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尚被杀,曹操大致统一了北方,接下来就是南下打荆州,然后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这场战役的对阵双方是曹操和孙刘联军。

昨天我们写了孙刘联军的孙,着重讲述了孙权如何整合内部。今天开始,我们讲孙刘联军的刘,着重讲述官渡之后和赤壁之前的刘备集团。

这一段其实很不好写,因为有一位神仙似的人物在这个关键节点横空出世了,他的名字叫诸葛亮。之所以说这一段不好写,并不是说刘备不好写,而是说诸葛亮不好写。武侯的光环实在太耀眼,如果要按照唯物史观的手法来写,难免会招致诸多骂声。

但写三国,却不能不写诸葛亮。今天我先写诸葛亮出山前的一些关键问题和刘备的选择动机。如有疑义,欢迎留言探讨。

刘备三顾茅庐的事情经过(三顾茅庐的前因后果)(1)

因为三顾茅庐的故事太过深入人心。所以大家都有一种错觉:刘备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南阳有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年青人,名叫诸葛亮。于是就亲自去拜访这位毫无背景的年青人(他住在草庐之中,躬耕于南阳)。在一番交谈之后,立刻重用了这位年青人。

实际上,诸葛亮的背景非常深厚。

刘备拜访诸葛亮,是公元207年的事。我在昨天的文章里写了一件事:早在公元200年时,诸葛亮的哥哥诸葛谨就已经被孙权破格提拔了。

诸葛亮的岳父叫黄承彥,黄承彥的老婆是蔡讽的大女儿,刘表的老婆是蔡讽的小女儿,黄承彦和刘表是连襟,蔡讽的姐夫则是从前的太尉张温。

诸葛亮的娘家有多煊赫?看看这种婚姻关系你就明白了。

诸葛亮的大姐夫是蒯祺,蒯祺的哥哥是蒯良和蒯越。蒯氏家族则是荆州士族的旗帜。刘表之所以能够在荆州立足,就是得到了蒯氏和蔡氏的支持。

顺便说一句,之前提到的蔡讽,就出身于蔡氏。

蒯氏和蔡氏在荆州有多牛?就算是曹操入主荆州,也必须重用这两个家族的人。

诸葛亮的二姐夫是庞山民,庞山民的父亲是庞德公。庞德公是什么人?我称之为荆州的地下组织部大佬。他和许劭一样,都以擅长品评人物而著称。诸葛亮和庞统的“卧龙”、“凤雏”称号,都是庞德公评定的。由此可见,庞德公的评语对于荆州当地的青年才俊有多么重要。

诸葛亮有几位好朋友:崔州平、徐庶、石韬和孟建。

崔州平的父亲叫崔烈,曾经是大汉帝国的太尉。徐庶、石韬和孟建最后都成为了州郡级的官员。

而这几位朋友对于诸葛亮一直都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们曾经坐在一起聊天,诸葛亮说:你们几个都能做到州郡级。几位朋友问诸葛亮,你能做到什么级别?诸葛亮笑而不语。

而徐庶追随刘备的时候,更是直接进入了刘备的决策中心。当徐庶说起诸葛亮的时候,永远都是一脸敬佩。

读我文章的各位,请问你们有谁能让市长级别的人物敬佩呢?

再远一点的背景我们随便罗列吧:诸葛亮的爷爷是司隶校尉(省部级官员);诸葛亮的父亲当年是郡丞(副市级);诸葛亮的叔叔是郡守(市级)。

看看诸葛亮的哥哥,看看诸葛亮的岳父,看看诸葛亮的姐夫,看看诸葛亮的朋友圈,再看看诸葛亮的长辈。其中任何一层关系罩在我们普通人的头上,也够吹嘘一辈子了。而被五层关系笼罩的诸葛亮,谁敢说他是一个在乡下种地的小人物?

刘备在南阳一住就是六七年,对于背景如此深厚的诸葛亮,为什么需要一个偶然的时机才能听说呢?刘备的信息渠道是不是太烂了?

刘备三顾茅庐的事情经过(三顾茅庐的前因后果)(2)

在我看来,刘备三顾茅庐的背景大致如此:以诸葛亮为核心的一群人不但才华横溢,而且家境优越,他们希望通过互相造势的方式组团上位。而为了让核心诸葛亮有一个更高的起点,徐庶最先出山,给诸葛亮抬轿子。

当徐庶投奔刘备以后,直接进入了决策中心。再通过贬低自己抬高诸葛亮的方式,让刘备对诸葛亮感兴趣。经过徐庶的包装,刘备就算不相信诸葛亮的才华,也必须认可诸葛亮的地位。毕竟能够让徐庶这样的人自贬身价,诸葛亮本人的地位是绝对不会低的。

诸葛亮如此出众,你刘备如果不亲自拜访,那你刘备肯定也就是个浪得虚名的人。用象棋术语来解释,徐庶的做法就是“将军”:我已经将军了,接下来你作为老帅难道还没反应?那你的水平也太低了。

刘备此时并没有什么雄厚的根基,按理说他不该拒绝诸葛亮这样家境优越的大才。可为什么刘备在南阳一住就是六七年,却始终也没有拜访过诸葛亮,还要徐庶搞出这种兴师动众的玩法?

在我看来,刘备很早就知道了诸葛亮的存在,但他并不想去拜访诸葛亮。原因有以下三点:

刘备三顾茅庐的事情经过(三顾茅庐的前因后果)(3)

首先,对于刘备这样的创业者而言,权力来源于下层,而非上层。

不如诸葛亮的徐庶进入刘备集团,都可以直接进入决策中心。如果诸葛亮本人亲至,二把手的位置就要留给他。在这种情况下,追随刘备多年的老部下们难道会没有想法吗?

我们看看东吴的情况:当初周瑜进入孙策集团的时候,立刻就与孙坚旧部程普的地位不相上下了。程普对此相当不服气,到了赤壁之战的时候这股矛盾也是险些爆发。

而诸葛亮一旦坐在了关羽和张飞的前面,关羽和张飞难道不会有脾气?一旦刘备集团内部不稳,刘备还怎么创业呢?事实也证明这种担心绝非空穴来风。当诸葛亮进入刘备集团以后,关羽和张飞一直都是很不服气的,刘备也经常安抚两位老部下。

就事论事地说:关羽和张飞的地位都是刀头舔血换来的,而诸葛亮一加盟就能成为刘备集团的二把手,凭什么?如果你是关羽或张飞,尸山血海拼杀十几年,地位却比不上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你能服气吗?想清楚自己的身份,再来回答我这个问题。

刘备三顾茅庐的事情经过(三顾茅庐的前因后果)(4)

其次,对于刘备本人来说,他也未必喜欢那个素未蒙面的诸葛亮。

刘备是从底层一步一个脚印爬上来的。在黄巾叛乱时,刘备浴血奋战,才得了一个副县级职务。而督邮一见面就说刘备是个兵痞,根本就配不上这个副县级职务。刘备的做法是把这个督邮绑起来用鞭子抽,差点没把这督邮打死。

此时的刘备,心态一定是极不平衡的:那些狗屁官二代什么事都没干,只是因为家境好,一入仕就能成为县级甚至厅级的官员。我刘备刀头舔血地拼杀好几年,也只能混个副县级,你这督邮现在跑来跟我说,我不配当这个副县级的官,这世上还有天理吗?

当初孔融希望刘备帮忙时,刘备很惊喜地问道:“孔融还知道这世界上有刘备这么一号人物啊?”这既是惊喜,也是心酸。刘备眼中高不可攀的孔融,在某些官二代眼里,或许只是“孔伯父”。官二代们有很多这样的“伯父”和“叔叔”,而刘备一个都没有。

在我看来,诸葛亮这种背景煊赫的官二代,正是刘备所厌恶的人。后来加入刘备集团的庞统和蒋琬,也都因为这种原因而受到刘备的打压。刘备进益州的时候还想打压许靖,被诸葛亮所劝阻。

曾经也有一些豪门子弟试图融入刘备集团,比如陈群、陈登和袁涣等人。但他们最终都放弃了,就是因为他们感受到了刘备在隐约中对他们的排斥,这让他们心生不满。

但汉末贵族政治的序幕已经拉开,如果刘备继续排斥豪门子弟,恐怕很难有所成就。所以此时的刘备也只能打开大门,欢迎豪门子弟的加入。

人力毕竟难胜天啊!

刘备三顾茅庐的事情经过(三顾茅庐的前因后果)(5)

最后,刘备不愿意搭理诸葛亮,也是因为刘备身份尴尬。

刘备在荆州没有任何根基,就是一支客军,暂居荆州境内。如果他跟诸葛亮这些荆州少壮派来往密切,刘表恐怕是不会太高兴的。

所以刘备和荆州实力派的接触从来都是点到为止,避免引起刘表的不满。但随着刘表日渐衰老,刘备也开始试着挑战刘表的底线了。

安抚了老部下,压下了心结,蛰伏日久蠢蠢欲动,刘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与诸葛亮的接触。

结果如何?我们明天再说。

刘备三顾茅庐的事情经过(三顾茅庐的前因后果)(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