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人眼中,白家二爷白颖轩可以说是最无能的一个人,一辈子也没干过一件了不起的事。没有人在意他,他也乐的清闲,什么事都不管。他更像是活在二奶奶的羽翼之下,似乎都不如一个管家有地位。

但是,看过几遍之后你会发现,白二爷并不是看上去那么一无是处,他的身上有很多闪光点。仅仅是在二奶奶和白景琦身上,他就是个当之无愧的好丈夫和好父亲。因为嫁给了他,二奶奶成了大宅门里最幸运的女人。

白颖宇大宅门结局(再读大宅门终于明白)(1)

活的清醒明白,对老婆又怕又爱

白颖轩虽然有些窝囊,但他活的清醒,他知道自己媳妇的能力,因此从来不耍大男子主义,任由二奶奶去施展,从不横加干涉,更多的是给予支持。

可能有人会说,他本来就是个窝囊废,怎么有脸说老婆?其实,现实中这种啥都不是还处处挑老婆毛病的人多的是,他们自己没本事,还不允许老婆比自己强,把自己比下去。死死地维护他那不值几个钱的面子,最后把日子过得潦倒困顿,全家人受苦。

就比如剧中詹瑜的儿子詹奎禧就是这样的人。总以为自己出身王府,哪怕落魄的连温饱都成问题了,仍然要端着一副贵族的派头,遛鸟斗鸡,不事劳作。

如果白颖轩仅仅是心里有数,而没有其他作为,那他就没什么值得夸赞的,让人欣慰的是他能够体谅妻子的不易,给予二奶奶更多的关爱和包容。

当时白家摊了官司,百草厅被查封,白颖园被冤屈下了大狱,白老爷的身体在接二连三的打击之下被击夸了。整个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白文氏临危受命,白二爷本能地想阻止。

但是,此时白家已经无人可用,而自己媳妇又确实有能力,他阻止也没啥用。可偌大的白家管理起来谈何容易,尤其是那时候,生意被查封,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就是吃老本。

为了能够挺下去,二奶奶裁掉了一批佣人,缩减了家里的开支,伙食自然就大不如前了。白老三本就对二奶奶当家很不服气,所以总是伺机找茬。一到吃饭的时候就挑三拣四,闲伙食不好……总之目标都是冲着二奶奶去的。

白颖宇大宅门结局(再读大宅门终于明白)(2)

白二爷惹不起自己这个混不吝弟弟,可是他又心疼媳妇。看到媳妇所受的对待,他的心中非常气愤。原著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颖轩忽然抬起头激动地:"我说,这个家你别当了行不行?!你一天累个贼死,你看有一个人心疼你么?!"

"我用不着他们心疼!"

颖轩愤怒地敲着烟袋大叫:"我心疼!"

白文氏被深深震动了,这句话冲散了她一肚子的委屈,她起身走到颖轩身边,拿过他手中的烟袋,默默地给他装烟,颖轩接过烟袋,白文氏吹燃了纸媒子给他点上,颖轩低头默默地抽着。

白文氏:"就冲你这句话,我就非把这个家当好不可。

颖轩:"我算看透了,什么亲的热的,一有了难处,谁顾准呀?可我就看不下去你受他们欺负!"

能让一个如此老实的男人发火,是很少见的。由此能够看出,白颖轩很爱白文氏。其实,二奶奶的厉害不是白老三能算计得了的,但是来自于丈夫的心疼和支持,却让她的心里慰贴了很多,也更有了干劲。

当然,白颖轩对媳妇的支持也是表现在明面上的。当时,白老爷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后来当着大家的面,明确表示,他死之后,由二奶奶当家。白三爷不服,就去怂恿二爷,哪知白二爷完全不吃他这一套。

白颖宇大宅门结局(再读大宅门终于明白)(3)

人们陆续往出走,颖宇叫住了颖轩:

"二哥!……二哥,祖上有这规矩吗,老爷子万一不在了,就该你当家。这就算定了,成何体统,弄个娘儿们当家。"

颖轩不软不硬回道:"我不如娘儿们。"说罢转身而去。

白二爷对媳妇除了爱,还有绝对的包容。可以说他怕老婆,也可以说他是宠老婆,总之,他对老婆的所作所为是绝对服从的。尽管有时二奶奶的脾气会暴躁些,但他都毫无怨言欣然接受。

一次,白颖轩和白景琦两父子惹恼了二奶奶,被二奶奶轰了出去。外面冷得很,没奈何白颖轩只好在院里升起了一堆火取暖,父子二人围着火堆吟诗。对于老婆的蛮横他不争不吵,欢喜受之。他知道媳妇很辛苦,理解她的不容易,就让媳妇发泄一下好了。

白颖宇大宅门结局(再读大宅门终于明白)(4)

拳拳爱子之心

提起白景琦,在外人的眼里他就是混世魔王,是土匪。但在白颖轩的眼里,白景琦却是他的骄傲。

他对白景琦的父爱,像春雨细细密密,无声无息。白景琦小的时候与爸爸最亲近,给他装烟袋,跟他念唐诗,兴致勃勃地帮父亲搬运文房四宝,睡放了砚台的被窝,白景琦很愿意陪他老爸干这些无聊的事。

白颖宇大宅门结局(再读大宅门终于明白)(5)

而白颖轩也很理解儿子,虽然他只是个小孩子,但小孩子对于亲情更敏感。

白颖轩身上最大的优点,就是理解别人的不容易。他能理解媳妇管家的艰辛,也能理解儿子时常惹是生非乱淘气。关于教育孩子,他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

“孩子就跟小鸟似的,关笼子里他没精神,打开笼子他跑了。养鸟儿不容易,当鸟儿也不容易。”

白二爷这话真是太有见地了。

事实上,白二爷也可以算得上是白景琦的启蒙老师了,他一直都是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

白景琦自从认季宗布做老师之后,身上的霸王习气收敛了很多,跟着这位老师学到的不仅仅是四书五经,还涉猎到习武,中医等等。白景琦可不像他的老子那么胆小,十几岁就敢开方子。

一次,白雅萍的女儿香伶被她爹关少沂虐待,打的浑身是伤。景琦私自开了方子,给香伶诊治,看的白颖轩心惊肉跳,出声制止。然而看到儿子的方子之后,也不禁为儿子赞叹。

白颖宇大宅门结局(再读大宅门终于明白)(6)

"唉!难为他这么小的年纪有这样的灵性,我不早跟你说过医药行这碗饭不能吃嘛!"……

白文氏:"他这方子开的到底对不对呀?!"

颖轩:"岂止是对!有一味药是连我都不敢下的,都说艺高人胆大,你小子胆儿是真不小,可你有那么高的艺么?"

颖轩亲呢地不住打景琦后脑勺:"啊?有那么高的艺么?有那么高的艺么你?傻大胆儿……"

宠爱之情溢于言表。

所以不管别人怎么评价白景琦,在他老爸的眼里,这个儿子是非常了不起的。

待白景琦长大一点,跟着涂二爷去了一趟安国,回来后特意给白二爷买了一块砚台。就是这块砚台成了白二爷的宝贝,走到哪里都带着,还时不时拿出来向别人炫耀。依照白颖轩那种与世无争的性格,很难想象他会干出炫耀这样的事,但他却实实在在的做了。也正是这块砚台最后成了白颖轩的陪葬品,足见他有多么爱孩子。

颖轩仔细端详着手中的砚,感慨地:

"你看景琦,给他带了一百两银子,大概一个子儿没舍得花,全给大伙儿买了东西了,这孩子长进了……嘿,这是块好砚!瞅着像是明朝的,我得搁起来!"

颖轩如得宝贝似的抱着砚进了里屋。

白颖宇大宅门结局(再读大宅门终于明白)(7)

白二爷不善于表达,白景琦和黄春私定终身,被二奶奶发现,二奶奶一气之下把小两口赶出了北京城。二爷知道媳妇做的决定,他没能力让其更改,又放心不下儿子,他只能站在远处默默地望着,无声的给儿子送行。但是那一眼胜过千言万语,以至于这个影像始终铭刻在白景琦的心里。

白二爷是被韩荣发气死的,临要不行了,一家人谁都没想起要找白景琦回来,而他已经说不出话来了,仍然非常吃力,断断续续地说:

叫……叫……"

白文氏:"叫什么?"

"叫……叫……"颖轩越急越说不出话。

颖宇:"叫谁呀?二哥!"

颖轩急得瞪大了眼:"叫……叫……"

白文氏忙回头对秉宽:"快收拾收拾东西去济南,叫景琦快回来!"

颖轩突然松了一口气不说话了。

可惜他没能等到儿子回来给他送终,这成了白景琦最大的遗憾。

白颖宇大宅门结局(再读大宅门终于明白)(8)

一生襟抱未曾开

白颖轩的一生,用白老三的话说“连蚂蚁都踩不死”,百无一用。看上去确是如此,而其实白二爷不是真的没本事,而是他的本事不适用于白家。白家吃的是药行的饭,走的是行医问药的路。

在剧中,白颖轩曾不止一次叮嘱过白景琦,长大不要吃药行这碗饭。他说:

“干这行固然是积德行善,治病救人,可稍一疏忽就要出人命。”

他谨慎小心了一辈子,可谓提心吊胆。而且从他的言行中也可以看出,他对家里的生意一点都不热衷。

他性子寡淡,不热衷追名逐利,因此也从不在意家里的权利纷争。他这一辈子,在心灵上是孤寂的,提起他或者一大半的人都会撇嘴,评价两个字:无用。如果非要给他找个知音的话,那么这个人应该是他的儿子白景琦。

白二奶奶曾经这样教导白景琦:

“你要好好念书,别弄得跟你爸爸似的,高不成低不就,一辈子窝囊。”

白景琦马上反驳:

我爸爸怎么了,他是一生襟抱未曾开!”这是小小的白景琦给予他老爸的肯定,这让白颖轩无比欣喜。

白颖宇大宅门结局(再读大宅门终于明白)(9)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白二爷自认自己是有才华的,可惜没有人赏识,他只能自娱自乐。每天不厌其烦地把砚台放在被窝里借人气,写着一张又一张的大字。想必在他的心里,他更想做一名书画家,学者,而不是让他提心吊胆的医生。然而,一生襟抱未曾开,他的心愿终究是没能实现。

白颖轩看似碌碌无为,其实自有他的苦,只是无人知晓罢了。但与他的哥哥和弟弟相比,女人嫁给他还算是比较幸运的。他是个温暖的、有爱心的男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