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亚清

以前的旧秤一斤等于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闽南俗语“吃人半斤,还人八两”,就是吃人家多少就要还人家多少,这与古人提倡的“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的意思相同,只是古人没有讲具体数量,闽南人比较严谨还讲具体斤两。

闽南俗语嘴尖舌利(闽南俗语吃人半斤)(1)

“吃人半斤,还人八两”这句俗语不仅用于物质层面的“吃”与“还”,还用在感情层面,即被人家帮助多少,就要报答人家多少,属于感恩报恩的范畴,这是无法用斤两来衡量的。有出戏《王茂生进酒》,讲到唐朝名将薛仁贵日食斗米,落魄时长期受好友王茂生资助。王茂生只做卖酒等小生意,结果本钱和积蓄都让他给吃光了。薛仁贵从军后贵至兵马大元帅,衣锦还乡后设宴首先就想到王茂生。王茂生想到要进元帅府不带点礼物不成体统,但家里已经一无所有,便用一个旧酒瓮装上一瓮水权当美酒,与老伴一起抬进元帅府。薛仁贵打开一喝连称“好酒”,两边文武官员一喝也跟着薛仁贵连称“好酒”。在这里,薛仁贵给昔日恩人无上的荣耀,岂是用金钱的秤砣可以衡量?

由“吃人半斤,还人八两”的感情层面,又谈及三国时期的关羽,早期因战败一度投靠曹操。曹操“上马金,下马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奉他为上宾,还推荐汉献帝封他“汉寿亭侯”的官爵,并送他日行千里的赤兔马,后关羽替曹操斩袁绍手下名将颜良、文丑复归刘备。赤壁大战曹操兵败如山倒,在华容道为关羽所拦截,向关羽忆说当年厚待他的往事,关羽认为当年曹操给他的恩惠,他已用斩颜良、诛文丑加以报答,但看到曹操如此落魄又于心不忍,便宁愿自己受军令斩首处罚而毅然给予放行。关羽所为,岂是用“半斤”对“八两”可以衡量?

闽南俗语嘴尖舌利(闽南俗语吃人半斤)(2)

拿这些“吃人半斤,还人八两”的真君子,相比较于那些贪得无厌和忘恩负义的小人,后者真如豚犬也!

来源:闽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