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要煮什么(端午是水做的)(1)

端午要煮什么(端午是水做的)(2)

端午要煮什么(端午是水做的)(3)

▲粽子。©redhousespice

端午要煮什么(端午是水做的)(4)

在庆祝传统节日的方法上

中国人常常有着“南北之争”

然而却没有节日像端午一样,

在北方旱地和江南水乡的人心里

截然是两种节日……

端午要煮什么(端午是水做的)(5)

三大承袭传统的法定小长假里,清明祭祖、中秋团圆,南北大致趋同,但端午是例外。于大多北方人而言,端午不过吃一只粽子的事儿,只有在水乡长大的南方人才能理解其内在诗意——沐浴午时水,泡饮午时茶,挂菖蒲喝雄黄酒,包粽子看龙舟,通通都离不了水。端午是和大江大河、小涓细流一起生长、一同消涨的日子,它的背景音乐里,一定有个声道是水流过的声音。

端午要煮什么(端午是水做的)(6)

▲划龙舟比赛中的选手。©scmp

端午要煮什么(端午是水做的)(7)

虽然屈原投江自尽,乡民投米哀悼多为虚言,但汨罗江是真实存在的,也多被认为端午之源。汨罗之名,源于其南北两支流,南边的这支称汨水,是主流,源于江西,北边的称罗水,源于湖南,它们从不同方向而来,在汨罗市大丘湾相遇,短暂共流到原罗子国古城边的百丈口,再分道扬镳,各自沿既定轨道奔向洞庭湖,最后汇至长江里去。

汨罗江本没什么特别让人垂青的地方,在所有名川中也只是那么一支涌流,两千多年前,罗水的沉沙港前,屈子纵身一跃,自此改写了这座涌流的命运。江畔的玉笥山上,始建于汉代的屈原祠遗世而独立,汩罗山上,十二座屈原墓冢分布在一个青草萋萋的山坡上,山下的江水沿岸,骚台、濯缨桥、独醒亭、桃花洞、寿星台、望爷墩、绣花墩、剪刀池,通通被冠以屈子之名,个个名字俊秀,诱人前往。

端午要煮什么(端午是水做的)(8)

▲屈原祠。©naic

从岳阳或汨罗市区出发,乘火车汽车,一小时内都能到达。早先时候,民风淳朴,汨罗江两岸尚且带有几分水乡之气,一组拍摄于1930年代的旧照片里,汨罗江面旷阔,岸边垂柳如丝,鸥鹭翔集,不时还有三三两两的传统乌篷船停靠。直至八十年代,汨罗也还是一条清秀的江,洁净的水流流过花岗岩的地貌,水色幽蓝,诗人余光中就此留下了另一名句,“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端午要煮什么(端午是水做的)(9)

▲汨罗江。©互动百科

中国境内有数万河流,少有一条如汨罗,能同时拥有两位诗人的名字。这诗句或许矫情,却也道出了某些难以再现的深意,那是无关屈原、汨罗自身的美。如今端午习俗在汨罗式微,江景也不复从前,江岸坍塌,沙堆连绵,诗人再多,名气再大,也挽救不了端午源地和汨罗江水一样,日渐萎缩的诗意。

端午要煮什么(端午是水做的)(10)

汨罗江向西,六百公里开外,便到了湘西的酉水。酉水发源于武陵山区,河流蜿蜒流淌在鄂、渝、湘连绵的群山中,在沅陵与沅江汇合,入洞庭,走长江,最后奔腾赴海,是沈从文小说《边城》里“白河”的原型。

端午要煮什么(端午是水做的)(11)

▲湘西酉水。©tuchong

《边城》里的端午,是和中秋、春节一样极热闹的日子。这一天,白河河水涨成豆绿色,全茶峒的人吃过午饭,便跑到河边看划船。吊脚楼上,码头边,人群围了一匝又一匝,都紧盯着水面,鼓声由远而近,船只如箭般驶过,又飞速离去,到决胜关头,五百响的鞭炮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端午要煮什么(端午是水做的)(12)

▲茶峒。©马蜂窝

沈老的笔下有最地道详尽的湘西端午风俗,穿新衣,戴粽粑叶的斗篷,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王”字……龙舟赛后,还有赶鸭子的游戏,三十只长颈大雄鸭放入白河中,只要会泅水的人都可以下水追鸭子,谁捉到这鸭子便归谁,“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现实里的酉水虽不如书里所述的“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但两岸多高山,山中多细竹,水色与山光交相辉映,因而也得了个“小桂林”的美称。对于聚居在酉水沿岸的土家、苗家人来说,风光倒是其次,酉水是他们的母亲河,河水日夜奔流不息,串起了大溪、酉酬、后溪、石堤、里耶、洪安、茶峒、王村等数个集镇。后溪镇上,有建于咸丰三年的清代祠堂摆手堂,是土家人祭祀、跳摆手舞的地方;王村古镇上,土家吊脚楼顺坡而建,上世纪八十年代,电影《芙蓉镇》在王村取景拍摄,从此王村便多了个名字——芙蓉镇;茶峒即为《边城》的原型,湘黔渝三省市交界的边城小镇,因多被大众误认为是沈老老家凤凰,2005年茶峒镇干脆正式改名为了边城镇。

端午要煮什么(端午是水做的)(13)

▲芙蓉镇。©周天锡

与此同时,酉水河流也在随之变化,上世纪60年代左右,一艘艘人力划桨的木船,尚且能在酉水上下游自由穿行,充当着湘西与外界物资、文明交流的纽带,也创造了端午当日全城空巷之景。如今,酉水河拦河筑坝建起了水电站,酉水全境通航的历史早已结束,湘西也再难出一场沈老笔下那般精彩的龙舟赛了。

端午要煮什么(端午是水做的)(14)

江南水乡,吴越之地,自古便是端午文化重镇。沈从文的学生,汪曾祺,便生在扬州高邮,和老师一样,他的小说和散文也被学者评论说“包含着水的气息。”

端午要煮什么(端午是水做的)(15)

▲(从左至右)沈从文与汪曾祺。

滋养他的便是以大麻鸭和咸鸭蛋闻名的高邮湖,高邮湖位于淮河下游,与前面提到的汨罗江、酉水等大江大河不同,属河迹洼地型湖泊,由河流演变而来。据《高邮湖州志》记载,高邮湖地区原有36个大小不等的湖泊,时遇大雨,淮水循地势向南泛滥,高邮地区的许多小湖成为巨浸,高邮湖由此而来。

端午要煮什么(端午是水做的)(16)

▲现在的高邮湖。©yznews

地理学上对高邮的描述,离不开另一条古老大河,与湖区一堤之隔的京杭大运河。从地图上看,大运河形似一捺,与黄河、淮河、长江三条横向河流组成了一个歪歪斜斜的“丰”字。最北端是北京,南端是杭州,中间大半个东部的几十座城市里,端午风俗几近相同,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喝雄黄酒,高邮有别于外地的,是午饭要吃“十二红”, “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炒红苋菜、油爆虾……还有当家花旦高邮咸鸭蛋,“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京杭大运河和与黄河、淮河、长江三条横向河流组成了一个歪歪斜斜的“丰”字。

端午要煮什么(端午是水做的)(17)

近些年来,端午和大运河先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市面上,一筷子下去冒红油的咸鸭蛋也越来越难寻了。

端午要煮什么(端午是水做的)(18)

▲高邮咸鸭蛋。

端午要煮什么(端午是水做的)(19)

中国境内的七大水系里,除北方的辽河、海河和松花江外,长江、黄河、淮河和珠江流域面积内,以往凡有河流可通船舶处,无论大城小市,端午都会举行龙舟赛。如今各地的水,都已载不动三千年的龙舟了。

端午要煮什么(端午是水做的)(20)

▲激烈的龙舟赛。©thechairmansbao

孕育了整个岭南文化的西江,是珠江水系的主流,沿岸汇集了江门、佛山、中山等数个珠三角水乡,每年五六月,华南汛期来临,“龙舟水”(端午节前后所下的雨)滂沱而下,降临在这些乡土间,因而保留了较为完整的赛龙舟风俗。起龙、采青、趁景、赛龙、斗标到吃龙舟饭、龙舟饼、饮午时茶、藏龙、散标,一整套仪式,数十个环节,皆明朗清晰,不褪色,不走样。

端午要煮什么(端午是水做的)(21)

▲广州千人龙舟宴。©chinahuanqiu

起龙便是我们通常说的“龙舟出水”,要将沉寂了一年的龙舟从水里请出来。江水入海口的中山,河涌交错且广阔,自古便是“扒龙船”(赛龙舟)重地,其起龙仪式尤其盛大,乡民们先要到宗祠庙宇里拜祭一番,再由村里最年长的老人举着龙头,率众将上年埋藏在河涌里的龙舟挖出,装上龙头、点眼,再重新漆油,闪亮登场。

端午要煮什么(端午是水做的)(22)

两位村民给出水后的龙舟装上龙头。©ycwb

地理位置上,佛山比中山靠近内陆,但因了西江从南到北,整条穿城而过,河网同样多到密集恐惧,赛龙舟水平也属上乘。纪录片《老广的味道》有一集专门讲到了佛山南海黄岐镇龙舟队教练妻子为队员们准备的龙舟饭,整只的豉油鸡,酒、白醋、酱油、白糖、盐水五杯调料调制的五杯鸭,还有龙舟饭最大的主角龙舟丁,猪肉丁和着最当季的胡萝卜、黄瓜、四季豆等时蔬丁翻炒,出锅时品相极好,一点没有外地龙舟大锅饭的样子。不管到哪,做什么,吃上面不凑合,大概是广府人的基本礼仪了。

端午要煮什么(端午是水做的)(23)

▲纪录片《老广的味道》中精心烹制的龙舟饭。

说到吃,端午被叫做粽子节由来已久,这样粗暴把一种传统文化简化成美食节的做法,实在有点傻气。而它并不源于某个网友恶搞,而是北方籍作家梁实秋耍的一个小聪明。

今日何日?我家老妈子曰:“今天是五月节,大门上应该插一些艾草菖蒲,点缀点缀。”我家老太太曰:“今天是端午节,应该把钟馗捉鬼图,悬在壁上,孩子脸上抹些雄黄酒,辟邪辟邪。”我的小孩子独曰:“今天不知是哪一天,就说应该吃粽子!”我参考众意,觉得今天叫做“粽子节”比较的亲切些。

端午要煮什么(端午是水做的)(24)

▲端午食“粽”。©nipic

也好,也没什么,可能只是缺了一条河流而已。

撰文 / Miya Qin

编辑 / 刘帅

微信编辑 / Charlize

图片来自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