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奇的武隆仙女山,有着这么一个地方,地处武隆喀斯特世界遗产核心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内,与天生三桥、印象武隆毗邻。天坑寨子因两个举世无双的姊妹天坑,中石院子、下石院子组成。这里还是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第二季第一期的外景拍摄地。你们猜到了吗?这就是天坑寨子。
适合去的月份
天坑寨子景区以奇特的地质奇观和保存完好的民俗文化为核心产品,这里有土家族传统民俗文化、1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8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集结地。而天坑,则是目前世界上口部面积最大的圆形天坑。
一进寨子,你就会被这里景色吸引。一切的都是那么壮观,让你感受到大自然的壮观。真的有种“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青山,白云,绿树,峭壁组成了一副美丽的风景画。
远眺天边,放松心情,你会感觉有种“春暖花开”的释然。在这里,你可以身在天坑,忘记尘世的喧嚣,大自然在你心中,只有一个字静。
这片梯田还是一个明星梯田,《爸爸去哪儿》其中的泥田大战就是在这里拍摄的。这块梯田景色十分漂亮,从上方和正方看,看到的景色都不一样。到了夏天的时候,稻穗压弯了稻子的腰,一阵风吹过,仿佛在述说着秋天的丰收。
土家族哭嫁歌(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 。哭嫁是土家族独具特色的婚俗活动,哭嫁歌是这种习俗的核心内容,哭嫁歌历史悠久,清乾隆年间就有详细记载。哭嫁歌又称十姊妹歌,一般姑娘出嫁前十天或半月或更长,在闺房内与母亲、婶娘、姑嫂、姊妹及好友每晚进行对哭。哭时,新娘坐在床上或床前,陪哭者坐其周围。凡哭者都手拿丝帕蒙着脸面,以备擦眼泪。陪哭者与新娘一仰一合对哭,有时用手绢捂住新娘嘴巴,以示劝哭。哭嫁习俗一般分为十二个程序,主要有哭爹娘、哭哥嫂、别姊妹、骂媒人等。
我觉得最神奇的就是这个苗家湘西巫术。“上刀山”,年轻小伙子沿着刀做成的楼梯一步一步向上爬,不时还做出惊险的动作。“下火海”,巫师赤脚穿过火海,脚踩着烧红的铁块。最神奇的是定鸡术,一直活鸡被巫师施展了咒语,就想没了灵魂一样,定在了竹竿上面。
民间体育是指在民间广泛流传,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形式。在土家族世代相传的过程中,民间体育和土家人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土家族的民间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浓厚,简便易行,如:高脚马、秋千、踢毽子、板鞋、蹴鞠、抽陀螺等都颇具特色。景区成为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第二季的外景拍摄地后,又创新开展了水田足球项目,深受广大游客的欢迎和喜爱,成为了景区旅游体验活动的又一亮点。
土家族毛古斯舞(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毛古斯舞是最具古老的舞蹈,中外专家称“是中国民族舞蹈的最远源头”。湘西毛古斯舞土家族语称“谷斯拔帕舞”、“帕帕格次”或“拨步卡”,是老公公的意思。它是土家族纪念祖先,开拓荒野,捕鱼狩猎等创世业迹的一种古老舞蹈。汉语多称为“毛古斯”或“毛猎舞”。毛古斯舞产生于土家族祭祀仪式中,是湘西土家族一种古老的舞蹈形式,每逢过年节跳摆手,都要跳这种古老的舞蹈。2006年土家族毛古斯舞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土家族梯玛神歌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梯玛神歌是土家族长篇史诗,它以“梯玛日”仪式为传承载体,世代口碑相传。它以集诗、歌、乐、舞为一体的庞大艺术载体,表现开天辟地、人类繁衍、民族迁徙、狩猎、农耕及饮食起居等广泛的历史内容和社会生活内容。在唱述时,以土家语为主要表述语言,在形式上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采取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修辞上有比有兴,词汇丰富,想象奇特,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文学性。由于梯玛在舞蹈中的主要舞具是铜铃,故又称之为“八宝铜玲舞”。其形式有梯玛单独表演的“独舞”,亦有陪神、香倌随之唱合的双人舞或三人舞。形成有表有叙、亦歌亦舞的长篇舞蹈诗。它以独特、稀有的文化形式,凸显出珍贵的文化价值,被誉为“研究土家族的百科全书”。
这里还有少数民族的山歌对唱,西兰卡普(土家族织锦技艺),土家打溜子,土家族毛古斯舞,土家族摆手舞,土家族“咚咚喹”等等,让天坑寨子多了一份情怀。
旅游小贴士:
火车:重庆北站至武隆火车站,乘车前往武隆仙女山镇游客接待中心,再换乘景区中转车直达景区,全程约3个半小时。
客车:重庆南岸四公里枢纽站乘车直达武隆县客运中心,乘车前往武隆仙女山镇游客接待中心,再换乘景区中转车直达景区,全程约三个半小时。
自驾:驾车从重庆主城出发,全程约3小时到达景区。沿包茂高速(G65)至武隆互通下道,沿导视牌上山,(往印象武隆方向),至天坑寨子景区。
风俗民情地质奇观乐途旅游网与专栏作家:廖大聪聪 发布:2016.05.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