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下购置辋川别业。鹿柴是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辋川有胜景二十处,王维和他的好友裴迪逐处作诗,编为《辋川集》,这《鹿柴(zhài)》是其中的第五首。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古诗词背景鹿柴(古诗词的侧脸鹿柴)(1)

这首诗一共描写了两个画面,分别是“听”山中空旷寂静看不见人,只听得说话的人语声响;还有是“看”夕阳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能有如此具体的观赏角度,是因为王维除了诗人以外的另一重身份——画家。

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 其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存诗约400首。北宋苏轼评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其实,王维不止会诗画,他是一个虽出身名门,却命途多舛的全才。

王维出身于公元七百多年的五大望族之一太原王氏,门第高贵,其母是五大望族之首的博陵崔氏,他自小聪慧,诗、书、画、乐无一不通,代宗赞其为“天下文宗”,后世尊其为“诗佛”,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并论;其绘画造诣深厚,明代董其昌推其为中国绘画的“南宗始祖”;而其音乐造诣更是了得,擅弹琵琶、会作曲,所写的诗乐被人争相传唱。

按现在的说法,王维是妥妥的文艺青年,他能获得如此高的文学艺术成就其实与他的出身经历是分不开的。衣食无忧的人才能去专心地研究艺术、专研学问。一旦艺术与利益相关了,就只能当做产品而不再能被称之为作品了。

王维的水墨画风,几乎影响着中唐以后的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全部历史。至少可以说,占据中国古代山水画主流的文人画,都接受了王维的影响。其画作《江干雪霁图卷》便为存世的精品,现藏于日本。

古诗词背景鹿柴(古诗词的侧脸鹿柴)(2)

王维-江干雪霁图卷

王维是不幸的,他九岁丧父,靠母亲独自一人养活一家,其中艰辛可想而知,所以作为长子的王维,十四岁便离家赴京去求功名。王维又是幸运的,因其能写一手好诗,擅于书画,还有音乐天赋,所以一到京城便受到王公贵族的争相结交,并且年纪轻轻就中举,入仕为官。奈何老天总是喜欢跟他开玩笑,做官后仕途颠簸、甚至险些丧命。

或许王维注定便是那个天将降大任的人吧,用诗歌谱写出画面感,虽然前后并无多大关联,但是总能使品读之人在读的过程中在脑海里形成那片山和那缕阳光,使之有“一想之美”。

,