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小时!”

1986年9月,当美国记者华莱士询问邓公每天工作多长时间时,邓公给出了这样一个令所有人都倍感惊讶地回答。

惊闻这一回答的华莱士不禁摸了摸下巴,两眼甚至出现了霎时间的失神,空洞的眼睛呆滞地眨了两下——很显然,他对这一回答感到无比的震惊。

事实上,邓公所言并无半分虚假,“两小时工作制”也正是邓公长寿的一大秘诀!

那么,邓公之健康长寿,究竟得益于什么呢?除了“两小时工作制”之外,邓公其他的长寿秘诀还有哪些呢?

美国记者采访邓小平(美国记者采访邓小平)(1)

(邓公)

一、“两小时工作制”:会休息才会有健康

就算是精力再充盈不过的人,想要健康长寿,那也离不开休息。

邓公并没有什么独树一帜的休息方式,他所在意的是睡眠质量,在极短的时间里超高效率地完成工作。

在接受华莱士的采访时,当邓公说完“两小时”后,没等华莱士反应过来,就接着说道:

“我的工作方法就是尽量少做工作”;

“把剩下的时间用来读书、运动和休息,还要和孩子们在一起。”

说完后,邓公用其标志性的儒雅笑容静静地看着华莱士,等待着这位美国记者从震惊之中恢复过来,整个过程甚是自然,可见邓公所言,皆是实话!

美国记者采访邓小平(美国记者采访邓小平)(2)

(美国记者华莱士)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工程师,邓公是中国的顶梁柱,中国在其带领下欣欣向荣。而他一天就工作两个小时,足以见得效率之高!

无论春夏秋冬,邓公都会在清晨8点准时醒来;更衣完毕之后便会按响电铃,进行每日必备的活动——血压测量。

良好的健康监测才能够更好地保障身心的健康,因此邓公十分重视“血压测量”这一环节。

洗漱完毕之后,邓公就开始投入一天的工作之中:

他喜欢坐在书房里批阅文件,在那里,悠悠鸟鸣悦耳动听、和煦的阳光洒在桌前,邓公将之称为“天人合一之所”;

简单忙碌过后,邓公才会吃根油条,再端起身边的牛奶、慢慢喝下去;

等到太阳渐渐高照,邓公便会沏好浓茶,继续批阅文件。

邓公杯中的茶叶往往会占据整个杯子的三分之二,甚至是填满整个杯子。

他喜欢喝川蜀、湖广地区的清茶,西湖龙井偶尔也会得到邓公的青睐。

美国记者采访邓小平(美国记者采访邓小平)(3)

(邓公)

往往是一杯浓茶喝尽,邓公也便将手中的文件都批阅完毕了。此时,时钟的指针才刚刚指向10点——一天两小时的工作便宣告结束。

在这之后,倘若有会议或者接访活动,邓公才会外出;

否则,邓公就会坐在沙发上,静静地读书看报,或是打打桥牌,借以活跃脑子。

而邓公喜欢打桥牌,则是世人家喻户晓的爱好。

在邓公的眼中,打桥牌并非是一项“玩物丧志”的娱乐活动,而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排遣方式。

作为日理万机的最高领导人,邓公每天所要面对的事务实在太过于繁杂。

由于所要考虑的政务接连不断,邓公甚至“感觉自己的脑子怎么也停不下来”,沉浸在各类国家大事的思考中,无法自拔。

美国记者采访邓小平(美国记者采访邓小平)(4)

(邓公)

邓公表示:

“旁人觉得这是勤奋,但实际上,有时候思考得再久,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反而把自己弄得一头雾水,好像走入误区一样嘛。”

早在19世纪50年代,邓公就发现了这所谓的“误区”问题。当时,邓公正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一职。

因此,从那时起,邓公就开始寻求转换脑子、提高效率的方法。

处理完军政要务之后,邓公就会走到乒乓球台前,或是台球桌前,打上两把放松放松,把自己的大脑从错综复杂的事务中抽离出来,从而得到真正的放松。

改革开放以后,邓公所青睐的活动更多的是打桥牌。

美国记者采访邓小平(美国记者采访邓小平)(5)

(桥牌)

邓公含笑表示:

“只有打上这个桥牌,脑子里才能什么也不想,所有的精力就在手中的牌里,整个脑子才能真正地休息。”

1988年,中国桥牌协会将荣誉主席的头衔授予了邓公,并一直保留至邓公过世。

事实上,邓公并不只局限于“桥牌”、“乒乓球”之类的“小打小闹”,涉猎广泛的邓公还经常会走出家门,抑或是游泳、抑或是登山。

二、游泳冷水浴,健康又健脑

在上世纪80年代,倘若是盛夏时分,邓公能在海滨浴场中连游一个多小时。

即使偶遇风浪,邓公仍是毫无畏惧,继续奋勇前游,神情惬意而舒缓,丝毫不见疲惫之意。

1992年,邓公已是88岁的高龄,但他仍然坚持下海游泳。

在北戴河的时候,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艳阳高照,邓公每天都要在海里畅游一个小时,“乘兴而去,兴尽而归”。

倘若天气陡然生变,工作人员则会焦急地摇晃嗯小旗,呼喊邓公赶快上岸。

而邓公则是全然不顾,时间全由自己掌握,只要觉得自己没有游够时间,就会在风雨中乘风破浪、继续游泳。

美国记者采访邓小平(美国记者采访邓小平)(6)

(邓公)

邓公最喜欢的游泳姿势是蛙泳,但这是所有游泳姿势里最费力的一种——邓公需要把头保持在水面,然后蹬腿游泳。

冬日水寒,工作人员都害怕邓公的腿会抽筋,出现意外的危险。

然而,邓公却是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他甚至对身边的工作人员打趣道:

“蛙泳之后,我这腿劲明显增加了。以后你们谁要是下水游泳,咱们都能一起搭个伴儿!”

游泳结束之后,邓公则是会冲一个凉水澡。而冷水浴——这是邓公长久以来一直保持的习惯。

邓公每每提及自己冷水浴一事,总是面露喜色、甚至向旁人推荐:

“我是从艰苦中走出来的,不能娇惯,冷水浴就是在提醒我,提醒我的过去;而且嘛,医生说了,冷水浴对感冒、对支气管炎那是大有好处哩。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你们也可以多试试呀!”

美国记者采访邓小平(美国记者采访邓小平)(7)

(新西兰总理朗伊)

1993年,邓公在接见新西兰总理朗伊的时候说道:

“我这十年来,一次感冒也没有近身,靠的就是这十年如一日的冷水洗澡——每天清晨,冷水浴是少不了的呀!”

每天洗完冷水澡后,邓公便会在院子里散步,倘若遇到雨雪天,他也会在屋里来回踱步,从未偷懒取巧。

邓公说:

“洗完这冷水澡,整个人都清醒了不少,再在院子里走一走,就是活到九十九嘛!”

根据邓公身边的医疗保健人员介绍说,每次邓公散步总会走上数10圈,每圈接近200米,这般运动量不可谓不大!

运动结束之后,邓公便会准点吃饭。

而由于自己身份的特殊性,邓公一直要求家人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不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上,不能够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去换取私利,饭菜力求节俭。

曾经长期在小平同志身边从事保健工作的郭勤英医生回忆道:

“邓家有个规矩:剩菜、剩饭不许倒,下顿烩烩再吃。平时,小平同志也只是正常的饮食,从不吃任何保健品。”

粗茶淡饭亦能乐在其中,不吃大鱼大肉亦能健康长寿,邓公可谓是令人敬服!

美国记者采访邓小平(美国记者采访邓小平)(8)

(邓公登顶黄山)

此外,邓公对爬山这项运动也情有独钟。

早在渡江战役之前,邓公就曾登顶泰山,“一览众山小”。彼时,身边的陪同者正是陈毅司令。

1979年,年逾古稀的邓公独自一人,登临黄山。

站到山顶上,邓公俯视着大好河山,不禁感到心满意足:

“看到山河,此生无憾;身体合格,此身无憾。”

翌年,邓公又“攻克”了峨眉山;临近耄耋之年,邓公又亲自在长白山顶题字留念。

正是不断地锻炼身体,等邓公才能一直保持着健康,带领着中国大有作为。

不过,光有健康的身体是不够的,乐观豁达的心态才是健康长寿的不二法门。

1984年,德国总理科尔就曾向邓公请教长寿的秘诀,邓公则是风趣地回答道:

“我一向乐观,就算是天塌下来我也不怕,因为有高个子顶着。”

三、心胸豁达,天伦之乐

邓公一生经历过青少年时期艰苦的求学时代,回国后投入了艰难残酷革命斗争,多次身陷危险境地,邓公在追忆自己的革命生涯时说:

“我在军队那么多年虽没有负过伤……却经过好几次危险时刻。每一次都让我更加的淡然,变得看淡生死,心态更加平稳,自然也就健康长寿。”

诚然,这些经历并没有改变小平同志乐观主义的人生态度,没有消退他对生活的深深热爱,反而使他更加珍惜和平时光,珍惜同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刻。

美国记者采访邓小平(美国记者采访邓小平)(9)

(邓公)

在国民党白色恐怖时期,邓公的生命多次面临危险,但这些危险并没有击退邓公的革命决心,反而化作一种鞭策力量,激励着他顽强斗争下去。

1928年,邓公、罗亦农等同志在上海秘密从事着中国共产党地下联络工作。

当时的工作环境纷繁复杂,国民党方面对地下工作展开全面封锁态势,给中共上海地区的各项工作带来威胁。

当时罗亦农的身份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是中共重要领导人员之一,他的秘书何家兴为了一己私利,将罗亦农的行踪透露给国民党的特务机关。

1928年4月15日上午,巡捕将罗亦农的办公地团团围住,恰巧这天邓公与罗亦农在这里商量事情,小平同志刚刚离开,巡捕就开始抓捕行动,罗亦农同志不幸被捕入狱。

美国记者采访邓小平(美国记者采访邓小平)(10)

(罗亦农)

邓公同志回忆说:

“我出门后看见前门特科一个扮成擦鞋子的用手悄悄一指,就知道出事了。就差不到一分钟的时间。”

“但是经历了这件事之后,自己也就放平了心态,就学会不能怨天尤人,自己的乐观的心才是最重要的。”

在战争时期,邓公在枪林弹雨中指挥作战,更是险象环生,突发情况随时会出现,面对时常发生的危险,他一直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情怀,丝毫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打倒。

在百色起义发生后,邓公同张云逸等同志在广西共同创建了红七、八军,在当地建立起左江、右江革命根据地。

1930年2月,邓公带领一小队人马到思林县去,队伍行进至傍晚时分,宿营在东江村。

当天深夜敌人将整个村庄包围,发起袭击。

邓公同志迅速召集大家研究地形分析敌情,根据当地地形特点,他果断下令趁黑夜突围。

无奈敌我实力十分悬殊,几次努力都被敌人猛烈的炮火阻断,敌人几次将队伍重新包围,直到救援部队赶到,形成夹击之势,才将敌人击退成功突围。

美国记者采访邓小平(美国记者采访邓小平)(11)

(邓公)

还有一次,在战役中正在指挥作战的罗荣桓、邓公,突然遇到敌人猛烈炮火的袭击。

敌人有备而来,火力十分凶猛密集。

多亏我军附近的一个连队反应迅速及时冲了上来,击退了敌人的进攻,邓公等同志才能够幸免于难。

回到驻地后的邓公才发现自己身上的大衣,在刚才被子弹打穿了好几个洞,幸亏位置较偏,身体没受伤。

然而,他的革命热情与乐观精神却并没有因为这些危险经历而有丝毫消减,反而更加激发了自己对党和人民的深切热爱,并为之努力奋斗。

此外,邓公能够一直保持年轻乐观的心态,这也和他喜欢孩子是息息相关的。

在邓家,一直有小孩子住在家中。

在江西时,邓公家里陆陆续续添了几个孙辈,4个孩子无一例外,都在出生不久就送到邓公和卓琳夫妇身边,由他们来负责照看。

美国记者采访邓小平(美国记者采访邓小平)(12)

(邓小平与夫人)

家里人和邓公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都表示:

“老爷子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压力有多大、工作有多忙,只要一见到小孩子,脸上就露出慈祥的笑容,他总是十分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他年纪大了以后,十分渴望自己能够和普通百姓一样到四处走走看看,也愿意能有更多的时间在家陪伴孙辈们的成长,乐享天伦。

虽然自己的工作一直十分繁忙,邓公依然尽可能地抽出时间陪家人。

他喜欢一家人围坐一桌边聊天边吃饭,甚至允许小孙子们在自己的书房随意玩耍,紧张繁忙的工作促使他更加珍惜和自己家人在一起的时光,使他非常享受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

他喜欢在家中拿出糖果盒逗孙儿们玩,并开玩笑地说:

“我就这么点特权。”

邓榕回忆道:

“父亲对我们说,‘如果世界上评选最优秀爷爷奖,那我应该当选。’他是发自内心地以当个好爷爷为荣。”

美国记者采访邓小平(美国记者采访邓小平)(13)

(关于邓楠的报道)

女儿邓楠曾说:

“虽然父亲曾经指挥过千军万马,但他对描写战争残酷的影片一律不看,他自己对此解释说以前打仗死人太多,所以他特别珍惜和平年代,特别热爱生活。”

“父亲一直都是那么乐观,也就是这份乐观能让他长寿健康。”

邓公热爱生活中一切可爱的事物,他很善于感受和体会生活的种种美好,不论在什么环境中都能够发现生活美的一面,这都源于他对生活、对祖国、对人民深深的热爱。

而正是这般乐观的心态,使得邓公能够健康长寿。

结语:

邓公的健康长寿和自己的兴趣爱好、锻炼作息息息相关。

他的桥牌技术非常专业,尤其到了晚年,他将打桥牌作为锻炼自己大脑的一种方式,经常与人切磋,而且十分认真投入;

他坚持每天散步,一年四季不间断,尤其是工作忙碌时更是如此;

若是有条件,他也会选择游泳作为锻炼身体的方式,尤其是喜欢在大海中游泳,感受着海洋磅礴的气势,身心倍感愉悦;

他还喜欢带领家人一起攀登名山大川,领略祖国山川壮美。

这些锻炼活动都为邓公健康的身体打下了坚实基础。

美国记者采访邓小平(美国记者采访邓小平)(14)

(邓小平与夫人)

此外,乐观的心态同样是邓公坚忍不拔、长寿健康的“法宝”。

无论是在战争年代面临危险的时候,还是起起落落时抱屈煎熬的日子里,他总是坚持不懈,沉着应对,在等待中不放弃对未来的希望。

所以,邓公能够在遇到各种艰难险阻,人生道路出现曲折迂回的时刻,依然如磐石般傲然挺立,逆风前行,不会向困难低头、被逆境击垮。

而是用自己的坚守战胜困难赢得胜利,取得更高的成就和辉煌,并在与时间的战斗中笑着战到最后。

参考资料: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公研究组.永远的邓公[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36.

王为衡.分享伟人的品质——读《邓公传(1904-1974)》的几点体会[J].前线,2015(8):123.

毛毛.我的父亲邓公(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193.

沙莲.邓公在革命战争年代峥嵘岁月中的三次历险[N].中国国防报,2004-08-4(4).

殷樱.邓公女儿小平故里忆父亲:他把家庭看得特别重.人民网[OL],2014-08-19.

周鹤,薛原.88 岁还想献血 保健医生怀念邓公[N].环球时报,2014-08-20(4).

《永远的小平》解说词:亲人眼中的邓公[N].北京青年报,2002-02-19(4).

王达阳.邓公的“家书”[N].学习时报,2017-03-27(5).

陈晋.永远年轻——邓公情怀随想[N].中国青年报,2004-08-16(专版).

王刚.伟人光辉一生的真实记录——关于邓公同志的一些档案文献的回顾[N].人民日报,2014-08-12.

高远,李卓.法国——邓公的苦难地,也是他的福祉地[J].留学生,201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