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几年 哈萨克斯坦是一带一路(1)

2019年4月9日,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发表电视讲话。 (新华社/路透/图)

2019年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150多个国家元首和国际组织都出席了本届高峰论坛,其中就包括了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地区最大的国家和经济体,同时也是“一带一路”倡议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2019年3月20日,纳扎尔巴耶夫正式卸任,把总统职位交给卡瑟姆若马尔特·托卡耶夫(Kassym-JomartTokayev)。

作为纳扎尔巴耶夫的左臂右膀,托卡耶夫一直被认为是一个人缘好、执行力优秀、富有外交经验的政治人物。作为一个有全球化视野的政治家,他将如何进一步深化中哈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受到各界的关注。

“哈萨克斯坦与‘一带一路’有不解之缘”

就职后总统后,托卡耶夫在会见中国大使时说:“哈萨克斯坦是‘一带一路’首倡之地,与‘一带一路’有不解之缘,也因‘一带一路’获益匪浅。”

托卡耶夫所言非虚。自2014年以来,哈萨克斯坦便将“一带一路”与本国的“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紧联结,两国在经贸合作上越发深入。2018年,中哈两国双边贸易额达180亿美元,同比增长37.4%,在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增幅中位列前茅。

据新华社报道,到2018为止,中哈已开通5对常年对开口岸、5条油气跨境运输管道、2条跨境铁路干线和1个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一系列过境哈萨克斯坦的中欧班列相继开通,哈逐渐从内陆国家变成亚欧大陆上重要的过境运输枢纽之一。据哈方估算,到2020年,哈方每年可获得40亿美元的过境运输收入。

中哈确定了金额超过260亿美元的51个产能合作项目清单,涉及化工、汽车、冶金、农业等诸多领域。为推进产能合作,两国成立了20亿美元的产能合作基金,项目总金额近120亿美元的17个产能合作项目已经或即将启动。中哈产能合作为哈萨克斯坦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家电解铝厂、第一座大型水电站……

哈萨克斯坦同时是一个能源大国,石油、天然气储备丰富。从2010起,从土库曼斯坦起,经过乌兹别克斯坦,以及哈萨克斯坦,一条1800公里长的天然气管线开始修筑,承担了中国15%以上的天然气输入。

这一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中哈之间的合作也取得了不少成果。据外交部资料,中哈两国政府将会签署《中哈产能与投资合作规划》等多份协议,进一步深化两国合作。

在接受《俄罗斯报》的专访时,托卡耶夫也谈及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内有的合作项目。

“哈萨克斯坦是全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家,在欧亚大陆中央占据有利的地缘政治位置,对我们来说,‘一带一路’具有特殊意义。”托卡耶夫说:“哈萨克斯坦致力于一以贯之地在本国境内落实这项宏大计划,包括使其与发展运输物流基础设施的‘光明之路’计划接轨。”

托卡耶夫说:“‘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将会为整个欧亚空间的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将会成为全球性的运输物流中心,我们的国家会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托卡耶夫认为,哈萨克斯坦虽然地处欧亚内陆,但并非意味着没有可以发挥作用的领域,相反,哈萨克斯坦应该充分利用地缘优势,依托亚信会议、欧安组织以及上合组织等国际机构,逐渐发展成为联通东西方的桥梁。

作为一个具有全球化视野的领导人,他的这种理念恰好符合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观念。

人缘好、优秀的执行者、老练的外交家

托卡耶夫1953年生于阿拉木图,父亲曾参加过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战斗英雄。战后,他父亲将在战争中的创伤经历、对人性善恶的思考,全部寄托在了文学上,同样获得了不俗的成就。

父亲的“英雄形象”,对托卡耶夫的人生产生了极大影响:在他因为准备报考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而犹豫不决时,是他父亲的鼓励,才让他鼓起勇气去报考;而当托卡耶夫被分配到汉语专业时,也是父亲的一番话语,才让他决心学好汉语。

后来,托卡耶夫进入苏联外交部工作,随后被派到苏联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实习6个月。1983年赴北京语言学院进修,并随后在苏联外交部驻华大使馆工作,历任二秘、一秘、参赞。

“从托卡耶夫一路走来的经历看,他是一位老练的外交家。”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陆刚评价道。

作为政治人物,托卡耶夫可以称得上顺风顺水。苏联解体后,托卡耶夫在1992-1994年出任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外交部长。1999年10月出任总理,2002年1月辞职,随后被任命为国务秘书兼外交部长,2007年1月当选为哈萨克斯坦议会参议院议长。

“托卡耶夫是一个优秀的执行者,深受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信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许涛说。2019年3月,托卡耶夫正式成为哈萨克斯坦总统。

与其他政治人物不同,托卡耶夫无论多么繁忙,总要抽出时间著书立说,他出版过九本专著,发表过大量有关国际事务的论文。

虽然在国内威望很高,但托卡耶夫始终言行谦逊,总是将一切功劳归于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他诸多专著里,他往往在开篇就大谈对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的景仰,并感谢知遇之恩。

2013年,托卡耶夫卸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后回国出任上院议长,他仍然不骄不躁,小心翼翼地辅佐总统。2019年3月20日,他直接提议将首都阿斯塔纳改名为“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的名字)。

“托卡耶夫是一个人缘很好的人,在国内外有着众多的朋友,同时在民间口碑不错。”许涛说。在外界的眼中,托卡耶夫始终抱持着外向包容的形象。在其第6本专著《制胜》里面,托卡耶夫写道:“我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寡言的人,但其实比较善于交朋友,这也许就是我的天性”。

“萧规曹随”的托卡耶夫

托卡耶夫是个理想的务实主义者,苏联解体后,这种务实集中体现在他对哈萨克斯坦独立与现代化的看法上。

经济上,托卡耶夫始终主张哈萨克斯坦要改革开放,又要反对全盘西化。他认为,改革应该是在坚持民族性和独特性的基础上,吸收别国精华。

他毫不讳言自己对邓小平的认同。他认为,邓小平推行的改革具有世界意义,中国当前的改革是对“邓小平改革”的深化和发展。

托卡耶夫早年在中国的生活时,他亲眼见到中国政治、经济与文化所发生的巨变,看到了除了苏联模式与西方模式之外的中国模式,这种模式既保证了经济的腾飞,又维持了政治上的稳定统一。

在回忆录《光与影》中托卡耶夫说:“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以坚毅果断著称。当我还在北语进修时,他便号召全国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正是邓小平的理论使中国获得巨大成功,并为全世界所称道。如今中国人民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就连最极端的唱衰者都无法回避这一事实”。托卡耶夫赞赏道。

外交上,他基于理想与现实的平衡,坚定推动“无核化”进程,支持国际裁军,奉行“以俄为主,在中美俄之间平衡”的多元外交政策。

从托卡耶夫的任职经历可以看出,他早年的政绩多半都是来自于外交领域。作为一名资深精明的外交官,托卡耶夫深谙多边外交和平衡外交的精髓,在各大国之间辗转腾挪,使哈萨克斯坦的利益最大化。

总体来说,与纳扎尔巴耶夫时期相比,托卡耶夫的执政理念有着“萧规曹随”的色彩。在就职典礼上,托卡耶夫表示,他将继续纳扎尔巴耶夫的政策方针。哈政府内阁及央行也发布联合声明,称哈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在更换总统后将保持不变。

彭博社援引巴黎阿佩里奥信息公司分析师乔治·沃洛辛的话评论称,托卡耶夫是过渡总统,真正的问题是谁会在2020年接任。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潘楷文 杨震 贺岭峰 庄俊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