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1989年是中国城市规划恢复时期在城市规划领域,外来的规划理论、思想、方法以及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蜂拥而至,对中国城市规划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时期广西城市规划工作复苏,并进入迅速发展阶段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广西迎来了不少重大的发展机遇,一些城市的战略地位得以提升,城市发展规划亦随之作出相应调整,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广西十四五城镇规划完整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广西十四五城镇规划完整版(广西城市规划 )

广西十四五城镇规划完整版

  1978—1989年是中国城市规划恢复时期。在城市规划领域,外来的规划理论、思想、方法以及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蜂拥而至,对中国城市规划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时期广西城市规划工作复苏,并进入迅速发展阶段。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广西迎来了不少重大的发展机遇,一些城市的战略地位得以提升,城市发展规划亦随之作出相应调整。

  1978年改革开放后至2015年,广西共开展实施三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一)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

  1978年第三次全国城市工作会议后,广西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重新开展。1978年底,自治区成立广西城市建设局,下设城市规划处,作为自治区城市规划业务的主管机构。各地、市也相继恢复或成立了城市建设局或建设委员会。1979年12月,成立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该院先后参加广西各大中城市和绝大部分县镇总体规划的编制。

  1980年,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制定“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城市发展基本方针。同年,广西召开自治区城市规划工作会议,贯彻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精神,广西各大中城市和县镇陆续开展总体规划的编制或修订工作。

  1982年,南宁市的总体规划首先获得国务院批准实施,城市定性为自治区政治文化中心、国家边陲重镇、以发展轻工业为主的城市,市区人口到2000年控制在60万人左右。是年,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城市性质确定为“工业城市,也是广西铁路交通的枢纽”。1983年,梧州市、北海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先后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1984年1月,国务院颁布《城市规划条例》,这是中国第一部正式的规划法规,把城市规划推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广西各城市结合地方实际先后拟定了实施细则和暂行规定。是年,北海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1985年,根据北海市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中国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的特殊地位,自治区联合工作组、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及清华大学建筑系师生编制《北海市1985年至2000年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是年5月,经广西城乡建设委员会批准,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率先实行技术经济承包责任制和企业化经营管理。

  1985年10月,《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1985—2000)》获国务院批准实施。这是桂林市第一次经国家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为桂林市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是年末,广西城市大体上完成了至2000年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广西在进行这些城市的总体规划过程中,注意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以旧城为中心的规划建设格局,因地制宜地进行功能分区,布局比较合理,使原有的设施得以充分利用,避免城市发展中的盲目建设和乱占耕地建房等现象,城市建设取得投资少、见效快的效果。

  1988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管理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土地的开发利用要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各项建设用地要尽量不占或者少占耕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利用好地。全面刹住了城乡乱占乱建的歪风。是年广西分别对南宁、柳州、梧州3个地级市的总体规划进行全面的调整和完善工作。

  1989年,全国主要城市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基本编制完成,标志着中国城市规划体系的建立。是年,南宁市和桂林市调整后的总体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实施,柳州、梧州两市调整后的总体规划也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北海市的总体规划调整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

  广西各大、中城市的规划管理工作由市人民政府领导,市长负责,规划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坚持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妥善解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问题。如1986年桂林文华饭店建设,违反城市总体规划,破坏环境景观;1987年自治区物资储运公司等7家单位在南宁民族大道与古城路交叉口东南隅违章建房;1988年柳州市大桥园艺场370余户违章建筑等问题的处理,都是由政府部门出面帮助解决,使规划管理部门的地位和权威在社会上逐步得到提高,成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中心。广西建设规划部门加强城市建设项目选址、用地管理、工程设计方案审查、查处违章建筑和违法用地5个关口的管理,使广西建设规划管理工作形成系列化管理模式,提高了管理水平。

  这一时期,随着城市的发展,相关专业技术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逐步推广应用。如基于计算机的规划基础资料调查数据处理,遥感技术的应用,利用灰色系统、线性时间系列、逻辑斯蒂曲线等多种数学模型的预测手段,动态、弹性规划发展概念等。广西建设委员会还初步建立全自治区城镇体系决策支持系统(城镇体系信息库),一套新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办法正在逐步形成。

  (二)第二轮城市总体规划

  20世纪90年代,广西实施第二轮城市总体规划编修工作。至2000年底,南宁市的二轮城市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准实施,桂林市的二轮城市总体规划上报国务院审批(2003年7月获国务院批复同意修订)。第二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修,使城市建设逐步趋向科学、合理,形成以沿海、沿江、沿边为主线,以大中城市为依托的多层次的城镇体系。期间桂林漓江、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区完成了详细规划的编制。

  1990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颁布,广西为贯彻该法出台了相关规章。同年12月30日,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广西壮族自治区城市规划实施“一书两证”制度的基本程序》,把城市规划管理推进到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1990年,城市管理力量也有加强,全自治区已有83个市、县建立了城市管理队伍,人数达1600多人。

  1992年6月,国务院决定南宁市享受沿海开放城市政策,南宁市随即对1989年调整后的总体规划进行修改。

  1993年,广西各城市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实施,加强了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完善工作。比如1993年3月柳州市人民政府委托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和柳州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1987年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的基础上,编制了《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3—2015)》;1993年12月,南宁市规划管理局委托自治区和南宁市规划设计部门,对南宁市总体规划进行全面修改。

  1996年4月,《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3—2015)》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此次规划综合考虑柳州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以及柳州独特的山水景观对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影响,把城市性质确定为:柳州是以工业为主、综合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又是山水景观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城市规模:2000年全市人口规模控制为220万人,全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132平方千米左右。2015年全市人口规模控制为300万人,全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243平方千米左右。

  1997年5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将修编完成的《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方案正式上报国务院,1999年2月获国务院批复。批复后的南宁市城市性质确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自治区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信息中心,中国西南出海通道的枢纽,具有民族特色、亚热带风光的现代化园林城市。规划年限为1995—2010年,至2000年南宁市居住人口110万,城市建成区建设用地为114平方千米;至2010年居住人口150万人,城市建成区建设用地155平方千米。远景设想为50年。规划以“建设大通道,服务大西南”为目标,高起点、高标准,面向未来,面向国际。总体规划的范围为4158平方千米。

  (三)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

  进入21世纪,广西以西部大开发、建设北部湾经济区及加快城镇化进程等有关政策实施为契机,开始进行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编修工作。由于这一时期广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外部条件不断发生变化,各市城市总体规划均进行了多次编修调整。广西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由自治区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原自治区建设厅)牵头,负责全自治区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各类开发区规划的审查报批,建设工程规划的监督、管理等工作。

  这一时期,随着城市总体规划的编修调整,各具特色、各种类型的城市新建筑不断出现。自治区人民会堂、广西大学图书馆、南宁地王国际商会中心、自治区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南宁国际大酒店、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柳州文化艺术中心、柳州广播电视中心、桂林国际会展中心、玉林云天民俗文化城等城市代表性建筑先后落成。

  2002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确定柳州为中国“21世纪城市规划、管理和发展”的试点城市。此项目是2002年中国政府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设立的重大援助项目,也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援华20多年来首次就城市发展问题设立的大型软科学项目。项目总投资1200万美元,延续到2005年。全国有柳州、济南、贵阳、太原、眉山和三门峡6个城市被列为该项目的试点城市。2001—2005年,柳州卷烟厂、柳州市跃进化工厂、柳州花红药业厂、柳州木材厂等一批重污染企业迁出柳州市区,异地重建、扩建,使城市工业污染得以减轻。

  2002年,在自治区进行行政区域调整后,梧州、桂林、南宁、柳州、百色、河池等地随之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调整。2003年7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修订后的《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规划将桂林城市性质确定为国际性风景旅游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桂北地区与湘桂黔交界地区的中心城市。柳州市2005年7月编成《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报自治区人民政府转国务院审批。该规划将柳州城市性质确定为山水风貌独特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广西中心城市、西南地区交通枢纽及重要工业城市。至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160万人,建设用地168平方千米。

  2005年,广西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城市规划编制单位征选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试行)。各地级市人民政府也相应制定城市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和城市建设管理条例等规章,广西城市规划的政策法规不断完善。是年8月,南宁市基本完成《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的研究和编修工作。规划的市域覆盖南宁市行政管辖范围2.21万平方千米;中心城区764平方千米,其中城区建设用地约300平方千米;市区范围6559平方千米。城市定性为“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与信息中心的首府所在地,国家西南地区交通枢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性国际城市,面向中国—东盟合作区域物流基地、商务基地和加工制造业基地;泛珠三角经济圈西部区域中心城市,珠三角经济向西扩散的枢纽、新兴产业基地、信息中心和金融中心;承担国家西南出海大通道的交通枢纽和承担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域现代服务中心与科技创新的基地。

  2005年,贺州、贵港、玉林3市城市总体规划获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实施,钦州、防城港、百色、河池、来宾、崇左6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与此同时,桂林、柳州2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完成;玉林水月岩等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已获批准实施;梧州、旺高、六景、北海、钦州、玉林6个新设置的自治区工业园区已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2006年,广西编制完成《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一五”城镇化发展规划》,重点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镇群规划》编制工作,着手高标准编制边境城市规划工作。是年,《来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5)》编修工作获准启动。

  2007年,国家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及加强城镇规划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城镇规划的法律法规依据。广西城镇规划转变指导思想,更加关注完善公共设施、关心民生项目建设,注重近期及远期建设规划的有机结合,加强住房建设规划。广西城镇体系规划和新一轮城镇规划编制工作取得快速发展。

  2008年1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通过国家批准实施,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战略地位上升,自治区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出台关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四市建设部门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指导意见,重点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各市城市总体规划工作。是年底,《钦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5)》获原则通过,钦州市城市性质确定为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北部湾沿海生产性服务中心、港口工业城市。是年,崇左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审查工作完成并获得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2009年,《防城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5)》《北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5)》先后获得自治区批复实施。

  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颁布实施,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是年11月,经过多次修改完善的《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由国务院办公厅批复实施。2011年10月,《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获国务院正式批复。2014年10月,《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20)》获批准。2015年,《梧州市总体规划(2013—2030)》对外公示,《贺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编修工作启动。

  至2015年,广西14个地级市基本完成了2020—2030年的城市总体规划。

作者:黄家接、王小霞

摘自:《广西地方志》期刊2017年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