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云宝

久闻肯尼亚的美名,期盼着有朝一日走进野生动物的天堂。2019年9月15日,乘南方航空公司班机到达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开始了我们期待已久的八天肯尼亚狂野之旅,见识到前所未见的野生动物的壮观场面。

肯尼亚野生动物的世界(走进野生动物的天堂)(1)

旅行途中的美景。杨云宝 摄

大象生活的佳园——安博塞利国家公园

汽车驶出内罗毕市区不久,在公路两旁就时不时看见三五成群的斑马、长颈鹿、狒狒等野生动物,令我们十分激动。几个小时后,汽车驶入肯尼亚边界的安博塞利国家公园。举目望去,这个占地392平方公里的公园一片干燥荒凉。黑人司机拉开面包车的顶棚,我们站在车内,顶着飞扬红土,伸长脖子,瞪大眼睛,在辽阔的草原上开始乘车追踪野生动物。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群瞪羚。车未停稳,人们纷纷举起相机和手机抢拍各种精彩画面。汽车行驶几分钟后,一群几十匹健壮的斑马,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只见它们时而低头吃草,时而抬头看一看四周,悠闲自在的边走边吃,逐步走向草原深处。随后,又见十几只灰颈鹭鸨和几只鸵鸟正扬着头,缓缓的走在大草原上。人们的激动的心情尚未平息,只听有人惊呼:“快看!长颈鹿正走向我们。”抬头一看,只见3只四五米高的长颈鹿,正尾随着一大群斑马和瞪羚,左顾右盼的走进我们,他们快速的穿过公路,逐渐消失在树丛中。随后,人们又惊讶的看见黑压压的一大群角马走在大草原上,在它们旁边还有一些斑马、野牛、瞪羚和各种各样的鸟,这一群野生动物足有上千只。此后,我们又看见两只狮子正懒洋洋的躺在草丛中,转身却见十几头大象正横穿公路,过往的车辆停在两端,游客们激动的抢拍这难得的景象。只见领头的一头大象,时不时用长鼻抚摸身旁的小象,好像是在告诉小象:“别怕,这些人不会伤害你!”一列纵队的大象大摇大摆的穿过公路,迎着狮子扬长而去,狮子却无动于衷。汽车刚走一会儿,司机突然停车,指着右前方的荒野让我们看,透过长焦镜头和望远镜,我们清晰的看见了一只鬣狗卧在草地上,在它的远处还站立着几只鬣狗,在更远处还有一只花豹。随后,我们又看见了好多群角马也躺在地上休息。抬头看见一轮红日正徐徐落下,远处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雪山(海拔5892米)在阳光照耀下,山顶上的积雪洁白无垠,夕阳下的草原一片金黄。在亢奋的追踪中,不知不觉我们已在草原逗留了两个多小时,临近闭园时间,几十辆观光车辆开足马力,疾驶在灰尘中,载着依依不舍的我们离开公园,一群群角马、斑马、野牛、大象、长颈鹿渐渐的留在我们身后。

肯尼亚野生动物的世界(走进野生动物的天堂)(2)

黑白疣猴。杨云宝 摄

当天晚上,我们在公园旁边的草原小屋住宿,为防止野兽入侵,院落四周都拉上电网。第二天清晨,意犹未尽的我们迎着晨曦巡视荒草凄凄的院落,不小心触碰到电网,顿时手脚发麻,方知电网不是摆设,以后几天在郊外住宿时,再也不敢触碰院落周边的电网。返程临近内罗毕时,我们看到一列红白相间的火车,从蒙巴萨驶向内罗毕。听导游介绍,这条蒙内铁路是肯尼亚独立以来投资最大的基建项目,总额为38亿美元,90%为中国贷款,全部采用中国技术,由中国承建,2014年开工,2017年通车营运。此条铁路为肯尼亚和周边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了当地群众和政府的广泛称赞,现在准备延长到周边几个国家。导游还说,早在明朝郑和七下西洋时,郑和船队曾四次到过肯尼亚,当地至今还有一些郑和船队的后裔,肯尼亚人对中国人比较友好。听到这些介绍,身为中国人颇感自豪。

肯尼亚野生动物的世界(走进野生动物的天堂)(3)

正在啃食猎物的花豹。杨云宝 摄

上帝家园——阿布戴尔国家公园

阿布戴尔国家公园位于赤道附近的肯尼亚山区,面积760多平方公里,最高处为3999米,距内罗毕180公里。这里山峦叠嶂、河水清澈、树木葱茏、动物成群、鲜花遍野、四季如春,被誉为“上帝家园”。更因1952年英国公主伊丽莎白下榻此地树顶酒店时,当夜其父王乔治六世突然逝世,翌日清晨,伊丽莎白下树回国登基成为女王,树顶酒店也因此一夜成名,成为了各国游客争先造访的龙兴之地。苦于树顶酒店价格昂贵,我们只好比邻而居。好在我们居住的酒店,也同样是树木林立,繁花锦簇,一片翠绿。更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里的气候与我们前两天住的安博塞利和内罗毕的炎热干燥迥然不同,似乎让我们回到了温暖如春的昆明。在人们的想象中,非洲之所以被称之为热带大陆、黑非洲,肯定是炎热之地,人都被晒得像黑炭一般,成为了黑种人,这里不可能是一个气候宜人的地方。仔细探究才知,此地虽在赤道线上,但由于地处高原山区,海拔为2200米左右,致使当地气温最高不超过26摄氏度,最低为10摄氏度,年平均气温为17摄氏度,与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的昆明相差无几。另外,这里雨水充沛,年降雨量为1000毫米左右,从而形成了空气湿润、碧草如茵的热带草原气候。当地导游带我们走进森林,追寻野生动物,只见树林中有几只珍贵的东非黑白疣猴栖居在树梢上,其黑白相间的颜色和长长的尾巴煞是惹人喜爱。导游特意介绍一株树龄为600多年的高大榕树给我们,此树被当地老百姓视为树神,其祭拜的风俗习惯与云南傣族、拉祜族等民族祭树神大体相似。以此看来,相距万里之遥的热带民族有着某些相似的民族传统文化。由此看来,自然环境在人的进化发展中起着非要重要的作用。

肯尼亚野生动物的世界(走进野生动物的天堂)(4)

马赛人钻木取火。杨云宝 摄

肯尼亚野生动物的世界(走进野生动物的天堂)(5)

赤道线上的惊奇试验。杨云宝 摄

第二天上午,我们在赤道线上看到了一个令人惊奇的试验。一个当地的黑人,将一个火柴棍放在中间漏水的水盆里,在赤道线北边,此火柴棍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在赤道线南边,此火柴棍为逆时针方向旋转。百思不得其解的我们,真不知“上帝之手”在赤道线南北两边,为什么会呈现出不同方向的选择。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在赤道线中间,此火柴棍居然静止不动。我们团友中有好事者,用自己的手指代替“上帝之手”,分别向左或向右用力拨弄了几次,此火柴棍,仍然文丝不动。导游介绍说,只是由于南北半球地球磁场不同作用力的结果。回国后,请教物理学教授方知,早在几百年前,航海家们就发现,南北半球的龙卷风、龙吸水和海水的旋涡方向是相反的。为此,物理学家们经过仔细研究发现,由于地球的自转,对于运动的物体存在着一种科里奥利力(以首先研究这个现象的法国气象学家科里奥利命名)的作用,导致南北半球海上气旋和海水的旋涡方向相反,而在赤道线上科里奥利力则消失,这并不是地球磁场力作用的结果。“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价值和意义在此地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肯尼亚野生动物的世界(走进野生动物的天堂)(6)

成千上万只火烈鸟在岸边游弋。杨云宝 摄

百鸟乐园——纳瓦沙湖和埃尔门泰塔湖

纳瓦沙湖位于内罗毕西北边约90公里,湖面积为260平方公里,最深处20米,是肯尼亚唯一的淡水湖,湖里盛产鲈鱼和非洲鲫鱼,从而为水禽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有400多种水鸟栖居于此,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百鸟乐园。

第四天上午,我们到湖边,看到牛羊在湖边茵茵的草地食草,树木生长在水中,群鸟游弋于湖面之上,湖面如水墨画般优美,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中。我们乘坐游船划向水鸟最密集的湖区,只见有的鸟静立在树枝上,有的鸟在天空与湖面之间上下翻飞,有的鸟搏击长空,展翅翱翔于蓝天,有的鸟从空中俯击水面,穿水捕鱼,使我们大开眼界,大呼过瘾。仔细观察,这些鸟以鸬鹚、鹈鹕居多,大约可辨识的有野鸭、朱鹗、红雁、秃鹫、秃鹳、灰鹭、翠鸟......岸边的合欢树是鸬鹚的家园,树顶上筑满了它们的巢,最大的一棵合欢树上大约有上百个鸟巢,鸬鹚们在巢边或相互爱抚、或窃窃细语、或引颈高歌、或低头静思,展现了一幅千姿百态的鸟乐图。岸边时隐时现的河马,令我们兴奋不已,却令船夫高度警惕。据说,河马的嘴巴是陆地上动物最大的,其咬合力很强,虽然是食草动物却异常凶猛,如人不幸受到攻击,非死即伤。船夫们小心翼翼的划船,尽量避开河马。湖面有当地黑人站在树上垂钓,面对此险境,其专注垂钓的神情真令人钦佩。此情此景,恰如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图画。

埃尔门泰塔湖位于内罗毕西北方约120公里,湖面积为18平方公里,与纳库鲁湖、博戈尼亚湖一起作为东非大裂谷的湖泊系统,201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名录,是观鸟和寻踪野生动物的好去处。由于全球湿地面积锐减,火烈鸟的生存岌岌可危,2009年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公布,火烈鸟为世界珍稀鸟类。据说,世界上70%的火烈鸟都生活在这个湖区,是火烈鸟生活的天堂。

第四天下午,我们风尘仆仆地赶到埃尔门泰塔湖时,远远的就见到湖畔有一道漂浮的红曲线,走进才看清,那是成千上万只火烈鸟在岸边游弋。大家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踏着泥泞的沼泽地急匆匆地走到水边,仔细观察,火烈鸟尾短、羽白带玫瑰色、飞羽黑、覆羽深红,全身羽毛呈朱红色,从而给人以非常艳丽的观感,成群结队的火烈鸟就像一团团熊熊燃烧的烈火,故中文名叫火烈鸟,别称红鹳。浅水区的火烈鸟正用细长纤细的双足信步在水中觅食藻类和浮游生物,犹如贵妇般的优雅迷人。众多的火烈鸟漂浮在水面,时不时有几十只火烈鸟展翅飞翔。然而好景不长,刚观察十几分钟,照片还没拍上几张,一阵急雨袭来,我们只好悻悻归去。第二天早上,我们离开湖区时,远远的看到一片火红的颜色覆盖了湖畔一角,我们知道那是火烈鸟在向我们道别,似乎是在弥补昨天对我们亏歉。

肯尼亚野生动物的世界(走进野生动物的天堂)(7)

动物大迁徙中壮烈一幕:角马渡马拉河。杨云宝 摄

动物大迁徙的壮烈之地——马赛马拉公园

据介绍,肯尼亚全国有60多个野生动物园,其中有26个国家级野生动物保护区,而马赛马拉国家公园则被誉为“园中之冠”。此园位于肯尼亚东南部与坦桑尼亚交界处,横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两国,总面积为4000多平方公里,其中肯尼亚境内有1500平方公里,坦桑尼亚境内有2500平方公里。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动物的家园里,拥有95种哺乳动物和450多种鸟类,是野生动物最集中的栖息地和最多色彩的荒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野生动物保护区。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公园由开阔的草原、林地和河岸森林组成,由于七八月份雨季与旱季的交替,致使上百万只野生动物由坦桑尼亚长途迁徙到水美草肥的肯尼亚草原,形成了动物大迁徙的壮观场面,成为了举世无双的动物王国,也成为了旅行者观赏野生动物大迁徙的最佳之处。有人说,东非大草原是地球上最大的野生动物天堂,而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公园则是天堂之最。

肯尼亚野生动物的世界(走进野生动物的天堂)(8)

马赛人在荒原上放牧羊群。杨云宝 摄

我们肯尼亚之行的最后几天,在马赛马拉公园看到了我们此行最重要的压轴戏,也是人生中最生动的生命课堂。第五天下午,我们刚到马赛马拉时,就像在安博塞利那样巡游了一番马赛马拉公园,初步见识了此公园野生动物的众多。第六天清晨,正式开启了我们在马赛马拉的狂野之行。汽车刚驶入马赛马拉公园,我们就看到个别零星的马赛人,身披红布,手拿木棍,孤零零的在荒原上放牧羊群。我们惊讶的询问黑人司机和当地导游:“马赛人不怕狮子、豹子等野兽的袭击吗?”黑人司机骄傲的告诉我们,在长期的放牧生活中,这些食肉动物已经领教过马赛人打猎的厉害,故不敢轻易的攻击马赛人和他们的羊群。当天傍晚,我们专门造访马赛村,在走家串户中,感受到这个貌似落后的古老民族有着非常顽强的生存能力,其生活的艰辛与幸福是我们难以承受的。在草原腹地,我们看到了数量庞大的野生动物群——角马、斑马、大角斑羚、黑斑羚、长颈鹿、瞪羚、疣猪、猫鼬、野牛、大象、狮子、猎豹、花豹、鬣狗、河马、鳄鱼、舵鸟和各种鸟类,其恢弘的场面与我们前几天在安博塞利和我早年间在南非看到的场面之比,真是小巫见大巫,这是前所未见的壮观。

更让人难忘的是我们在公路边见到一公一母两只狮子,耀武扬威的围着几辆面包车转来转去,近在咫尺的我们小心翼翼、大气都不敢喘地站在打开顶棚的车内,密切注视着狮子,生怕它一发怒跃上车来,就连黑人司机也赶紧摇起车窗,害怕遭到狮子的袭击。睥睨众生的两只巨兽犹如统帅在检阅部队,雄赳赳、气昂昂地来回巡视着它领地里的这些“不速之客”,几十分钟后才慢慢离去。

汽车行驶一会,我们见到惊心动魄的场景,现场目睹了两只花豹正用利齿撕开一个刚捕猎到的角马的胸膛,把角马的内脏推向一旁,狼吞虎咽地啃咬着猎物的肉。而旁边的几十只秃鹫在排队等候,企图分享吃剩的食物。一会儿从远处飞来几只秃鹫想插队而入,却被群起而攻之,只好乖乖的到后面排队。秃鹫后面有两只豺狗在等待分享残物。更远处有两只大角马正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幼儿被猎杀,另外一只小角马费尽心力地终于狂奔到自己的父母身旁,一家子难舍难分地离开了这伤心的危险之地。几十分钟后,饱餐后的花豹相互舔着对方脸上的血迹,相互抚摸着对方,尽显它们之间的喋血情爱,心满意足的离开了吃剩的猎物。随即,秃鹫们一涌而上、七嘴八舌的抢食猎物,更多的秃鹫从远处飞赴而来,加入到分享圈里。十几分钟后,角马的内脏和肉几乎被吃尽,眼看食物所剩无几,按耐不住的豺狗出其不意地闯进秃鹫群里,叼一口食物,跑到远处去啃食,众多的秃鹫围而攻之。几次三番后,猎物已被吃光,秃鹫们飞离而去。两只豺狗最后打扫战场,将地上残留的血迹和骨架、头骨上残存的少许肉渣啃噬的一干二净,仅剩下一堆白骨。在荒野上全程目睹了残忍的弱肉强食的狂欢盛宴,令我们感慨万分。在自然界,生命的真相就是弱肉强食,只有进化到人类才有了强者对弱者的怜悯和同情,乃至保护,人的伟大在于人的道德和法律超越了优生劣汰的自然法则。此后,我们在荒野上再也不敢随地大小便,每次车停时都要仔细地查看周边的环境,并在车旁几米外解决,就连青春少女也不敢跑远,生怕一不小心就成为豹子、狮子和鬣狗的猎物。

肯尼亚野生动物的世界(走进野生动物的天堂)(9)

马赛老人与儿童。杨云宝 摄

随着汽车越来越靠近坦桑尼亚边境,我们看到一队队角马、斑马等野生动物整齐地排着队,沿着山脊走进肯尼亚草原,其场景好像军队在长途行军,好像运动员在举行马拉松赛跑,其蔚为壮观的场面,真是草原奇观。

当天下午,我们到达马拉河边的时候,看到了十次九难遇的动物大迁徙中极为壮烈的一幕。只见马拉河里聚集着众多的鳄鱼和河马,这些鳄鱼正大张着嘴巴,等待着猎物自投罗网。河两岸云集着越来越多的角马,肯尼亚这一边的角马似乎在呼唤着坦桑尼亚那边的亲朋好友。踌躇一阵,只见对岸领头的几只角马,奔向河边,奋力一跃,跳入河中,快速的游向河这边。紧随其后的成千上万只角马依次前仆后继地跳入河中,争先恐后地游过来。岸上扬起的灰尘与河里激起的浪花交织在一起,狂奔的角马与啃咬的鳄鱼混杂在一起演出了一幕幕惊地动地、泣鬼神的壮烈场景。我们不幸地看到一只角马被鳄鱼咬伤腿部,虽然侥幸地挣脱了鳄鱼的血盆大口,但几次跳跃都难以上岸,为避免被鳄鱼吞食,不得不洄游到对岸,暂时保住了一条小命。运气不好的角马,为寻找新的生路却不幸落入了鳄鱼口中。几十分钟后,千军万马过马拉河的壮烈场面戛然而止,两岸边上的角马悄然离去,夕阳下的草原一切归于平静。随后,几十台观光车驶离河岸,公园里简易机场停泊的飞机也渐次飞离。在马拉河边亲眼看见众多野生动物求生与杀戮的博弈,亲自见证天地间为生而拼命的悲壮,亲身感受生命的壮烈与不屈,既令人兴奋,又令人悲伤。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残酷性在此演绎得淋漓尽致,但愿美美与共的人类永存。

第七天上午,在返回内罗毕的路途中,我们专门去察看了被称为“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和“地球伤疤”的东非大裂谷的典型地貌,只见裂谷两侧悬崖峭壁,犹如两垛高耸的山墙,在几十公里宽的裂谷内树木葱茏,生机盎然,气候温暖,物产丰富。见此情景,我想,怪不得东非大裂谷成了最早人类的诞生地——埃塞俄比亚出土了320万年前的少女露西、肯尼亚出土了250万年前的人类头盖骨化石。此后,早期人类走出非洲,扩散到世界各大洲。这是一块富饶美丽的土地,别了,难忘的肯尼亚狂野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