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黄家驹成名之路(黄家驹是如何让Beyond成为经典的)(1)

01

位于香港九龙的红磡体育馆,历来是每个歌手都梦寐以求登上的舞台,在红馆开演唱会也从来是一个歌手走向演艺生涯成功的象征。

可是在1991年9月到11月,举行了5场生命接触演唱会后,beyond就离开了香港去日本发展,一场迫不得已的离开,那也是乐队主唱黄家驹一生中唯一的红馆经历。在他看来红馆的演出绝对不是Beyond走向辉煌的开始。

beyond黄家驹成名之路(黄家驹是如何让Beyond成为经典的)(2)

1991年的红馆演唱会也被歌迷认为是Beyond最经典的表演。

一晃黄家驹离开我们的时间已经有了25年。

1991年下半年,香港乐坛正式步入四大天王时代,黄家驹怒斥香港只有娱乐圈没有音乐圈,甚至指出某个天王男声女腔,直接引来媒体和天王歌迷铺天盖的斥责和谩骂,出走似乎是唯一的选择了。

尽管他们的音乐在很多人看起来并不摇滚,尤其是那首著名的《海阔天空》,如果不是黄贯中在结尾部分于钢琴、提琴、弦乐包围中脱颖而出的速度吉他的生猛,那么它和流行于四大天王时代的主流音乐会有多少区别吗。或许我们一直在误读了Beyond?

02

1990年冬天的时候,我所在的中学校园里突然开始流行黑豹了,真正吓坏了我。对于14岁的我来说,那么喧嚣、硬朗甚至生猛的声音能有这样百听不厌的效果,让我一下子扭转了对于摇滚的印象。

好像那个时候,摇滚这个词也没有真正流行开来,社会上对弹奏重金属音乐、长发披肩的看法几乎都是负面的。

接受Beyond几乎是水到渠成的结果了。第一次听他们的歌是一首《你知道我的迷惘》,同学拿来的一盘盗版磁带上印着他们的名字:比安,我们也几乎不太会读beyond这个单词。

beyond黄家驹成名之路(黄家驹是如何让Beyond成为经典的)(3)

第一首让我痴迷的歌是这盘磁带中一首叫《大地》的歌,反复地听,让我对香港音乐佩服的五体投地。原来香港不止谭咏麟和张国荣那样的柔软情歌,还有这么热血、青春的呐喊。

很快我就听到了这两首歌的粤语版——《真的爱你》和《大地》,也熟悉了磁带上几乎所有歌的创作都出自两个人手——词刘卓辉,曲黄家驹。

beyond黄家驹成名之路(黄家驹是如何让Beyond成为经典的)(4)

后来成功推出高晓松等人的大地公司就是刘卓辉在Beyond出走后创建的,那之前他差不多是那时候这支乐队的御用词人了,《大地》《灰色轨迹》《情人》等等,还有那被越来越认可的《农民》。

这些都是他们出走香港之前的作品。这些作品中Beyond的歌大多不是纯情歌,有关理想、有关生死、有关环境等大爱,抑或是献给母亲的歌——《真的爱你》,再或者是写给便衣的《秘密警察》,因此在主流情歌占据流行乐坛,并没有台湾那么多元的香港,Beyond的市场反响并没有那么好。

尽管也有妥协主流音乐市场而创作的《喜欢你》,但对于香港歌迷来说并没有那么“受落”。

这些歌的曲风也大多偏向电吉他和电贝司霸道的重金属特性,乐队也在多年出来进去的人员变化中逐渐固定成了主创主唱黄家驹、贝斯手黄家强、吉他手黄贯中、鼓手叶世荣。

03

他们的灵魂无疑就是黄家驹,这个普通香港市民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小时候的愿望是成为一名萨克斯手,可是萨克斯风太贵了。

天生的音乐细胞,无师自通的他,捡来一把吉他并逐渐开始迷上了六弦琴,他的偶像就是英国的著名摇滚乐手大卫·鲍伊,音乐成为他的人生理想。

beyond黄家驹成名之路(黄家驹是如何让Beyond成为经典的)(5)

家驹的偶像大卫·鲍伊

beyond黄家驹成名之路(黄家驹是如何让Beyond成为经典的)(6)

但在音乐生存环境险恶的香港,做音乐人没有那么容易。因此做电视台布景员、冷气安装工、装修工、办公室小弟等等角色都曾出现在他的生活中,直到他碰上了同样痴迷于音乐的叶世荣,和他一起做了保险经纪这个工作。

这份工作也成为他们最后一份职场工作,每天也不出去跑客户,都窝在叶世荣家里从早到晚练琴。

叶世荣回忆,他和黄家驹有张穿西装的照片在网络上流行很广,其实那是参加保险公司的年会,他们两个后进分子坐在角落里,不过脸上满是青春的笑容。许多乐迷注意到,黄家驹几乎每张照片都在笑,不管顺境还是逆境,他对这世界充满了暖意(《三联生活周刊》<黄家驹情怀>)。

beyond黄家驹成名之路(黄家驹是如何让Beyond成为经典的)(7)

业绩最差的两个保险业务员

04

可是是非在这支乐队成立那天开始就没有断过。

Beyond诞生的时候香港的经济开始走下坡路,1997又即将来临,恐惧与不安引发了大量人移民,而摇滚音乐基本上是冷硬尖锐的社会批判和叫骂,摇滚青年都是与主流社会脱离的叛逆青年,再加上音乐人才比较少一向习惯于直接加工日本流行音乐的香港乐坛,一直将摇滚视为非主流,因此Beyond出道就步步艰辛。

要想生存就必须要适应主流人群的口味。因此聪明的黄家驹与乐队其他成员取得共识,逐渐创作更多内涵的音乐,而不是仅仅有愤怒。

于是呼吁世界和平的《Amani》,献给南非斗士曼德拉的《光辉岁月》就应运而生。

beyond黄家驹成名之路(黄家驹是如何让Beyond成为经典的)(8)

《大地》是黄家驹叩开香港乐坛的敲门砖,这首词作者刘卓辉是写来送给在台湾当国民党兵的叔公。

当时黄家驹原来定的歌名是《长江》,显然不是情歌的路数,加上歌曲本身的大气磅礴,所表达的感情复杂而深刻,当时正好台湾开放了老兵回大陆探亲,刘卓辉就自然想到了素未谋面的叔公。

这首歌在情歌为主的香港歌坛显得另类、卓尔不群,一炮而红。

真正让Beyond在香港大火的歌是黄家驹本身并不很喜欢,但是按唱片公司要求照着主流音乐元素创作的《真的爱你》,可是要生存必须要妥协。

于是一边坚持音乐理想,一边在寻求如何与主流音乐相结合,Beyond一直于夹缝中求生存。

尽管那也是香港流行音乐最好的年代,如Beyond一样的异数还有达明一派等,但黄家驹最终还是决定率领乐队去风格更为多元、市场容量更大、创作环境更加轻松、技艺也更纯熟的日本。

没想到1993年6月30日就那么没有预兆地来临了……

那个信息不发达的时代,上高二的我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已经差不多是半个月后了。那个暑假我差不多隔三差五就会去音像商店看看Beyond的最后一盘磁带有没有上市。

05

有人说当今的华语乐坛,只有两个人死后极尽哀荣,死后受到的欢迎远远超过生前。

于是四月是属于张国荣的,六月是属于Beyond的黄家驹的。尽管其他成员都还在,但是乐队的灵魂人物黄家驹的逝世直接造成了这支乐队几乎再没有进入主流音乐人的视野。

beyond黄家驹成名之路(黄家驹是如何让Beyond成为经典的)(9)

Beyond三子更多的表现将这支残存的乐队演绎成了实验音乐的乐团,虽然从音乐性上有不少成就,但是不再成为大众层面的主流音乐中的组成部分,最后也因各自理念不同,最终导致了乐队的彻底解散。

坚持音乐理想的黄家驹最终成为娱乐的牺牲品,但他的死也成全了有他的Beyond成为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偶像,甚至是漠视经典老歌的90后、零零后,我们都意外地发现,Beyond的歌似乎成了他们唯一会唱并喜欢的粤语歌曲。

当然,经典也有赖于不同人等但同样热爱音乐的人的传播。像黄家驹最后的专辑主打歌《海阔天空》,曾被著名的无伴奏组合Metro在2010年黄家驹忌日时演唱。

beyond黄家驹成名之路(黄家驹是如何让Beyond成为经典的)(10)

美国摇滚乐队Metro翻唱海阔天空致敬黄家驹。

这支美国合唱组合用自己独特的音乐审美将这首黄家驹的遗作进行重新编排,呈献给观众一种新的迥异于Beyond风格的歌曲,受到新时代歌迷的喜欢。

还有华人首富李嘉诚,热心捐资助学于家乡潮汕的汕头大学,甚至于买下了黄家驹的名作《光辉岁月》的版权,并交由林夕重新填词,成为汕头大学的毕业歌。

每年夏天都在南海边的这个小城唱响,让雄浑激昂的力量成为少年们最好的毕业礼物,多少学子在高歌时泪光闪闪,黄家驹音乐创作的感染力不可谓不强,经典的力量不可谓不大。

汕头大学毕业歌成为中国“最牛”的毕业歌。

当然,我最喜欢的歌还有创作于1991年的《不可一世》,这首歌也是被看作黄家驹所率领的Beyond乐队为坚持音乐理想,不惜与功利的经纪人陈健添以及更市侩的香港流行乐操盘者TVB高层决裂。

这首歌热血激昂,力量十足,是完全的黄家驹心中音乐的范式。在这首歌中,他们不仅痛骂背后那左右他们无形的黑手,也借机向世人表明他们更加积极和勇敢,他们的歌有励志也会有情怀。

黄贯中曾说,其实你们不知道我们一直背负了什么?

一场坚持理想与现实的斗争,这就是经典的来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