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青春派那样纯粹的校园电影,已经屈指可数,更多的,都将视线拉的更远,影片重心更多的是情感和毕业以后的际遇。即使是全篇99%时间都讲校园生活的追爱大布局,最后,还是要提到主角们毕业多年后的境况。这似乎成了同类影片的一种固有模式,似乎你不这么干,就不能叫做青春缅怀片。毕竟,这种影片,不是给在校学生或者毕业未久的人看的。希望缅怀青春的,更多的是岁月流去多年,却妄图重头来过的人。

同桌的你青葱岁月(同桌的你歇斯底里的青春)(1)

这种影片,笔者认为是不应存在的。回忆校园生活是好的,十几年的校园生涯是一个人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即使发生了很多苦事儿,回忆起来总是甜的。所以影片的前半部分,真的是相当精彩。

同桌的你青葱岁月(同桌的你歇斯底里的青春)(2)

尤其是将主人公的个人经历同时代大环境下的重大事件交织在一起,更是趣味横生。比如美国轰炸中国大使馆,高三的男主角就公然跑到大使馆去参与抗议活动。又比如,非典的时候,主角和哥们儿女友一起逃离隔离医院最后被处分。这些行为,也许你在看电影时会觉得荒诞夸张,但实际上,这都是你在学校中很可能会干的事情,青春就是这样荒诞,不是吗。

同桌的你青葱岁月(同桌的你歇斯底里的青春)(3)

当然,好玩的事情还不只这些,坑爹的舍友,窃听女生宿舍,考试作弊,为争女人在澡堂喝牛奶比拼最后大打出手,这些都让笔者捧腹。最逗的,还是要数那个和主角争女主的一口地道北京腔的混血儿。不过,经历非典一事,他竟然与主角一帮人化干戈为玉帛,成了最后不离不弃的哥们儿挚友。笔者还是想感慨一句,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朋友这句话真的只适用于校园啊。但是当主角儿们离开校园,剧情便开始逐渐落入俗套之中,电影也从校园喜剧,渐渐发展成为爱情悲剧。

同桌的你青葱岁月(同桌的你歇斯底里的青春)(4)

原本一心想去美国的女主被拒之门外,而只是去美国帮女主打前哨的男主却留在了美国,一呆就是十年,直到接到女主结婚的请柬,才回到祖国。女主的婚宴变成了同学聚会,但早已物是人非。同学们的境遇其实都比较惨淡。

同桌的你青葱岁月(同桌的你歇斯底里的青春)(5)

这一段剧情夹杂着大量男主的记忆。正如他所说,人的记忆是会添油加醋的,你所记得的,不一定就是真实的。所以我们看到了男女主一起去了美国并在一起快乐的生活。后来还有男主想象中,哥们儿一起帮他抢婚的经历。这一幕与十年前逃离非典医院时的场景惊人的相似。笔者不禁感慨,什么是哥们儿?哥们儿就是即使过去很多个十年,你一句哥们儿帮我,他们依旧会为了你挺身而出!青春是荒诞的,现实是冷酷的。回到现实,女主一句我愿意,为男主和她的爱情彻底画上句号,也为影片拉下终幕。

同桌的你青葱岁月(同桌的你歇斯底里的青春)(6)

女主问男主,如果当初她告诉他她不去美国,他还会去吗。男主回答,会。结果已然大白。他们都不是曾经稚嫩的自己,他们都已经输给了现实。不好说,女主用台词将这一点点出来,是落俗还是多余。

不过,这样倒也清楚明晰。这似乎是在警醒各位观众,变化已经发生了,一味缅怀过去只会徒留伤感。还不如就单纯的追忆一下校园,那时的我们是多么天真无邪,那时的生活是那样荒诞有趣,那时的爱情还未面对现实,那时的青春是如此热情洋溢。

同桌的你啊,你现在在哪里。无论TA给你带来的是刻骨铭心的爱情还是惊心动魄的友情,在此献上一杯酒,致我们曾经荒诞的青春和那些再也回不来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