呢,还是说你回来晚了。”

“你怎么还在这儿?你杀了狗官差,不能再待在这了。我跟你说过了,你会连累我们全家的。”

“要不是你盗走了青冥剑,别人怎么会发现我在这儿?你不小了,你以为拿走青冥剑是好玩的?我有份,你就有份,咱俩一起走,要是你真成了朝廷命官的夫人,你会憋死的。天份也埋没了,来,我们师徒两人...”

“我不会跟你去做江洋大盗!”

“你已经是人人捉拿的江洋大盗了!”

“我只是想玩玩,我干嘛走我走,走哪去?”

“哪儿都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谁想拦我们,就杀他个痛快,就连你爹也一样。”

“你给我闭嘴!”

“这就是江湖,恩恩怨怨,你死我活,很吓人,也很刺激,是吧?”

卧虎藏龙李安评价(何谓江湖唯有李安)(6)

“对你,我已仁至义尽了。”

“仁至义尽的是我,收你为徒,是我这辈子最得意的一件事。”

“你以为这几年是你...在教叫我《武当剑法心决》吗?幸亏你识字不多!”

“我依图,你依字...原来你留了一手。”

“那些字就算你知道也不能体会,你心里明白,你的功夫就只能练到这里了。我藏而不露,也只是怕你伤心。”

“要不是李慕白那天试出了你的功力,我还真不知道你瞒了我这么多!”

是狐狸将娇龙困在了思维之中,试想一个十岁的孩子,便跟随狐狸,整日要面对他的花式套路,情感是难以派上用场的。于是,她转向了思维。若用一句话来描述娇龙的经历,她就是那种被吓大的孩子。面对如此困境,娇龙学会了用思维来求生存,而她的另一半,则来自直觉,直觉与思维的组合使娇龙,成为一名理性主义者。是反抗还是顺从,就成了伴其一生的命题。

娇龙始终在追求对于客观事实的某种超越,一方面是她的思维,要求她对客观事实做出模仿与顺应,而在另一边的直觉,却不断地促使她意识到自身理性的有限性。这种纠结在实用主义者身上很少见,但对于娇龙来说,却是一种常驻状态。

“师娘,徒弟十岁起就随你秘密练功,你给了我一个江湖的梦。可是有一天,我发现我可以击败你,你不知道我心里有多害怕。我看不到天地的边,不知道该往哪里去,我又能跟随谁?”

“你走上了这条道,怕的还在后边呢!”


蛟龙与小虎

在大漠中,娇龙为了个物件,追了小虎半个沙漠,最终被迫与小虎共处一室,她尝试过逃跑,结果失败了。小虎向她示好,娇龙却一刀扎下去,这并非女人的欲擒故纵,而是小虎误读了信息,二人发生了关系。

其中大漠作为具体的困境,人被困在墙角的位置环境下,思维往往不是最有效的,况且小虎虎还是个孤儿。若是大家都运用思维,他活不到今天,更没有今天的半天云,可见,小虎的类型是感觉与情感的组合,他是一名享乐主义者。他的情感可以运用共情理解他人,小虎也自然察觉到了蛟龙的心事。

为此,他曾经尝试去迎合蛟龙的思维,但是他的情感最终还是占据了上风。

卧虎藏龙李安评价(何谓江湖唯有李安)(7)

“你爸爸还在找你!”

“让他们找吧!”

“他们找来找去,是我的麻烦。”

“你别送我回去。”

“你自己决定吧!也许以后你会很烦,会不习惯...你会想你的爸爸,想你的妈妈。如果我们有一个女儿不见了,我们也会找的,我们的女儿也会想我们。”

“小龙,我要你做我的女人!我一定会干一番事业,让你的爸爸妈妈看得起我。”

娇龙的思维以外界为参照,而大漠却无法为她提供适当的养分,这样一来,蛟龙的离开似乎是必然。因为在娇龙看来,无论是狐狸还是小虎,他们之间的相处模式都是一致的。她之所以作出选择,也只是在顺应外部的客观事实,而非内心,这自然就谈不上什么自由。但事实上,娇龙所想象的自由,已被狐狸扭曲的思维所影响。

所以在她第一次见到青冥宝剑的时候,她就有了盗剑的想法,因为在她尚不成熟的思维看来,自由的代价便是成为强者。不过这些都不是娇龙第二次盗剑的真正原因,她明明可以选择悄然无声的离开,远离家人和当下一切烦恼。以娇龙的功力,即使没有保障,要实现这些并不难,但她没有。

她偏要再次盗走宝剑,还要进入所谓的江湖,娇龙为什么要再次盗走宝剑?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再次见到慕白。


娇龙与慕白

娇龙女扮男装,摸了女服务员的手,引来两位江湖人士的不满,随后便发生了客栈的闹剧。她闯了祸,口袋又没有钱,于是找到秀莲,这回麻烦主动进了门,就真麻烦了。宝剑关系到慕白与秀莲二人的关系,而娇龙却一再的挑起事端,秀莲压抑已久的情感终于在这一刻爆发。

几轮较量下来,娇龙还是败在了秀莲的剑下,技术上,秀莲赢了,但她输在了风格上。娇龙使诈伤了秀莲,慕白及时赶到,慕白扔下一句【从今往后,我认剑不认人】便飞出了镖局。此时,影片已接近结尾,接着便是慕白与娇龙的竹林追逐,按照李安所说,他对这场戏的要求只有四个字,就是【意乱情迷】。

卧虎藏龙李安评价(何谓江湖唯有李安)(8)

君子用剑又是竹林,显然这是慕白的主场,而此时的慕白,已看透娇龙的判断功能是思维,于是大侠要在娇龙的领域,用事实压倒娇龙。这一策略果然有效果,娇龙被逼的无处可逃,她的反抗或顺从模式再次开启。

“为什么非要缠着我?”

“还是那句话,我来教你心诀!”

“哼!”

“好吧,三招之内,你能拿回青冥剑...我就跟你走!”

“剑还我!”

“拜师!”

“做梦!”

“那剑就没有了!”

算上这次,剑被慕白扔进了湖里,娇龙可是两次为了个物件,竟连命都不要的人。可大侠毕竟不是心理医生,最终【驯化】以失败收场。紧接着,狐狸就走了娇龙,慕白追至窑洞。下一幕镜头,从香炉拉至娇龙的近景,这是导演在告诉我们,迷香确实对娇龙产生的影响。


结尾

随后慕白到场,我想看过电影的朋友,应该还记得蛟龙说了什么吧!

“你要剑...还是要我?”

你是要剑..还是要我?】对于这个问题,想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答案,这应该非常的难。我相信,即使有幸能见到李安本人也不例外。但李安并不是怕得罪观众,而是《卧虎藏龙》所表达的正是一种不确定。

卧虎藏龙李安评价(何谓江湖唯有李安)(9)

如果你电影看的不少,应该知道李沧东的《燃烧》,这两部电影很相似,两位导演在那些关键的剧情中,都加入了模糊的要素。等到电影收尾的时候,你只能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就是你唯一确定的就是 —— 你根本无法确定。当然这里只是我的个人观点而已,那导演为什么费尽心思去拍一部令观众无法确定的电影呢?如果你对这个问题也感兴趣,下个文章咱们接着聊,到时候我会结合李安的《卧虎藏龙》,焦点锁定在蛟龙身上。对理性主义的解读,来一步步地靠近那个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