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大军经过一个多月的鏖战,终于攻克寿春、大败袁术。这时张绣联合刘表趁曹操远离许都之际进击中原,曹操只得亲率大军回救许都,回军途中,正逢麦熟之时。村民看到曹操军队,仓皇逃窜,面对大片麦田和村民的反应,曹操下令"吾奉天子明诏,出兵讨逆,与民无害。今方麦熟之时,不得已而起兵。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熟料,刚颁布此令不久,在行进途中,一鸠惊起于麦田之中,曹操的马受惊狂奔,毁坏了一大片麦田,于是便有了曹操的"割发代首"之举。那么曹操的这个举动,到底意味着什么,又给自己带了了什么呢?

曹操的典型事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1)

曹操割发代首

对于自己,曹操割掉了"存在",割出了志向

自古就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之说,既然受之于父母,就要好好的尊重和爱惜,不可以随意的损毁和浪费,所以古人对于自己的身体非常的尊重和爱惜。一方面表示他们感念父母给了自己身体,一方面他们会把这份感念转化成对身体的珍惜,将它的价值发挥到最大,用它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曹操也不例外,"干大事,怎可惜身"——真正做的事情越大或者职位越高,对于"我"的存在感就必须要越弱,就必须要把自己完完全全的交给自己要做的事情。因此在众目睽睽之下,曹操的"割发代首"正是向众人庄重的宣布,他已经完完全全的把父母给的最宝贵的身体交给他的的志向,他也准备好了为此志向付出一切的代价!

曹操的典型事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2)

曹操割出了志向

对于下面的谋士和将领,曹操割出了情怀和信仰

能做曹操账下的谋士和高级将领,那么多少要与自己的上司有一定的心灵相通能力,所以当时郭嘉的那一跪很意味深长,因为他真正读懂了曹操的志向和用心。曹操的"割发代首",不仅是要提醒自己,更是要借此与自己的核心成员进行一种最高层次的心灵共鸣,曹操把自己全部交给了梦想,同样,郭嘉之流也把自己全部交给了曹操。这种决心之下的刺激,让郭嘉等人对于曹操的信仰和情怀,只会更加的震撼和敬佩,而此震撼和敬佩的背后就是他们更加的忠心耿耿和一路相随!

曹操的典型事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3)

曹操割出了信仰与情怀

对于士兵,曹操割出了一视同仁的严明军纪

在诸侯割据的时代,当时曹操相对于袁绍、袁术之流,并不具备明显优势,相反,此时的曹操,无论是名气、威望,还是资本、实力都稍逊一筹,要与别人争雄,能超越自己对手的,就必须是他的自信、情怀、信仰和驭下的能力。那么在驭下方面,对于士兵来说最实际的就是严明的军纪,而这些也是保持其战斗力的最好手段!

曹操的典型事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4)

曹操割出了严明军纪

对于百姓,曹操割出了爱戴,割出了自己的衣食父母

曹操久经沙场,自然非常清楚,行军打仗,打得就是粮草和后援,所以他此时对于麦田的爱惜,正是基于其对于粮草供给的重视和敬畏,而能够给他们提供粮草的就是老百姓,所以对于自己的衣食父母,曹操岂有不尊重和热爱之理!

那么对于百姓来说,他们最基本的需求就是温饱和平安,所以曹操他们对于粮食的珍惜和秋毫无犯,就是对百姓最好的给予和证明。曹操用自己的"割发代首",不仅告诉了百姓自己给予他们温饱和平安的决心,也告诉了百姓自己对于他们的尊重和爱护,有了此种给予,曹孟德和他的军队怎么会得不到老百姓的爱戴与支持!

曹操的典型事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5)

曹操割出了百姓的爱戴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无论是在管理自己,还是在管理团队方面,都有太多的过人之处,特别是每次遇事,他对于事情入木三分的过人认识、判断,对于事情本身的应对,都将其政治的高明性实实在在的展示了出来。我们能从其身上借鉴的东西实在太多,希望我们都能够怀着一颗客观、公允的姿态,理智、耐心的看待这些在历史上弄潮的风云人物,让自己快速的成长和成熟起来!

曹操的典型事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