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一周新书风向标”又与读者见面了。在这个栏目中,我们将不单单把好书列出来写一段推荐语,我们还会尽可能地在自己阅读效率允许的范围内,对读者们关注的或刚刚出版的书籍给出自己的看法。如果一本新书的内容非常精彩,我们会不遗余力地给出推荐,如果一本书的内容与其关注度不符,我们也将会在参考意见中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看法。为了更直观地看到我们对某本书的态度,我们还会增加一个“推荐指数”,类似豆瓣评分。

当然,任何阅读的判断都是个人的,我们的意见未必正确,甚至有可能是偏见,但它们一定是真诚的。我们只是提供一个参考意见,希望为读者提供一份阅读指南(毕竟,这个事情可能还要冒着得罪出版社的风险)。如果你有比较犹豫的、想要知道我们态度的新书,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也将尽快给出自己的看法。

思想

为什么要给死者梳头 代表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1)

《法律、立法与自由》

作者:[英]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

译者:邓正来、张守东、李静冰

版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22年1月

推荐指数:★★★★★

推荐人:罗东

在20世纪70年代,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以“法律”、“立法”和“自由”为标题完成了一部专著,一个标题一卷,其主题涉及社会秩序、正义及其幻想和政治秩序等。众所周知,哈耶克以经济学家著称,并以这一身份及其成就在197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当然他也是一位思想家,在20世纪思想史和学术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哈耶克的社会思想经常被误读为一种原子论个人主义,而误读者没有注意到他对法律和公共安全基础(以及更多的人际互动关系)的强调,甚至可以说,他的论说都是以否定原子论个人主义为前提展开阐述的。理解哈耶克不得不理解“自发秩序”这一关键性概念。在他阐述“自发秩序”的路上,读者可看到其对知识、理性和自然等概念的提问与反思。在《法律、立法与自由》中,他也在时刻提醒由个人互动产生的自发秩序的根本性意义。

在2000年、2002年,由邓正来等人翻译的三卷本《法律、立法与自由》中文版首次出版,现在时隔20年,恰在哈耶克逝世30周年之际再版,值得期待。

非虚构

为什么要给死者梳头 代表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2)

《非自然死亡》

作者:[英]理查德·谢泼德

译者:李立丰

版本:译林出版社

2022年2月

推荐指数:★★★★☆

推荐人:安也

往来于犯罪现场和停尸间的法医病理学家,他们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出死者的死亡原因。而对于普通人来说,这种职业更多地存在于影视剧和文学作品之中,他们如同“神探”一般,重建各种死亡过程,协助警方侦破悬案,解救无辜。人们不禁产生一种疑问,现实生活中的法医病理学家也是如此吗?作为一本回忆录,本书的作者理查德·谢泼德是一位传奇法医,他先后经历了“9·11”事件、巴厘岛爆炸案、伦敦七七爆炸案,以及亨格福德连环杀人案、戴安娜王妃车祸案等,参与调查了数千起非自然死亡案件,检验超过两万三千具尸体。

作为案件的第一手见证者,谢泼德讲述和还原了这些惊天大案中某些至为关键,又至为黑暗的验尸现场。这本书撰写的目的并非满足猎奇者的窥视欲,书中,谢泼德普及关于死亡与尸体的“硬核知识”,修正人们关于验尸的常见误解,力图呈现出真实的法医病理学实践。在国际要案之外,谢泼德详细呈现了一些颇受争议的案件的始末,例如杀婴、种族主义谋杀、伪装成正当防卫的谋杀等,同时坦露了这份职业所带来的重担与压力——他为此饱受精神困扰。与此同时,谢泼德还亲历了英国法医制度与司法体系的变迁。在谢泼德看来,对死者的照护,代表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社科

为什么要给死者梳头 代表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3)

《中年漂流》

作者:[日]小林美希

译者:邹韵

版本: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2年2月

推荐指数:★★★★☆

推荐人:李永博

“随着年纪的增大,找工作只会越来越难。”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样的经验之谈似乎是理所当然,优胜劣汰也常被视为市场经济的副产品。但是,人到中年就找不到稳定的工作,这如果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背后可能就有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了。

以日本为例。在日本,35岁至54岁的非正式职员大概有273万人,他们又被称为“中年自由职业者”。在这一年龄层中,每十个人就有一人是非正式职员。这一数字还没包括已婚女性。这些中年职业者,他们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家庭责任的驱动,身体机能尚堪重任,为什么会找不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呢?本书作者小林美希认为,中年自由职业者的群体身上,折射出了隐藏于社会中的贫困问题,因为没有人一开始就是“三和大神”。

小林美希担任过多年的劳动经济记者,2000年进入职场的她亲身经历了日本经济反弹时的“就业冰河期”,用她的话来说,他们是被国家抛弃的一代。除了搜罗大量数据分析以外,小林美希用大量的访谈呈现这个庞大群体的不同面向:40岁做三份兼职、因抑郁症而找不到稳定工作、非正式雇佣的单亲家庭、生不起二胎的日本妈妈……每个故事让人感到背后的心酸,以及社会制度对人的扭曲。

《中年漂流》没有止步于提出问题。什么才是一种良性的雇佣关系?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尝试讨论可能的解决方案。书中列举的部分企业的个性化制度的确拯救了一些幸运的中年职场人,但让一个失序的社会结构回归正轨仍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

艺术

为什么要给死者梳头 代表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4)

《春天终将来临》

作者:大卫·霍克尼, 马丁·盖福德

译者:万木春

版本: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22年1月

推荐指数:★★★★☆

推荐人:张婷

这是一本尤其适合在春日阅读的书。它从图画到对谈,字里行间散发着春天的气息。大卫·霍克尼,或许是我们这个时代最被关注、最受欢迎的艺术家之一。这本书是霍克尼与艺术评论家马丁·盖福德最新的对谈,记录了2019年-2020年,尤其还涵盖了新冠疫情肆虐之时,霍克尼在法国诺曼底乡村的工作室“隔离”的生活。虽说是隔离,霍克尼却从中发现了自然与创作的无限之美。他观察每一棵树、每一片叶子的不同;他享受每一场美丽的日落。他惊叹暮色中的天空是那么丰富,从深灰色到白色,再到橙色和红色,不同色调的灰一直在变幻。而他用眼睛捕捉这些壮观的变化,再用画笔凝结在画布上。

如同他所说的,估计没多少人真的“看过”暮色时分迅速变幻的天空。但我们心中对自然的亲近会被老爷子的画笔和语言所唤醒。当然,书中也不乏霍克尼对创作、文学、生活的最新思考。不管是对于霍克尼的“粉丝”还是普通的读者,这都是一本在疫情肆虐之际唤起我们的热情与渴望的书。

作者 | 书评周刊编辑部

编辑 | 李永博 青青子

校对 | 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