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如何对待他人的优点和缺点:孔子是这样评价自己的(1)

孔子像

《论语》采语录体写法,所以不必像其他书一样,要从头到尾顺着读。随便翻开一页,都可以看一会。我读《论语》首先看的是孔子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他是怎样评价他人的,他人又是怎样评价他的。其中,他的自我评价,还是蛮有意思的。

孔子在晚年对自己的一生做了总结:“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这段话译成白话文就是,我十五岁时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够立身,四十岁时能够明白事理,五十岁时能够通晓社会发展规律,六十岁时能够听进各种各样的意见,七十岁时可以从心所欲地做任何事,但不会越出社会规范。

孔子是如何对待他人的优点和缺点:孔子是这样评价自己的(2)

论语

孔子是一位好学者,他年少时在季氏家放牛,曾借季氏家的藏书阅读。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一位活到老、学到老的典型。有一次,叶公问子路:“孔子怎么样啊?”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何不讲,孔子这个人,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你为什么不讲,孔子这个人,勤奋,快乐,永远年轻。)孔子还说过,他曾经废寝忘食地冥思苦想,以期得到顿悟,但一无所获,所以还不如老老实实地去学习。他自认为,在随便一个小村,都会有像他一样忠诚守信的人,但不一定有跟他一样好学的人。可见,好学是孔子最引以自豪的。据说,孔子五十岁开始学《易》,反复研习,把穿简牍的牛皮绳子翻断了好几次。

孔子不把自己看作天才、君子,更不把自己看作圣人。他说自己不是一个生而知之者,所有的知识都是学来的。他认为他生活的时代,要想见到圣人是非常难的,能出现一些君子就很不错了。我并不是超凡入圣的人,也不是仁人君子,仅仅是学而不厌、躬行践履、诲人不倦罢了。

孔子是如何对待他人的优点和缺点:孔子是这样评价自己的(3)

康熙万世师表题匾

当然,孔子对君子的论述也很多。他自己以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也以此要求他的学生。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可是,历代统治者则出于自己的统治需要,不断地给孔子披上神圣的外衣。汉代,经学家把孔子称为“素王”。汉朝皇帝封孔子为“文宣公”,孔子摇身一变,由一介平民变成公爵贵族;唐朝皇帝将孔子封为“文宣王”,孔子又官升一级。元朝皇帝把孔子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子孙世袭“衍圣公”,不但自己加官进爵,子孙也因此得福。清朝皇帝则把孔子尊奉为“万世师表”的“至圣先师”。

孔子本来出身贫寒,从小就学会了许多卑微的技艺。年少时当过吹鼓手,替人放过牛,也当过小职员,后来做过贵族的家臣。孔子对自己的身世从不隐讳,多次提起小时候的艰辛。

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应该参照他的自我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