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俗语是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浓缩。因此,俗语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仅被广泛地运用,并且会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丰富的色彩。由于历史等多种原因,有些俗语在字面上虽然不是原来的样子,但还是被流传了下来,而有些因为谐音而被误传的俗语,说来确实令人感到很是有趣。

生活中常用的谐音俗语(因为谐音而被误传的一些民间俗语)(1)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相信这是大家常说的一句俗语,意思是三个才能很平常的人,如果能够齐心协力集思广益,就有可能在智慧和计谋上超过诸葛亮的。这话虽然说得夸张,但是用来比喻人多智慧多主意多,还是比较贴切的。实际上原来的说法是这样的“三个臭裨将,胜过诸葛亮。”裨将是古代时的副将,而“皮匠”则是“裨将”的谐音。可见,这句俗语的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上一个诸葛亮。而在后来的流传中,人们把“裨将”说成了“皮匠”了。

生活中常用的谐音俗语(因为谐音而被误传的一些民间俗语)(2)

生活中常用的谐音俗语(因为谐音而被误传的一些民间俗语)(3)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也是大家在婚姻家庭问题上常说的一句俗语,意思是根据旧的传统观念,女子不管是嫁给了什么样的人,都要和丈夫和睦相处,恪守妇道,好好过日子。这句俗语的一种说法是,由“嫁稀随稀,嫁叟随叟”谐音讹化而来。“稀”为少年,“叟”为老者,古时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在婚前甚至面都没有见过,所以婚后一切已成定局,只能认命了。另一种说法是,这句俗语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子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老头,也要随他生活一辈子。

生活中常用的谐音俗语(因为谐音而被误传的一些民间俗语)(4)

生活中常用的谐音俗语(因为谐音而被误传的一些民间俗语)(5)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对于这句俗语大家都会确信是误传的,因为谁也不会为了套住狼而舍得孩子的性命的。这个俗语是用来比喻要达到某一目的必须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而“孩子”指的是所付出的代价。实际上这句俗语原来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因为要想抓住狼,就必须要跑很多的路,很费鞋子的,所以只有舍得鞋子,才能套住狼。由于在不少地方的方言中,“鞋子”的谐音是“孩子”,于是在流传过程中,就变成“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了。

生活中常用的谐音俗语(因为谐音而被误传的一些民间俗语)(6)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俗语的字面意思是,气量狭小的人是称不上君子的,没有心胸毒辣的能耐算不得大丈夫。显然,这句俗语是被以讹传讹了。实际上正确的说法应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虽然只有一字之差“毒”和“度”,但是含义却截然不同。“无度不丈夫”的意思是没有气度,不能容人所不能容的人,不能算得上是大丈夫。

生活中常用的谐音俗语(因为谐音而被误传的一些民间俗语)(7)

生活中常用的谐音俗语(因为谐音而被误传的一些民间俗语)(8)

汉语言文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所以我们在传承历史传统文化时,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确运用,为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文明,做出自己的应有努力。大家以为如何呢?

个人观点,欢迎评论,敬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