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

1915年 9月15日《青年杂志》(后更名为《新青年》)创刊,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什么样的青年是时代所需要的呢?陈独秀在创刊词《敬告青年》中,对青年提出六点要求:

自由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如今读来,仍有醍醐灌顶、振聋发聩之感。将中国青年之于中国社会的不可推卸的责任说得至情至理、淋漓尽致。

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他们的区别(陈独秀李大钊鲁迅)(1)

1916年9月1日,《青年杂志》易名《新青年》。陈独秀在改刊后的《新青年》第一期上发表《新青年》一文,号召青年做"新青年"。再次提出"新青年"的标准:

生理上身体强壮;心理上是"斩尽涤绝做官发财思想",而"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以自力创造幸福,而"不以个人幸福损害国家社会"。

《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之一。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名士在时代的激流中粉墨登场,为《新青年》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李大钊《青春》:背黑暗而向光明

1916年9月1日,李大钊《青春》一文发表在《新青年》杂志第二卷第一号。在文中揭露封建制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并强调要寄希望于"青春中国之再生";号召青年"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文明,为人类造幸福"。

中国第一首白话诗 胡适《蝴蝶》

胡适写下中国第一首白话诗《蝴蝶》,发表在1917年2月的《新青年》。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他们的区别(陈独秀李大钊鲁迅)(2)

钱玄同&刘半农 双簧戏引骂战

1918年3月《新青年》第4卷第3号上并列刊出了两封信件。一封是由钱玄同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杂志社的公开信,信以文言写成,故意以一个封建文化卫道士的口吻说话,历数《新青年》和新文化运动的罪状。而另一篇《复王敬轩书》署名“本社记者半农”,由刘半农执笔,通篇都与前文针锋相对。

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

第一部现代白话小说 鲁迅《狂人日记》

1917年8月9日,鲁迅应钱玄同之邀,答应其为《新青年》写文章,是鲁迅在经历了沉默与思索之后的第一声呐喊。

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他们的区别(陈独秀李大钊鲁迅)(3)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写于1918年4月。该文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的《新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